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團體後評估的日子,和三位家長各自有1個小時的諮詢時間,對三位家長,各自有不同感觸。
第一位是珍珠媽媽,她對她的孩子一直抱持著希望,她給我的感覺從三四年前的急躁、給自己與孩子很大壓力,到今年她讓我感覺整個人平穩很多,對孩子依舊積極,但已能隨孩子的腳步做調整,我覺得進步非常多。
珍珠媽媽對孩子的想法明確,方向也明確,她只需要我跟她討論"如何幫孩子蓋樓梯到達目標",此外沒有太多問題。
第二位是畫畫媽媽,她在團體中所有需要畫畫的活動都畫得非常仔細又認真,簡直是來當美工的。和她比較熟了之後才發現她很愛講話,有時候得打斷她才行。她不是那種很能進行抽象思考的人,但她是一個生活感很強、遇到問題就去解決的人,雖然她的周圍環境不那麼支持她帶這個小孩,可是她總是很樂天,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屈能伸,可以看得出來她也有主導教養的手段。
畫畫媽媽的孩子狀況穩定,是這群裡面我最不擔心的。畫畫媽媽自己對孩子有一套想法,我沒有改變她的意圖,也不加以干涉,只有當她提出問題時我才給建議,因為我相信她自有一套她的做法在執行著。
第三位是妮妮媽媽,我和她最不熟,但團體開始之後我能感受到她是改變最多的人,從表單回饋中也能看出來媽媽是經常在思考的人,我很喜歡看她寫她自己面對孩子的心情與想法,從她的回饋中總能延伸出層次更高的主題讓我在團體中與大家分享。妮妮媽媽從一開始時對孩子有很多的"應該"與"規矩",到後來能夠鬆動自己的觀點與做法,並且了解到最重要的是先覺察媽媽自己的情緒,她整個人也改變許多。
今天我有意與她討論冰山理論,我覺得她只要把自己的冰山了解了,未來與孩子相處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於是昨天我把一本薩提爾的故事書放進包包要帶去推薦給她,就在書的旁邊放著我珍藏的冰山練習的筆記本,是幾年前參加老師的工作坊時買的,因為太珍愛了所以保持著全新的狀態,翻看過裡面的引導內容,就和書收在一起。
看到這本筆記本時,我突然有一種"我想把這本筆記本送給妮妮媽媽"的衝動,於是我也把它放進我的包包裡,但還拿不定主意今天是否真的要送給她,除了這可是我珍愛的收藏之外,也不確定媽媽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
然而在坐捷運的時候,我想了一下,這本筆記本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收在書櫃裡的東西,當時買下它是因為受到學習薩提爾模式的感動(還是感召?),因此想來好好的練習。然而這幾年過去,在生活中、服務時、與學妹們討論個案時,冰山理論已經被我用得很熟練了,已經不需要再刻意練習了,今天思考筆記本的去留時,我能明確地感受到它的價值在我這裡無法發揮,真的應該送給需要它的人。
對妮妮媽媽來說,拿到老師送的東西,心中的感動以及"我要來認真練習"的動力,應該是比我強上千百倍吧!如果能透過送她筆記本引起她的動力,那麼真的很值得。
但我心裡還是有點擔心,如果媽媽客氣地拒絕我怎麼辦?如果媽媽對深入了解冰山理論沒有興趣怎麼辦?所以當下我還是想說,那就見機行事吧!
諮詢時間開始後,我把書與筆記本都放在桌上推薦給媽媽,並且建議她可以現在花一點時間翻看筆記本。她真的認真的看了起來,不是客氣的翻翻而已,我看到這個反應,心裡波濤洶湧(太誇張!),響起一個聲音:她有興趣!她應該會接受我的禮物!太好了!
後來諮詢結束,媽媽正在收拾東西時,我把筆記本遞給她,跟她說這其實是我想送給她的,媽媽的表情非常驚喜以及激動,她開心的跟我道謝,然後把筆記本收到包包裡,我們就說再見了。
今天我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做善緣的流動,跟自己曾經喜愛的物品說掰掰並且真切的感受到"謝謝你,但我已經不需要你了"是什麼感覺,真的很神奇,有一股踏實感。
雖然我好像是為了工作為了家長付出許多精神與時間,但往往後來會發現自己從中也有許多收穫,謝謝老天爺的安排,人真的是來與人互相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