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土生土長的基隆人,因為大部分的生活範圍都在東岸,對西岸是陌生的,最多就是三枝煙囪、白米甕砲台、外木山海濱大道,然而近幾年隨著基隆燈塔、球子山燈塔的開放,多了探訪西岸的機會,不過對很多在地的歷史一點也不清楚,這次參加永晝海濱美術館「山頂的嘰嘰喳喳」的走讀,跟著在地卡米諾團隊 Mike 的深入介紹讓瞭解了整個地區發展的脈絡。


最高處火號山頂,俯瞰整個基隆商港與當時引路的燈塔

燈光使得佛手洞內得以長出蕨類,頑強的生命力
一路踩著階梯往上,體驗基隆人的日常,所有海邊背面的山上幾乎都可看到一階階向上,非常鍛鍊腳力的。這次「山頂的嘰嘰喳喳」的藝術家也都有相關的創作,艸文子的對於求子山的觀察與創作非常的用心。來到山上的仙洞公園可以環顧的是整個基隆貨櫃港區,看著這些橋式起重機與貨櫃工人的辛勤工作,遙望旭丘與和平島。走讀才能仔細地發現沿路的小景致,正在修復中的築港出張所、藏在石階上的築港紀念碑、還有為了遷移仙洞地區居民到高遠新村而建的高遠橋將原本不相通的兩個山腰串起來。高遠新村沿路有好多防空洞,在當時應該保護了不少人,Mike 說里民們將一些防空洞內的空間、路徑畫下來,也介紹了防空洞的用法想像,過去曾經在防空洞裡演話劇,搭配整個球仔山、白米甕戰時的記憶一起呈現,感覺好有意義。這次「山頂的嘰嘰喳喳」Kingjun 的旭丘作品也是展在防空洞中,每次看到大家一進到防空洞的興奮、驚呼聲的覺得好酷喔,經統計基隆的防空洞有六百多個,如果能夠活用它,就像砲台一樣都是基隆的歷史特色。

高遠新村沿路上的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