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創聲明;本文內容主要引用Larry Keeley等人著作的Ten Types of Innovation)
由於就算我自己整理也不會寫的更好,因此決定跟大家介紹這本Ten Types of Innovation對商業創新這個話題歸納出來的分類。
本書作者Larry Keeley是一家管理諮詢公司的創始人,也是商業創新領域公認的專家。在這本書裏,他和其他幾位作者將創新分成三大類的十種類型,分別為:
企業的構造(Configuration)
1. 盈利模式(Profit Model):一家公司如何賺錢
例如吉利(Gillette)公司以買刮鬍刀聞名,原本主要也靠賣刮鬍刀賺錢,但最終讓這家公司賺錢的是結合著刮鬍刀一起賣的消耗品,如刀片、泡沫等等。
2. 網路(Network):一家公司如何與合作夥伴配合
例如Apple和它的眾多供應商打造出來的供應和生產網路,成就了Apple在smartphone和其它領域今天的市場地位。
3. 公司架構(Structure):一家公司的固定資產和人力資源如何配置
例如因為通訊成本的降低,美國公司在90年代開始流行將顧客支持的工作外包給遠在印度的呼叫中心;另外,許多集團型企業會把旗下不同公司的財務、人事和採購工作集中到所謂的“服務共享中心”也是很常見的例子。
4. 流程(Process):一家公司業務營運的步驟
MBA課程中經常會提到的由豐田汽車推出的Just In Time流程可能是流程創新這個話題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案例。Just In Time大幅的提升了了豐田的生產效率和企業競爭力,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企業創新案例之一。
產品方案(Offering)
5. 產品性能(Product Performance):一家公司的產品如何能有顛覆性的進步
戴森推出的無風扇吹風機可能是近年來家電領域最令人驚訝的產品創新之一。戴森產品的創新能力也為它帶來了很高的溢價。
6. 產品組合(Product System):一家公司如何靠多個產品構成的組合創造出新的價
微軟Office一系列的工作生產力工具到今天還不斷迭代升級和推出新產品,讓它保持著歷久不衰的市場地位。另外,再次以Apple為例,Apple的各項產品透過軟體層面的串連,讓用戶一旦開始用多個Apple設備,就很難轉去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
體驗(Experience)
7. 服務(Service):一家公司如何提升既有產品的價值
Drive through(得來速),在1948年在美國加州由In-and-Out Burger率先推出,說得上是餐飲行業的一次巨大的變革與服務創新,讓消費者多了一種外食的消費選擇。
8. 渠道(Channel):一家公司如何將產品提供給顧客
中國的小米是手機品牌中第一家完全靠自營的電商網站將產品賣給消費者的品牌(其他品牌更多是以電信營運商為主要的渠道)。雖然其實無可奈何的選擇,但隨著市場的變化,也驗證了這樣direct-to-customer(DTC)的模式並非不可行。
9. 品牌(Brand):一家公司傳遞出怎樣的價值訴求
Intel,一家半導體公司,透過”Intel Inside”的行銷策劃,成功的將自己的品牌塑造成一般消費者都知道的名字。
10. 顧客參與(Customer Engagement):一家公司如何與它的顧客互動
美國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在書店裏擺放很多椅子和沙發,甚至在店內開咖啡廳,改變了消費者對於書店的理解和購書的體驗,雖然賣書這件事受電商的影響很大,但Barnes & Noble也算是打造了一個在POS環節裏的customer engagement innovation。
以上是Ten Types of Innovation這本書列舉的十種創新方向。
如果對創新這個話題感興趣,我強烈推薦大家買這本書來看。博客來的鏈接如下:
這本書除了闡述了創新的類型,也對如何挖掘創新以及如何管理創新的過程都有相當多的介紹,非常值得一讀。
書裏有個觀點我特別認同 –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後續將進一步和大家探討發現創新的方法和必要條件,以及從公司管理的角度,創新這件事應該怎麼做更容易成功。之後不再引述他人的著作,會以我自己的觀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