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Big Big World-Emili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11018-0203009801

Producer-Emilia Rydberg, Lasse Anderson
Describe the feeling of being lost in the vast sea of people, confused and converging with thoughts for parting love.
Released-October 23, 1998-Album-Big Big World

LYRICS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But I do, do feel
That I do, do will miss you much
Miss you much

I can see the first leaf falling
It's all yellow and nice
It's so very cold outside
Like the way I'm feeling inside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But I do, do feel
That I do, do will miss you much
Miss you much

Outside it's now raining
And tears are falling from my eyes
Why did it have to happen
Why did it all have to end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But I do, do feel
That I do, do will miss you much
Miss you much

I have your arms around me warm like fire
But when I open my eyes
You're gone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But I do, do feel
That I do, do will miss you much
Miss you much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But I do feel I will miss you much
Miss you much

FAVORITE LINE
I have your arms around me warm like fire, but when I open my eyes, you're gone.

自我有記憶以來,就沒有被父母擁抱的記憶,似乎也沒有什麼牽手的印象(還是我的記憶不太好?)。
當然,如果他們突然對我做出牽手、擁抱的動作,我大概會真的很驚嚇吧!

雖然我家沒有這種對於親近的人,做物理接觸的習慣。
但本人對於身邊的人們,最直接表達喜愛的方式,就是明顯地縮短物理上的距離。
就像一隻大狗對自己所喜愛的人,會做出的行動,一樣(除了舔臉的部分以外)。

「你的手臂環繞著我,就像火一樣的溫暖;當我睜開了雙眼,你不在。」
我其實偶爾也會覺得很孤單,當我懷念某些人的懷抱的時候。

.依戀

John Bowlby於1950年代提出《依附理論》,認為動物的幼崽會通過哭泣、尖叫、糾纏等方式,獲得父母的關注,以增加自身存活的可能。

其學生Mary Dinsmore Ainsworth進一步提出《依戀關係》,認為父母對於嬰兒行為的回應程度,會使嬰兒產生「安全型」、「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迴避型」三種依戀模式。

1987年,Hazan和Shaver發現這樣的依戀類型也適用於成人。
Bartholomew 則在1998年,以焦慮和迴避的程度設定兩個維度,將依戀模式分為四個主要類型。

低焦慮+低迴避,安全型(Secure)類型。
童年時期,父母總是有效的回應嬰兒的哭鬧,給予嬰兒足夠的安全感。
他們較容易信任、親近他人,可以安心的依賴和被他人依賴,而不擔心會被拋棄。

高焦慮+低迴避,癡迷型(Preoccupied,原稱做焦慮-矛盾型)類型。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行為無法預測,有時回應、有時不回應的行為,使嬰兒表現出緊張和過分依賴的反應。
他們渴望與人親密,但因為不確定能夠得到相同的回應,而感到焦慮。

低焦慮+高迴避,疏離-迴避型(Dismissing-avoidant)類型。
父母無法在嬰兒需要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回應,使嬰兒無法容易的信賴他人。
親密行為對他們來說並不舒服,且難以信任和依賴他人。

高焦慮+高迴避,恐懼-迴避型(Fearful-avoidant)類型。
父母在嬰兒需要的時候,給予讓嬰兒不舒服的回應。
他們雖然期待能得到回應,但卻恐懼這樣的回應,因而產生拒絕與他人親近的行動。

.人際關係

上面的依戀關係,是不是可以讓你聯想到身邊某個熟識的朋友?
根據自己可能的依戀關係,可以協助個人了解自己對人際關係的焦慮來源,從而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態,最後獲得較舒服的人際關係。

-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安全港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D
24會員
117內容數
歌曲分享 // 42.195馬拉松日記 // 學習筆記
JAD的其他內容
2022/11/11
2022/11/11
2022/11/08
2022/11/08
2022/11/07
盛開的花朵,迎接沒落前的繁華。
Thumbnail
2022/11/07
盛開的花朵,迎接沒落前的繁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 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問題是,花會開,也會謝。有時候,花就含苞不待放, 甚至是從此枯萎了。怎麼辦?
Thumbnail
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 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問題是,花會開,也會謝。有時候,花就含苞不待放, 甚至是從此枯萎了。怎麼辦?
Thumbnail
前幾天和一個姊姊聊天,我說道自己以前會覺得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可是有時很難說,一切都是感受界定的問題」 『感受界定?』 「一個被愛的人有可能因為某件事就覺得自己不被愛,即使那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件事」
Thumbnail
前幾天和一個姊姊聊天,我說道自己以前會覺得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可是有時很難說,一切都是感受界定的問題」 『感受界定?』 「一個被愛的人有可能因為某件事就覺得自己不被愛,即使那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件事」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安全港灣。
Thumbnail
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安全港灣。
Thumbnail
「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但其實我感覺不到…」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知道伴侶或家人是愛自己的 但不管怎麼做,都讓你沒有太多感受呢? 渴望與人親近卻又怕太靠近,無法與人有穩定的關係 擺盪在信任與擔心被傷害之間 或許,我們心中有個「內在孤兒」 正在呼喚著自己去擁抱他
Thumbnail
「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但其實我感覺不到…」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知道伴侶或家人是愛自己的 但不管怎麼做,都讓你沒有太多感受呢? 渴望與人親近卻又怕太靠近,無法與人有穩定的關係 擺盪在信任與擔心被傷害之間 或許,我們心中有個「內在孤兒」 正在呼喚著自己去擁抱他
Thumbnail
原來我們一直都沒有什麼連結。 "I am doing that to protect myself, not to make you cry or make you feel sad, but for you it seems to be a big thing.   
Thumbnail
原來我們一直都沒有什麼連結。 "I am doing that to protect myself, not to make you cry or make you feel sad, but for you it seems to be a big thing.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主要照顧者,我們能怎麼活下去。就像是一個在大街上和父母家長走失的孩子,他的恐懼和驚嚇,還有無助的情緒,讓他真的好害怕自己被丟掉了,回不到父母身邊該怎麼辦? 這是一種依戀天性。我們需要這份重要的連結關係,讓我們深信我們不會遭遇被丟棄和被遺忘,我們不會無家可歸..
Thumbnail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主要照顧者,我們能怎麼活下去。就像是一個在大街上和父母家長走失的孩子,他的恐懼和驚嚇,還有無助的情緒,讓他真的好害怕自己被丟掉了,回不到父母身邊該怎麼辦? 這是一種依戀天性。我們需要這份重要的連結關係,讓我們深信我們不會遭遇被丟棄和被遺忘,我們不會無家可歸..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天天都在說再見,放學的明天見、睡前的晚安,我們總希望開心的時間多一點,難過的時間少一點,在離別來臨前總以為有無止盡的時間可以浪費,但是當離別的時刻到來,我們又往往難以自拔,依依不捨,甚至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情緒低落,離別焦慮症。 如果我是離別焦慮症的人,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在人生中我們天天都在說再見,放學的明天見、睡前的晚安,我們總希望開心的時間多一點,難過的時間少一點,在離別來臨前總以為有無止盡的時間可以浪費,但是當離別的時刻到來,我們又往往難以自拔,依依不捨,甚至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情緒低落,離別焦慮症。 如果我是離別焦慮症的人,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陪伴與溝通是教導孩子自身生命議題的開始。 同時,也是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發展依附關係, 學習如何兩性相處,影響生命與看待自己的開始。
Thumbnail
陪伴與溝通是教導孩子自身生命議題的開始。 同時,也是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發展依附關係, 學習如何兩性相處,影響生命與看待自己的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