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展覽】繁花似錦・常玉版畫展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繁花似錦・常玉版畫展】

raw-image

印象中,看到一代華人大師常玉的畫作,多是在歷史博物館和台北市立美術館,倒是第一次在華山看到。

在藝術界被譽為「東方馬蒂斯」的常玉,畫風融合東方水墨與西方野獸派的風格。據說花卉主題是他暗喻生命經歷的媒介,作品更常以天價成交。

raw-image

此次畫展,展出的版畫作品不多,是典藏常玉畫作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企業合作發行的限量版畫展。

raw-image

常玉藉由巧妙的用色、層次感和空間感,呈現獨特的靜物畫,他人真的難以模仿。

raw-image

每次看到常玉的花卉系列,個人總覺得帶有淡淡的孤獨感,但是其他人卻覺得看起來溫暖、幸福。或許這正是其厲害之處,觀者自有其投射與感受。

raw-image

地點:華山紅磚六合院西7-2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2/10/30

#繁花似錦
#常玉
#常玉版畫展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臺灣旅遊~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taiwan/home
【偶希都理 環遊世界~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ri_world/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偶希都理臺灣旅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7會員
2.5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所在-物件離合:許旭倫陶藝創作展】 藝術家許旭倫陶藝創作展「所在-物件離合」,即日起至2025年5月26日,於鶯歌光點藝術中心展出中。 承續「以巢為原點」概念的創作脈絡,傳達心中有愛的初衷及人際連結,珍視立足點、生命所在。
Thumbnail
2025/04/18
【所在-物件離合:許旭倫陶藝創作展】 藝術家許旭倫陶藝創作展「所在-物件離合」,即日起至2025年5月26日,於鶯歌光點藝術中心展出中。 承續「以巢為原點」概念的創作脈絡,傳達心中有愛的初衷及人際連結,珍視立足點、生命所在。
Thumbnail
2025/04/10
【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即日起至2025年4月13日試營運,預計4月25日正式開館。 6月底前可免購票入館參觀,但需至二樓大廳索取入場券。 目前有三大展覽展出中,各具特色,值得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5/04/10
【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即日起至2025年4月13日試營運,預計4月25日正式開館。 6月底前可免購票入館參觀,但需至二樓大廳索取入場券。 目前有三大展覽展出中,各具特色,值得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5/04/02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園展覽「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作品即日起至5月18日於桃園展演中心一樓展出。 該獎由桃園市立美術館主辦,透過國際徵件選出藝術家至桃園實地展覽。
Thumbnail
2025/04/02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園展覽「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作品即日起至5月18日於桃園展演中心一樓展出。 該獎由桃園市立美術館主辦,透過國際徵件選出藝術家至桃園實地展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石全石美・花蓮石藝文化特展】 素有石頭故鄉美名的花蓮,自然形成的奇石千變萬化,出產的玫瑰石、臺灣玉及奇雅石等更是愛石家們蒐藏的對象。 此次展出花蓮石藝,包含玫瑰石、臺灣玉、奇雅石、圖案石、裱框光畫、東海岸玉石、雕刻精品等7類,每件都十分獨特。 個人最愛其中一塊圖案石,石頭上的圖案真的非常像貓
Thumbnail
【石全石美・花蓮石藝文化特展】 素有石頭故鄉美名的花蓮,自然形成的奇石千變萬化,出產的玫瑰石、臺灣玉及奇雅石等更是愛石家們蒐藏的對象。 此次展出花蓮石藝,包含玫瑰石、臺灣玉、奇雅石、圖案石、裱框光畫、東海岸玉石、雕刻精品等7類,每件都十分獨特。 個人最愛其中一塊圖案石,石頭上的圖案真的非常像貓
Thumbnail
【寂歷荒陬・李孟育個展】 寂歷,寂靜空曠。 荒陬,偏僻荒遠的地方。 陬,音同「鄒」,亦有角落、山腳之意。 山水畫家的親山臨水寫生。 冷水坑、野柳、老梅石槽和龍鳳谷等自然美景,許多造訪過的地方,透過縹緲畫作,感受到不同的氛圍。 儘管畫作不多,但筆法用色符合個人喜好。 觀展後,也想親近一下大自然了。 地
Thumbnail
【寂歷荒陬・李孟育個展】 寂歷,寂靜空曠。 荒陬,偏僻荒遠的地方。 陬,音同「鄒」,亦有角落、山腳之意。 山水畫家的親山臨水寫生。 冷水坑、野柳、老梅石槽和龍鳳谷等自然美景,許多造訪過的地方,透過縹緲畫作,感受到不同的氛圍。 儘管畫作不多,但筆法用色符合個人喜好。 觀展後,也想親近一下大自然了。 地
Thumbnail
【原來式設計・共織計畫】 絕美的藝術編織作品! 在今年觀看的所有展覽中,此展的作品無疑是最美的。 以「原民編織」為核心,在白色的空間中,3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原民藝術家,將創作交織成巨作。 每次到台北國際藝術村觀展,無論平日或假日,幾乎都是一個人獨占展場,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此次的觀展也是一人獨占,在絕
Thumbnail
【原來式設計・共織計畫】 絕美的藝術編織作品! 在今年觀看的所有展覽中,此展的作品無疑是最美的。 以「原民編織」為核心,在白色的空間中,3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原民藝術家,將創作交織成巨作。 每次到台北國際藝術村觀展,無論平日或假日,幾乎都是一個人獨占展場,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此次的觀展也是一人獨占,在絕
Thumbnail
【繁花似錦・常玉版畫展】 印象中,看到一代華人大師常玉的畫作,多是在歷史博物館和台北市立美術館,倒是第一次在華山看到。 在藝術界被譽為「東方馬蒂斯」的常玉,畫風融合東方水墨與西方野獸派的風格。據說花卉主題是他暗喻生命經歷的媒介,作品更常以天價成交。 此次畫展,展出的版畫作品不多,是典藏常玉畫作的國立
Thumbnail
【繁花似錦・常玉版畫展】 印象中,看到一代華人大師常玉的畫作,多是在歷史博物館和台北市立美術館,倒是第一次在華山看到。 在藝術界被譽為「東方馬蒂斯」的常玉,畫風融合東方水墨與西方野獸派的風格。據說花卉主題是他暗喻生命經歷的媒介,作品更常以天價成交。 此次畫展,展出的版畫作品不多,是典藏常玉畫作的國立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質樸的藝術作品感覺也很讚~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質樸的藝術作品感覺也很讚~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很喜歡位於朱銘美術館科學園區的作品,還有一些分布在各角落和大門口。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很喜歡位於朱銘美術館科學園區的作品,還有一些分布在各角落和大門口。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上一次是夜間來看光雕秀,此次來發現多了生態池,整個園區跟以前的印象不太一樣,加入很多關於聲音的呈現。由於沿路都有不同的聲音陪伴,遊逛期間像是經歷一場啟動五感的小旅行。 除了常設的經典系列作品之外,有好多作品都沒看過,應該是新增的作品,讓此次造訪增添不少驚喜。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上一次是夜間來看光雕秀,此次來發現多了生態池,整個園區跟以前的印象不太一樣,加入很多關於聲音的呈現。由於沿路都有不同的聲音陪伴,遊逛期間像是經歷一場啟動五感的小旅行。 除了常設的經典系列作品之外,有好多作品都沒看過,應該是新增的作品,讓此次造訪增添不少驚喜。
Thumbnail
【越過山,看見___】 藝術家林淑鈴以「越過山,看見___」為名,透過編織將色彩繽紛的各式塑料線紗和條帶,形構自然中的蟲蛹、陽光和雲朵等有機造形,訴說生命經蟄伏、蛻變到璀璨豐盛的過程。 「大型的戶外裝置創作迷人之處在於,透過作品與其存在場域的互動,牽引觀眾身體力行地『進入』創作者的創作意識中。」
Thumbnail
【越過山,看見___】 藝術家林淑鈴以「越過山,看見___」為名,透過編織將色彩繽紛的各式塑料線紗和條帶,形構自然中的蟲蛹、陽光和雲朵等有機造形,訴說生命經蟄伏、蛻變到璀璨豐盛的過程。 「大型的戶外裝置創作迷人之處在於,透過作品與其存在場域的互動,牽引觀眾身體力行地『進入』創作者的創作意識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