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派出所
川端藝會所的前身是「川端町派出所」,於1936年竣工,屬日治時期臺北南警察署轄下。當年的建築師是篠原武男,二層樓的建築風格是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也是1930年代臺北市興建派出所的代表作。
二次大戰後,改名「廈門街派出所」,並改建成三層樓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才移交還給台北市政府環保局。
曾經閒置荒廢許久的老屋,好在碰上
台北市文化局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歷時近兩年的規劃及修復後,直到2021年12月13日以才更名為
「廈川玖肆」並以藝文空間的營運模式對外開放。
透過 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 國際城市空間體驗導覽活動,瞭解「廈川玖肆」現任經營者是位從事工程的曾士綱先生,他與團隊的投入辛苦修復的工作,好比為了還原當年建築的咖啡色釉面二丁掛溝紋面磚,還特地找來陶藝師傅手工製成外牆,共近8000塊的十三溝面磚,整個過程有拍成影片記錄下來,畫面還真令人感動。
《川端之心》
原本派出所的
二樓木板隔間拆除後,恢復成為採光透亮的梯廳。
團隊在這個空間架設了新的建築元素-
《川端之心》一盞機械式的松果燈。據說原本是會動的,可惜目前線路故障中,陳設在這個空間裡,光影的變化讓它仍像是藝術品般地綻放著。
「廈川玖肆」目前的營運團隊,除了修復文化資產也對這個區域的過往發展進行文史的考究調查。
在二樓的空間不定期會推出體驗活動課程,而一樓更是間餐廳,雖然空間不大,但是活絡老屋的空間運用,吸引群眾走進這裡,也讓文化連結著建築會跟著時代繼續傳承下去。
「廈川玖肆」目前的營運團隊,除了修復文化資產也對這個區域的過往發展進行文史的考究調查,在二樓的空間不定期會推出體驗活動課程,而一樓更是間餐廳,雖然空間不大,但是活絡老屋的空間運用,吸引群眾走進這裡,也讓文化連結著建築會跟著時代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