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創新系列三:評估與測量創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所有管理議題都必須建立在所管理的內容是可量化和評估的基礎上,創新也不例外。而創新這件事有三個層面需要能夠被量化和評估:第一是一家公司的創新條件或創新基礎的好壞,二是創新內容是否值得投資,三是創新內容是否有得到預期的ROI。
一、評估創新環境/基礎的好壞
一家公司是否能成功激發出創新需要有好的基礎和條件。而正確評估這點對創新也是格外重要,如果對這個話題沒有正確的認識,那麼一家公司可能對於選擇創新的方向和具體內容可能出現誤判,或是在創新的過程中,遇到未能預期的風險。
那麼,要怎麼去判斷一家公司有良好的創新基礎和條件呢?我個人認為有三個主要的方向:a)管理層的態度、b)企業內部的能力與行動力,以及c)外部環境帶來的條件
a. 管理層的態度
看管理層的態度,首先要看這家公司是不是已經有清晰的創新策略,並且有至上而下的支持。這個支持不能流於空洞的口號,是需要真的有資源(錢和人力)的投入。老闆喊著要創新但不給實質的資源來做創新該做的事,那麼是沒有意義的。
此外,也要看是否在管理層的帶領下,這家公司有敢於冒險的企業文化。具體的表現在於是否鼓勵試錯,是否願意充分授權,是否在公司內部有開放和足夠的溝通與交流。也要看這家公司對過往創新經驗的態度,特別是對失敗經驗的態度。有冒險精神的公司,不會因為過往的失敗就因此放棄嘗試。
管理層的態度是創新的基本,因為多數的創新嘗試都是需要投資且存在風險的決策。沒有來自高層的推動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
b. 企業內部的能力與行動力
除了看管理層的態度之外,評估一家公司內部的條件還有幾個要看的維度,首先是是否有足夠的創新決策輸入。主要看這家公司中長期的經營決策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對自身、市場和顧客有足夠的認識,是否有內部智庫或戰略規劃部門及是否會和外部機構合作。顯而易見,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那麼又怎麼能指望可以做出正確的創新決策呢?
第二個內部條件是創新機制,主要反應在是否已經有挖掘創新機會的機制及評估創新機會的機制。有些公司會鼓勵不同部門,甚至個人,定期的提交創新企劃,甚至像Google那樣,員工可以把時間花在本業以外的事情上。
再來看的是創新所需的人才。創新專案、新產品的研發或是新市場的開拓,是否有專職的團隊負責,還是讓有本職工作的人兼任?此外,負責的人是不是有所需的專業技能。沒有的話,是否願意專門從外部招募合適的人選?
另外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是否過於穩定。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平均在職時間過長,說明這家公司的人都是“老人”,可能缺乏拼搏的精神,更缺乏接受外部新潮流、新思維刺激的機會。
最後要看的是這家公司創新的敏捷性,主要看經營決策鏈是否簡單、快速,並且是一家在內部能有效協調和整合資源的公司。這點往往會反應在這家公司是否能將市場/顧客洞察轉化成具體行動、產品或服務迭代升級的速度是否比同行競爭對手快。
c. 外部環境條件
評估創新條件的最後一個維度是看外部環境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主要包括政策條件、技術條件及產業鏈氛圍。
其中政策條件格外關鍵。許多高監管或准入門檻較高的行業,如金融和醫療,要有創新會格外的艱難。往往是即使企業有心,也不被相關法律法規放行。
技術條件也很重要,這裏指的不僅僅是IT技術,可能是個別行業內的生產工藝等等的技術條件。如上一篇所說的,很多時候創新是之前一點一滴的突破累積出來的,所以很多我們看到的創新,不是之前沒有想到,是技術條件終於成熟的結果。
最後一點講產業鏈氛圍是因為,創新除了是一點一滴累積的結果,經常也是合作的成果。如果所在的行業比較有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的氛圍,那麼也將比較具備創新的條件。當然,異業合作也是好的。
總之,除了看內部條件,外部條件對於創新是否能成功也至關重要。
二、創新方向/專案是否值得投資
當一家公司有好的創新基礎,也識別出一些創新的機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評估不同的創新方向或專案是否真的值得去做。但這事跟評估其它一家公司要做的事情沒有太多本質的區別。無非就是權衡可預期的成本與風險再比較可預期的收益,用常見的波士頓矩陣即可。
雖然成本/風險跟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但如果真有低成本/風險但高收益的事,當然優先去做。高成本風險/高收益的事可以作為中長期目標,小心謹慎的慢慢做。低成本/風險也低收益的事可以多觀察一陣子。至於高成本/風險但低收益的事情當然就不考慮了。
我會建議帶入一個額外的維度,那就是,要思考創新方向/專案與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契合度。如果契合度不高的,不論是在上述矩陣的哪一格可能都不需要考慮了。
三、創新專案/工作是否有得到預期的ROI
ROI這點就更沒有什麼標準的公式。不同的創新專案在不同的公司裏可能有不同的預期收益,可能是帶來更多營業額、市場份額,又或是成功的開拓了新的市場,或是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
從專案/工作開始前設定的目標回顧即可。總之是看創新的成果是否有帶來預期的商業效益,而這些商業效益肯定是我們熟悉的KPI。

希望這篇能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的系統性看待創新這件事,讓創新變成真正能科學管理的一個商業議題。下一篇預計跟大家探討如何制訂創新策略。
avatar-img
3會員
21內容數
數位、財經和天下事,從數位企管顧問的視角看這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有個想法很多、能言善道的人,他叫Mr. Bee。他拉的屎很臭,但他很不服氣,他自己覺得他的屎很香。他也一直在想要怎麼讓人家覺得他的屎很香。他想,以前鬱金香都能被哄抬成可以投資的東西,我的屎也可以!
創新是當前商業環境裏一個重要的話題,相信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者會說創新對他不重要。但創新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同時,許多企業沒有認真在激發創新,或是根本不具備創新的條件。總之,在我多年做企管諮詢的經驗裏,客戶探索創新的嘗試往往是失敗的。
有錢就是任性,說的就是Tesla老闆、世界首富Elon Musk。先是非請自來的高調想收購Twitter,然後發現買貴了又決定不買。然後就在雙方官司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又冒出來說,嗐,我願意還是用之前那個價格買下你。 總之,這場Twitter vs. Musk的鬧劇最新狀態就是看來Musk還是會買下
雖然當前中國的寧德時代和BYD兩家公司就佔據了EV電池47%的市場,再加上日韓的大廠,全球前5家企業就壟斷了77%的生意,但台灣的企業也正在努力追趕。台泥、台塑和鴻海都在新建工廠,企圖帶動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
Quiet quitting是最近流行起來的字眼(有看到中文媒體翻成“安靜離職”),意思是工作中不會太積極認真,但勉強為一份薪水做下去,不會辭職。和中國之前就有流行起來的“躺平”一樣,都是在反應年輕人覺得生活過的太辛苦,不想再努力了。 關鍵字是少數人。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有個想法很多、能言善道的人,他叫Mr. Bee。他拉的屎很臭,但他很不服氣,他自己覺得他的屎很香。他也一直在想要怎麼讓人家覺得他的屎很香。他想,以前鬱金香都能被哄抬成可以投資的東西,我的屎也可以!
創新是當前商業環境裏一個重要的話題,相信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者會說創新對他不重要。但創新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同時,許多企業沒有認真在激發創新,或是根本不具備創新的條件。總之,在我多年做企管諮詢的經驗裏,客戶探索創新的嘗試往往是失敗的。
有錢就是任性,說的就是Tesla老闆、世界首富Elon Musk。先是非請自來的高調想收購Twitter,然後發現買貴了又決定不買。然後就在雙方官司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又冒出來說,嗐,我願意還是用之前那個價格買下你。 總之,這場Twitter vs. Musk的鬧劇最新狀態就是看來Musk還是會買下
雖然當前中國的寧德時代和BYD兩家公司就佔據了EV電池47%的市場,再加上日韓的大廠,全球前5家企業就壟斷了77%的生意,但台灣的企業也正在努力追趕。台泥、台塑和鴻海都在新建工廠,企圖帶動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
Quiet quitting是最近流行起來的字眼(有看到中文媒體翻成“安靜離職”),意思是工作中不會太積極認真,但勉強為一份薪水做下去,不會辭職。和中國之前就有流行起來的“躺平”一樣,都是在反應年輕人覺得生活過的太辛苦,不想再努力了。 關鍵字是少數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創企業的成功關鍵不僅在於創新和資金,更在於構建穩固的文化基石:合理性、透明度與目標感。這三者在策略經營中相輔相成,合理性是穩定發展的根基,透明度是協作的橋樑,目標感是驅動成長的動力。當新創企業將這些文化價值融入策略,便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效運作,吸引人才與資本,實現短期突破與長期成功。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在早期投資上,我們說要投人,而品格對我來說是投資的底線。因為投資就是信任創辦人可以把這筆款項好好的利用,對於投資人來說,實務上是很難在投資後,還對公司做很緊密的監控,因此創辦人的品格就變得格外重要。如果品格不達標,那不投資也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創企業的成功關鍵不僅在於創新和資金,更在於構建穩固的文化基石:合理性、透明度與目標感。這三者在策略經營中相輔相成,合理性是穩定發展的根基,透明度是協作的橋樑,目標感是驅動成長的動力。當新創企業將這些文化價值融入策略,便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效運作,吸引人才與資本,實現短期突破與長期成功。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創業家在籌資過程中會遇到天使投資人、專業創業投資人和企業集團投資人的需求。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籌資並非僅憑商業模式。本文介紹了從性別天使角度對新創的評估標準,並就產品採用、發展狀態、智財權、客戶參與、市場潛力、經驗和財務模式提出建議。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在早期投資上,我們說要投人,而品格對我來說是投資的底線。因為投資就是信任創辦人可以把這筆款項好好的利用,對於投資人來說,實務上是很難在投資後,還對公司做很緊密的監控,因此創辦人的品格就變得格外重要。如果品格不達標,那不投資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