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創新系列三:評估與測量創新

2022/1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所有管理議題都必須建立在所管理的內容是可量化和評估的基礎上,創新也不例外。而創新這件事有三個層面需要能夠被量化和評估:第一是一家公司的創新條件或創新基礎的好壞,二是創新內容是否值得投資,三是創新內容是否有得到預期的ROI。
一、評估創新環境/基礎的好壞
一家公司是否能成功激發出創新需要有好的基礎和條件。而正確評估這點對創新也是格外重要,如果對這個話題沒有正確的認識,那麼一家公司可能對於選擇創新的方向和具體內容可能出現誤判,或是在創新的過程中,遇到未能預期的風險。
那麼,要怎麼去判斷一家公司有良好的創新基礎和條件呢?我個人認為有三個主要的方向:a)管理層的態度、b)企業內部的能力與行動力,以及c)外部環境帶來的條件
a. 管理層的態度
看管理層的態度,首先要看這家公司是不是已經有清晰的創新策略,並且有至上而下的支持。這個支持不能流於空洞的口號,是需要真的有資源(錢和人力)的投入。老闆喊著要創新但不給實質的資源來做創新該做的事,那麼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也要看是否在管理層的帶領下,這家公司有敢於冒險的企業文化。具體的表現在於是否鼓勵試錯,是否願意充分授權,是否在公司內部有開放和足夠的溝通與交流。也要看這家公司對過往創新經驗的態度,特別是對失敗經驗的態度。有冒險精神的公司,不會因為過往的失敗就因此放棄嘗試。
管理層的態度是創新的基本,因為多數的創新嘗試都是需要投資且存在風險的決策。沒有來自高層的推動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
b. 企業內部的能力與行動力
除了看管理層的態度之外,評估一家公司內部的條件還有幾個要看的維度,首先是是否有足夠的創新決策輸入。主要看這家公司中長期的經營決策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對自身、市場和顧客有足夠的認識,是否有內部智庫或戰略規劃部門及是否會和外部機構合作。顯而易見,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那麼又怎麼能指望可以做出正確的創新決策呢?
第二個內部條件是創新機制,主要反應在是否已經有挖掘創新機會的機制及評估創新機會的機制。有些公司會鼓勵不同部門,甚至個人,定期的提交創新企劃,甚至像Google那樣,員工可以把時間花在本業以外的事情上。
再來看的是創新所需的人才。創新專案、新產品的研發或是新市場的開拓,是否有專職的團隊負責,還是讓有本職工作的人兼任?此外,負責的人是不是有所需的專業技能。沒有的話,是否願意專門從外部招募合適的人選?
另外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是否過於穩定。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平均在職時間過長,說明這家公司的人都是“老人”,可能缺乏拼搏的精神,更缺乏接受外部新潮流、新思維刺激的機會。
最後要看的是這家公司創新的敏捷性,主要看經營決策鏈是否簡單、快速,並且是一家在內部能有效協調和整合資源的公司。這點往往會反應在這家公司是否能將市場/顧客洞察轉化成具體行動、產品或服務迭代升級的速度是否比同行競爭對手快。
c. 外部環境條件
評估創新條件的最後一個維度是看外部環境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主要包括政策條件、技術條件及產業鏈氛圍。
其中政策條件格外關鍵。許多高監管或准入門檻較高的行業,如金融和醫療,要有創新會格外的艱難。往往是即使企業有心,也不被相關法律法規放行。
技術條件也很重要,這裏指的不僅僅是IT技術,可能是個別行業內的生產工藝等等的技術條件。如上一篇所說的,很多時候創新是之前一點一滴的突破累積出來的,所以很多我們看到的創新,不是之前沒有想到,是技術條件終於成熟的結果。
最後一點講產業鏈氛圍是因為,創新除了是一點一滴累積的結果,經常也是合作的成果。如果所在的行業比較有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的氛圍,那麼也將比較具備創新的條件。當然,異業合作也是好的。
總之,除了看內部條件,外部條件對於創新是否能成功也至關重要。
二、創新方向/專案是否值得投資
當一家公司有好的創新基礎,也識別出一些創新的機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評估不同的創新方向或專案是否真的值得去做。但這事跟評估其它一家公司要做的事情沒有太多本質的區別。無非就是權衡可預期的成本與風險再比較可預期的收益,用常見的波士頓矩陣即可。
雖然成本/風險跟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但如果真有低成本/風險但高收益的事,當然優先去做。高成本風險/高收益的事可以作為中長期目標,小心謹慎的慢慢做。低成本/風險也低收益的事可以多觀察一陣子。至於高成本/風險但低收益的事情當然就不考慮了。
我會建議帶入一個額外的維度,那就是,要思考創新方向/專案與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契合度。如果契合度不高的,不論是在上述矩陣的哪一格可能都不需要考慮了。
三、創新專案/工作是否有得到預期的ROI
ROI這點就更沒有什麼標準的公式。不同的創新專案在不同的公司裏可能有不同的預期收益,可能是帶來更多營業額、市場份額,又或是成功的開拓了新的市場,或是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
從專案/工作開始前設定的目標回顧即可。總之是看創新的成果是否有帶來預期的商業效益,而這些商業效益肯定是我們熟悉的KPI。

希望這篇能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的系統性看待創新這件事,讓創新變成真正能科學管理的一個商業議題。下一篇預計跟大家探討如何制訂創新策略。
Allen
Allen
數位領域的專業企管顧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