剛接觸幣圈的新手、在幣圈大滾許久的老手、新聞媒體以及眾多還不了解幣圈的大眾通常對幣圈的認知只存在「高風險、高獲利」等名詞,對於區塊鏈的用處也只停留在金融交易、投資、炒作等事情上。
本系列文章大米將帶大家深入了解區塊鏈的前景與潛力,以及為什麼學術界與業界的頂尖人士一大部分毅然決然跳槽到區塊鏈領域。
區塊鏈獨特性
使區塊鏈熱門的關鍵字莫過於「去中心化」了,另外「匿名」、「可追溯性」、「不可竄改」也是大家提到區塊鏈會一同提起的關鍵字,而大家討論時也常常以這幾個關鍵字進行正反意見的辯論。
但其實這些關鍵字代表的不只是行銷時說的「把選擇、權力還給大眾」、「讓所有人都能賺錢」等標語,更多代表著現今技術的瓶頸以及解決之道。主要有以下五種常見方向:
資訊安全
包含隱私與其他資訊安全。現今資安事件頻發原因為資料保護不力,使得駭客們有機可趁,但實際該歸咎於收集資料時只能收集用戶隱私,沒有一套既不用收集顧客隱私卻又能得到足夠資訊的方法。
為此,有一群聰明人以區塊鏈為基礎,結合零知識證明,致力於維持產品使用者體驗同時提高整個服務與領域的安全性;而所謂的「零知識證明(zk-SNARK)」就是一種不用收集顧客隱私,卻又能得到足夠資訊的方法。
舉個簡單例子。小明去銀行跨國轉帳,行員輸入基本資料後,請小明輸入SSL密碼,以確認交易,這個「輸入SSL密碼但不告訴行員密碼多少」的動作就是個零知識證明。
頻寬成本
現在的網速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夠快,如果 5G 普及,對世界絕對是一大助力,至少一般人目前絕大需求都能被滿足,那為什麼 6G、7G 仍在開發中呢?
這答案莫過於物聯網、自駕、智慧城市、智慧電網等系統的開發,這些讓世界更便利的系統需要極大量資料傳輸,包含每個用戶、周遭設備以及中繼站的授權、交易、訊息傳遞以及圖像、音訊等複雜訊號,每秒可能要處理數以百萬計的資訊量,而這些資訊量要透過 6G、7G 技術才有辦法處理。
6G、7G 必須仰賴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將頻寬(資訊流的單位量)與流量(資訊流的速度)分配到各個頻寬節點與流量節點上,降低建造成本,否則成本過高將導致使用門檻過高、使用人變少,造成反效果。
存儲成本
存儲部分與頻寬相同,對現代人來說,USB、雲端等儲存裝置、服務非常便宜,但未來處理物聯網、自駕、智慧城市、智慧電網,甚至是元宇宙的整個元數據,將會需要非常大量儲存空間。
這時候與其建造一個大型存儲中心,不如結合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密碼學,將要儲存的資料切成小單位,分別儲存在世界不同地方的存儲節點中。
來源:samsonhoi.com + PTT 自製
運算成本
運算成本也是相同概念,物聯網、元宇宙、Web3 直播以及其他複雜系統包含大量運算,以現今技術搭建不合經濟效益,但若借助區塊鏈之手,利用世界上許多電價便宜以及算力便宜的電腦,幫這些複雜服務進行運算,助世界發展一臂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頻寬、存儲以及運算的解決方法其實也能運用在一些資源沒那麼足夠的國家,這些國家只需要付出一些礦工費,就能夠使用世界上許多過剩的資源。
目前解決運算成本的項目包含:
BTC(解決出塊運算問題,但成本仍然過高)、
Theta(主要針對 Web3 Streaming)、
IoTeX(針對 Web3 Streaming)
來源:https://docs.iotex.io/machinefi/w3bstream
能源成本
能源的來源很多樣,有許多是公有財,有些還是趨近無限的,另外有些聰明的人也在研發替代能源。但這些能源在某些狀況下可能是有限制的。例如,物聯網裝置不能搭載過大電池,因此必須想辦法節省能源;而智慧城市或智慧電網這些系統則需要大量能量,若建造專屬發電所則會造成成本過高,使得設施經濟效益變差。
減少能源消耗不只需要優化硬體與演算法,也需要借助區塊鏈之手,讓世界各地多餘能量或運算量能幫忙減少能量消耗(這邊概念與智慧電網相關,日後會獨立一篇出來講解)
總結
運用區塊鏈概念的項目太多了,有些創新想法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大家如果有看到其他應用,不妨補充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其他人。
經過這篇,大家應該有學到些知識吧!至少下次說服朋友時,不只能說出「去中心化」,還有很多概念可以支撐信仰與觀點的。
P.S. 上述提到所有作為節點的例子,都是可以領礦工費的,因此提供者不只為世界出了一份力,也得到了一些微薄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