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覺得還有很多事情還沒做,那些真的重要嗎?沒做會怎樣嗎?就像我的心理諮商師問我,那些是必須的嗎?一定要的嗎?別人能不能做呢?
當我們再衝擊當下,不要隨意下決定,等衝擊過後,再來重新思考自己人生也不遲。
我們來徹底分析不安這種情緒,人類所擁有的任何情緒,都是因為保護我們而存在,不安就像一種反射行為,提醒我們目前不能確保安全。盡力做好準備,其他就交給上天。
習慣性焦慮的本質,就是懷著如果來不及怎麼辦?如果趕不上進度怎麼辦?的不安,那就是感覺被逼迫的受害者意識,這樣的意識會陷入無限循環,更加焦慮。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控。
為了讓自己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率,並活得舒服自在,就需要努力地調整節奏。休息的時不要想多餘的事,就專心地休息吧!
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裡享受生命,度過一定的歲月,最後結束人生,雖然,與生俱來的能力,以及生長環境都各有差異,但是,只有自己能決定人生的品質,我們可以選擇不焦慮的人生。
即刻起從焦慮中重獲自由,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專注於當下吧!一旦出現生活裡雜事堆積如山,彷彿永遠都做不完的感覺,就要試著提醒自己,是不是又戴上窮忙濾鏡,增加了不少的壓力。
摘下窮忙濾鏡,就是要專注於當下,除了眼前要做的事,其他的事都不要想,專心致志地一步步完成當下的工作,不去考慮會不會順利、能不能成功。不斷累積專注於當下的時刻,就能減輕忙亂感。
面對未完成事項的方法,就是接受現實,今天應該要完成到這裡,只是自己或上司不夠一切訂下的目標,這樣的事情沒有辦法完成是很正常的。自己看待事情的方法應該是,今天已經做了這麼多了,享受這種感覺。
越早行動越輕鬆,若想要從習慣性焦慮中解脫,先開始行動就對了,開始動手後,就能大概了解整體的狀況,比起甚麼都沒做,可以減輕自己的不安。除了不重要的事之外,其他都早點開始吧!
之所以看起來很困難,是因為在做新的調整嚐試。
浪費時間先確定自己是不是太累了。
專注當下能提高工作品質,若以完美為標準,工作當然永遠沒有結束,如果工作時老是擔憂是否還有不足的地方,那就表示沒有專注在當下,因為被多餘的念頭分散了心力。
調整節奏,成為不焦慮的人,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重新掌握主導權。決定優先順序,並不只是單純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擴大範圍,綜觀整個人生,就能對如何生活有更高自覺。
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依照自己的判斷,排列事情的優先順序,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就能配合自己的喜好,重新建立並整頓人生。
不忙的時間也有意義,時常轉換心情,能讓人重新提振精神,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藉由轉換心情,來調整自己的節奏。轉換心情時,要拋開繁雜的事物,專心調整心情。當自己重新獲得能量之後,再接著專心處理眼前的工作。
可以設定鬧鐘,規定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忘記必須要做的事情,集中精神轉換心情。偶而刻意讓自己忙碌一下,為了未來可以更有效率,現在就把該做的事情處理好吧!
想集中精神做某件事時,要設定期限。
主動提前完成,提前完成的優勢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
凡事盡力就好,就算白費功夫也沒關係的念頭去制定計畫,要真的無法執行在放棄,這樣心態反而更能擴展生命的可能性。請接受現實吧!凡事盡力就好,就是放下完美主義。盡力了~~~就好。
避免破壞親密關係,親友們同樣會感覺好可惜、好過分等等,所以也要試著理解他們的情緒。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只與實際相處的時間有關,更取決於態度,若沒有時間好好相處,至少要好好地向對方表達心情。
丟掉多餘的東西,不再為焦慮所苦,分辨應該做和想要做,執行斷捨離!先篩選生活的基本條件,在想像執行後的生活會變成甚麼模樣,就會發現生存所必需的東西真的很簡單。
只做真正必須做及想做的事,不管別人做了甚麼,自己就算沒做,也一樣好好的,不是嗎?如果想要維持生活的話,最簡單的形式是甚麼?找出生活中不必要的事。
比起應該做的事,想要做的是更重要。有一個方法可以區分這兩個不同,就是當自己沒做到的時候,會產生甚麼樣的感覺?但是,仔細思考,就會發先那些是其時不做也無所謂。
應該的想法,讓習慣性焦慮惡化,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不安所產生的想像而已。拋下旁人的眼光,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當人們開始注意別人的看法,很多事情就不是想要,而是變成應該。所以應該要轉換方向,好好休息,把重心放回自己的生活,不要因為對方的反應,草率地做出結論,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思考行動與目標是否一致,一步步累積實力這個目標,跟實際行動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讓自己得到成就感。
妳是屬於一心多用型還是專注型,唯一需要理解的,只有自己不擅長一心多用而已,如果缺乏這種自覺,便會產生為什麼自己這麼笨的自我否定,所以要先了解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如果是專注型,就不需勉強自己和一心多用的人做同樣的事情。
不要承擔自己領域以外的東西,搞清楚這是誰的領域,沒有必要將問題攬過來,變成自己的領域。人其實只會知道自己領域的事,也只能對自己的領域負責,唯有理解這一點,才能減輕習慣性焦慮的問題。
學會聰明拒絕,拒絕是一件麻煩的事,許多人就是因為無法說不,才會產生習慣性焦慮的問題,不想要被不重要的事佔據時間,就要拒絕對方,拒絕之前,可以先說明自己的狀況。
預防習慣性焦慮的生活習慣,重新審視生活習慣,阻止焦慮情緒持續惡化,我們平常以甚麼方式過日子,與焦慮情緒有關,不好的生活習慣會讓自己承擔
越來越多的壓力,導致身心出問題。當外在看起來有餘裕,內在焦慮也會消失。維持外表的整潔,就會有正面的心情。
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感覺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要讓它變成習以為常的事情。感到憤怒就是需要拿回主導權的時候了。
重視內心的餘裕及秩序,像我自己本身很不喜歡我的事情還沒做完,然後對方又一直交代一堆事情給我,這樣會讓我很煩躁,若我已經把手邊的事情完成,妳再跟我說我比較能接受。要留出一段恢復身心的時間並讓自己感到放鬆。
做事情不要隨便,隨便很難讓人獲得成就感,用完的東西不要隨手亂放,比須養成良好的習慣。減少對自己的要求,降低標準吧!
無法擺脫負面情緒時,先安慰自己!在時間上安排療癒自己的時間,挖~~這個很重要耶,以前都忽略這個。
不焦慮的人的時間術,越積極就越焦慮,適時地休息吧!零碎時間本來可以讓自己放鬆,但因為窮忙濾鏡的影響,反而失去寶貴的休息時間,與其這樣,不如完全不去思考該怎樣利用零碎時間。從今天開始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就是一步步地改變,把自己時間做出區隔。
然後安排時間時,不要把零碎時間給填滿,放下效率和安排,輕鬆地過日子吧!無用的時間,才能帶來幸福,這才是讓人生更精彩的要素。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以自己的需求優先,其他其實都不重要,而且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不是我們領域的東西不要碰,會增加我們的焦慮,然後要給自己安排無用零碎的時間,放空療癒自己一下。書本很有趣,重點都有用顏色幫我們標註起來,可以當座右銘來讀。以上推薦給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307內容數
你想退休嗎?那退休後的生活你怎麼規劃?心態如何調整?錢怎麼準備?這些都是需要學習了解,我也正在這條路上學習,並且分享給您,希望對你們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自尋煩惱是指:明明就沒事,或是發生機率很低的事,又或是只是你自己覺得可能會發生的事,你卻硬要那邊瞎擔心,把自己搞得每天心神不寧,無限內耗,時時都在煩惱要是發生了怎麼辦;與人相處,經常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或是一直在糾結為什麼某些人的想法跟自己或普羅大眾的想法不一樣。 當你在做以上這些事的時候,除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自尋煩惱是指:明明就沒事,或是發生機率很低的事,又或是只是你自己覺得可能會發生的事,你卻硬要那邊瞎擔心,把自己搞得每天心神不寧,無限內耗,時時都在煩惱要是發生了怎麼辦;與人相處,經常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或是一直在糾結為什麼某些人的想法跟自己或普羅大眾的想法不一樣。 當你在做以上這些事的時候,除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短線思維,今天努力、明天開花,後天我就要摘果實,進而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尤其疫情後的這幾年,大環境變化又更加快速,產業更替、AI興起、各國紛爭不斷,身為一般普通百姓不免感到焦慮,但其實這樣的短線思維,會讓我們過得越來越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