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的心接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在群組中收到小城媽媽的訊息:
邊看這則內容,不知道為什麼流淚了!這半年來哭的次數變多了,感覺心也變得柔軟了!以前的我幾乎是不哭的!感謝陳老師(社工)和張老師(我),這半年多來,我成長很多。
這是回應社工寫的一段訊息:
謝謝媽媽的分享與覺察,這是很棒自我的整理,常常我們因為忙碌為了完成任務,忘記了關注自己及孩子,問問自己及孩子:你好嗎?....最近我也常常被一位心理大師提醒:愛裡面沒有忙碌,忙碌中沒有愛~因為愛,我們學習陪伴,學習等待,學習尊重,學習聆聽,這是一個以生命陪伴生命的過程,.......更是與孩子加增信任連結的過程,....這過程很寶貴,孩子也在當中學習著,因為被看重,學習著自重.....這過程,媽媽辛苦了.....親愛的,我們都不是完全人,我們都不斷被修剪著,每一個修剪。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父母,加油!
我的感覺是,透過為孩子設定了"情緒教育"的目標,然後我們為媽媽上課,先讓媽媽認識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再陪著媽媽面對孩子的情緒,以及和孩子的互動中引發的情緒,如何應對等等,媽媽也開始面對自己的情緒,接觸自己的情緒。
當你和自己的心接觸,和感覺面對面,過程必定是不好受的,然而有人支持陪伴之下,走過了這一趟,你和你的心真正結合在一起了,人就會變得平靜,而且會產生一股穩定的力量。這也是深度心理學在講的事情,整合你的內在之後,就能產生力量。
替媽媽感到高興,我們的任務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6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去參加表妹的登記,111.11.11,我也算趕了流行。
上次為了親子團體的小城與小默寫了一篇文章:媽媽的炙熱眼光。當時寫下紀錄的時間是10/2,距離現在大約一個月,兩位孩子與媽媽都改變很多。
今天是團體後評估的日子,和三位家長各自有1個小時的諮詢時間,對三位家長,各自有不同感觸。
今天去看牙醫的時候,和醫生聊到家裡的小孩。
本來做好心理準備要安裝臨時牙套,切切磨磨弄弄黏黏壓壓,結果到了診療椅上醫生才發現牙套沒來、矯正器得拆,所以臨時取消裝牙套。我把臉遮起來,笑得眼睛都彎了。牙助在一旁看到覺得我很妙,做不成然後這麼開心的病人,可能只看過我吧。 一時手殘把剛打好的服務紀錄刪除了,上網搜尋半小時找不到救回的方法。已經放棄希望
今年的親子團體有兩對親子好相像,讓我忍不住要寫下來。
今天去參加表妹的登記,111.11.11,我也算趕了流行。
上次為了親子團體的小城與小默寫了一篇文章:媽媽的炙熱眼光。當時寫下紀錄的時間是10/2,距離現在大約一個月,兩位孩子與媽媽都改變很多。
今天是團體後評估的日子,和三位家長各自有1個小時的諮詢時間,對三位家長,各自有不同感觸。
今天去看牙醫的時候,和醫生聊到家裡的小孩。
本來做好心理準備要安裝臨時牙套,切切磨磨弄弄黏黏壓壓,結果到了診療椅上醫生才發現牙套沒來、矯正器得拆,所以臨時取消裝牙套。我把臉遮起來,笑得眼睛都彎了。牙助在一旁看到覺得我很妙,做不成然後這麼開心的病人,可能只看過我吧。 一時手殘把剛打好的服務紀錄刪除了,上網搜尋半小時找不到救回的方法。已經放棄希望
今年的親子團體有兩對親子好相像,讓我忍不住要寫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情緒如何形塑你和我?從「情緒」到「感受」的旅程,其實是一段「自我」的誕生。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豐富的情緒光譜,擁有更健康的情緒表達能力呢?其實,閱讀是促進兒童情緒發展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談家長的自我覺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3lvx7vc089p01spgvww6ow0/platforms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歡迎回到無框教室。我是安然。 還記得,一位媽媽曾在我的教室裡難過的說:「我好像總是在生氣,可是我真的很愛我的孩子。」她的
Thumbnail
兒子焦慮不安的情緒與脫序行為,一直讓我感到挫折。然而一天,兒子溫暖的舉動與言語,讓我感動不已,更看到了他心中對妹妹滿滿的愛。這讓我看見,原來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理解,與孩子有了連結,或許教養上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情緒如何形塑你和我?從「情緒」到「感受」的旅程,其實是一段「自我」的誕生。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出更豐富的情緒光譜,擁有更健康的情緒表達能力呢?其實,閱讀是促進兒童情緒發展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談家長的自我覺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3lvx7vc089p01spgvww6ow0/platforms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歡迎回到無框教室。我是安然。 還記得,一位媽媽曾在我的教室裡難過的說:「我好像總是在生氣,可是我真的很愛我的孩子。」她的
Thumbnail
兒子焦慮不安的情緒與脫序行為,一直讓我感到挫折。然而一天,兒子溫暖的舉動與言語,讓我感動不已,更看到了他心中對妹妹滿滿的愛。這讓我看見,原來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理解,與孩子有了連結,或許教養上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