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精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去看牙醫的時候,和醫生聊到家裡的小孩。
我的牙醫小我兩歲,家裡有個大班的女兒,我問醫生會不會擔心女兒即將要上小學?醫生反問我,上小學有什麼要擔心的?我心裡有點訝異,還是我遇到的特生家長與朋友都太擔心上小學這件事了?我說:譬如功課阿,交朋友啊,這種的。醫生想一想,就說:我小學的時候也是功課很爛,爛到老師跟我說他不相信我媽媽是國小老師,所以我應該不會在意我女兒的功課吧。
醫生說完之後,又想了一下,然後說:但每個教過我女兒的老師都說她很乖,上課很專心,應該以後在小學會是被老師喜歡的那種學生吧。小學功課的話題暫且打住,我們一路從不要學壞-預備環境-念私校-實驗小學-蒙特梭利小學,話題來到蒙特梭利幼兒園,醫生說他女兒之前念那間老招牌的蒙特梭利幼兒園,女兒真的在做事方面被訓練得很好,但她後來很不開心,因為她在那裡的空間太大了,老師都尊重她的意願選擇活動,她只選她做過的,不選新的活動,然後就變成要一直做一樣的活動,她感到無聊。
聽到這裡我覺得有點怪,但也沒說什麼,直到後來醫生談到他不知道女兒的挫折耐受度是不是很低,我終於開口了。我說:這個其實很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了,一般來說一直做重複活動的孩子,可能是非常樂在其中,興趣很高,所以不想換活動,但你女兒重複做覺得無聊,卻又不嘗試新的活動,表示她可能很怕失敗或做不好。再加上你說她很乖,可能真的是很聽話很怕做錯的那種。
醫生有點在意這點,問我說要怎麼處理才好呢?我回答:這個要你們家裡營造一個環境,就是犯錯沒關係,做錯沒什麼,改一改就好了。如果你們不能營造這樣的氣氛,是無法用要求的方式叫妳女兒勇於嘗試、勇敢一點的。醫生聽完若有所思,然後緩緩的說:的確...在我們家犯錯不會是沒關係的...
我之前就有聽醫生和牙助聊天時說到,他對女兒好像蠻嚴格的,也沒有耐心一直教她,然後聊到小學功課的話題時,醫生也說他不知道他太太會不會很在意女兒功課,因為太太小時候就是一直功課很好的一路念上來。這些資訊都拼在一起後,大致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女兒很乖很怕犯錯,沒有勇氣嘗試了。
醫生是用打磨牙套的時間和我聊這些的,牙套打磨好之後裝上去試的時候我就開始思考,這麼乖的女孩日後一定會很危險的啊!別的不說,光是被性騷擾時該如何反應就是一大隱憂,更何況還有權勢性侵和熟人性侵,光想就覺得頭皮發麻(雖然我頭皮發麻的原因還有鑽子在鑽我的牙齒)。
牙套裝好之後,我要離開之前,就跟醫生說:醫生阿,女孩子太乖很危險,說難聽一點,以後可能會遇到權勢性侵或是熟人性侵,她都不敢反抗怎麼辦?醫生馬上問我有沒有看過電影"無聲",我說我一直不敢點開來看,真的就是遇到那樣的情況要怎麼辦呢?醫生若有所思(又來若有所思了)的說:對阿,太聽老師的話也不行,你看還有房思琪...... 接著醫生就說:好像也應該要開始做性教育了。我馬上接話:對阿,從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了,我們也都一直有談,不過還是要實際練習最重要阿。而且女生太乖,心裡會沒有那個...反抗的那個硬的東西,這樣真的不行。
醫生問我有沒有推薦小孩性教育的書,我推薦了蝴蝶朵朵和秘密派對,然後我就回家了。
晚上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把當時出現在腦中但還沒釐清的想法整理清楚了,發現我想表達的是,人都應該在心裏有一股反抗的精神,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該要保有"捍衛自己"的那個堅硬的核心,否則外界的批評與傷害會內化,形成自責的聲音以及習慣之後就很難消除,而那樣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是這樣子的,看了令人心疼。
在小孩身上要如何培養這樣的反抗精神呢?如果小孩天生柔弱,那麼就要刻意的教導與練習反抗,行為可以不用反抗,但心裡一定要偷罵對方,不形成自責的聲音是最主要的目標。如果小孩不柔弱,那麼就要教導邏輯思考與判斷能力,至少在被批評與攻擊時,能在第一時間用邏輯護衛自己,事後再慢慢思考然後做改變也無妨。
那如果小孩天生反骨呢?那"反抗是必須的"這個觀點或許能幫家長度過這些對立衝突的時刻,然後讓小孩承擔後果,再找機會和小孩討論怎樣的選擇,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結果,朝著自己喜愛的結果去選擇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來做好心理準備要安裝臨時牙套,切切磨磨弄弄黏黏壓壓,結果到了診療椅上醫生才發現牙套沒來、矯正器得拆,所以臨時取消裝牙套。我把臉遮起來,笑得眼睛都彎了。牙助在一旁看到覺得我很妙,做不成然後這麼開心的病人,可能只看過我吧。 一時手殘把剛打好的服務紀錄刪除了,上網搜尋半小時找不到救回的方法。已經放棄希望
今年的親子團體有兩對親子好相像,讓我忍不住要寫下來。
昨天下午我們帶小孩回公婆家,哥哥與妹妹被阿嬤帶去上鋼琴課,我和老公先回房間補眠。傍晚睡得差不多快醒來之時,聽到老公和兒子在外面講話的聲音。
中秋節回老公的老家,和一個嫁去雲林的好朋友碰面聊天,講到她的大女兒,時常惹她生氣,而她心裡也明白,她的憤怒僅只是因為在女兒身上看到了自己個性中不好的那一面,而點燃了對自己的情緒。
這陣子的閱讀主題是個體心理學的個體化之路,讀了第五本用個體化心理學的觀點解讀故事與傳說、一本童話分析、一本永恆少年探討,感覺自己開始比較能掌握運用這個觀點的能力了。
最近發生的一些瑣事但很有感覺,記錄一下
本來做好心理準備要安裝臨時牙套,切切磨磨弄弄黏黏壓壓,結果到了診療椅上醫生才發現牙套沒來、矯正器得拆,所以臨時取消裝牙套。我把臉遮起來,笑得眼睛都彎了。牙助在一旁看到覺得我很妙,做不成然後這麼開心的病人,可能只看過我吧。 一時手殘把剛打好的服務紀錄刪除了,上網搜尋半小時找不到救回的方法。已經放棄希望
今年的親子團體有兩對親子好相像,讓我忍不住要寫下來。
昨天下午我們帶小孩回公婆家,哥哥與妹妹被阿嬤帶去上鋼琴課,我和老公先回房間補眠。傍晚睡得差不多快醒來之時,聽到老公和兒子在外面講話的聲音。
中秋節回老公的老家,和一個嫁去雲林的好朋友碰面聊天,講到她的大女兒,時常惹她生氣,而她心裡也明白,她的憤怒僅只是因為在女兒身上看到了自己個性中不好的那一面,而點燃了對自己的情緒。
這陣子的閱讀主題是個體心理學的個體化之路,讀了第五本用個體化心理學的觀點解讀故事與傳說、一本童話分析、一本永恆少年探討,感覺自己開始比較能掌握運用這個觀點的能力了。
最近發生的一些瑣事但很有感覺,記錄一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文章強調了兒童牙科治療中引導的重要性。兒童牙科的重點不僅在於治療,更在於協助孩子克服牙科治療的恐懼。介紹了行為引導方法,如正向加強和負向減弱行為,並強調等待孩子的成長。文章將看診比喻為在表演一場以孩子為主角的喜劇,而成功的劇本在於建立正向體驗和引導孩子。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在牙科治療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文章強調了兒童牙科治療中引導的重要性。兒童牙科的重點不僅在於治療,更在於協助孩子克服牙科治療的恐懼。介紹了行為引導方法,如正向加強和負向減弱行為,並強調等待孩子的成長。文章將看診比喻為在表演一場以孩子為主角的喜劇,而成功的劇本在於建立正向體驗和引導孩子。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在牙科治療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