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之前雖然知道有《六祖壇經》但並沒有讀,直到上星期社團定課每天要兩品,才開始讀《六祖壇經》,分享自己最近讀經的心得:
一、唸經比較「甘願」:
之前只是把唸經當成交功課,不明所以也沒仔細思量為什麼要讀經,只是因為開示了就讀,直到讀了第二品「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讓我反省自己口唸心不轉的狀況,才明白上次阿伯說我唸經沒有唸進去的原因。「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才明白為何外道願及心性類的開示要讀《金剛經》,應是為了剝除蓋住自心本性的雲霧,感覺就是所謂的黑氣吧。
二、「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可以隨手做各式各樣的布施,並不是在意捐多少錢才能得道或可有大功德;過去迷惘,對事情的處理都是往外求找協助,依賴外界,忘記尋找自己本身內在的力量。
三、頭腦比較清晰,肩頸較鬆:
雖然每天只是兩品、三品地唸,有時間就多唸,覺得唸完之後,好像蓋住腦袋的一層薄膜被掀開去掉了,思緒較清楚,內在較平靜,肩膀的緊繃感較鬆開了,感覺有一股無形的重量卸了下來,身體感覺較輕鬆。
以上分享。
分享二
「妳沉溺在某些事相中,所以妳智慧無法彰顯,妳無法跳出泥沼,那妳就被泥沼所同化。」
近來家庭活動都在帶小孩運動,不管颳風下雨,不管寒流熱浪來襲,天天不間斷。有家人說這操的是心智,練的是全家人的凝聚力,但我看起來顯現的是著急心、比較心、勝負心。
所謂的決心,學習不要放棄,學著陪著孩子,在我心中是無奈、無助,更嚴重是焦慮恐慌,根本沒有身心愉快的感受,連旁人都感受到競爭壓力很大。
最近開始讀《六祖壇經》,感受的到自己離「禪」、「定」很遙遠。以前只有靜坐時間可以得到一些平靜,但現在讀經就算是讀每日兩品,至少心還是可以練習不亂,期望自己能夠更有效率的學習,能在心境上能常安定平衡清淨的狀態。
分享三
上星期有師兄提及晚上做夢夢到學校,是靈去修行的意思。
原來是這樣子,我想起有幾個夢都跟上學有關,自己以為是高中升大學聯考壓力的後遺症,雖已年近半百,惡夢還是在如影隨行。先說幾年前夢到幾次上學到了教室,老師要隨堂考而我沒準備,胡亂填寫考卷交差了事。去年加入修行社團前夢到又去參加大學聯考(夢中的我也在狐疑我不是已畢業了嗎?怎麼又重考,怎麼考不完?),居然我不會答題,心裡很恐懼。醒來後覺得很不舒服,怎麼還夢到考試的事。
師兄這段話想起我的考試夢,現在我有點明白,也感覺到慚愧,誦經這幾年,一心一意只想消業障,想要改善情況,但我的心性還是原地踏步,對於經文不求甚解、不會在生活上來改變自己。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讀書有考試,而修行的考試遠比讀書的考試多,時時刻刻都在出考題。」從我加入社團後,才了解菩薩會時時刻刻在生活中給我來個小考,原來夢境中的考試正是提醒我自己平時要好好修行,小考、大考ㄧ來就見真章,心性有無提升。
上星期開始修行社團的功課增加了《六祖壇經》,與其他師兄師姐一樣,唸了十分法喜,唸到了一段是我現在要努力去學習的:「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既使工作再忙,也要想辦法了解經中的道理,生活上起心動念要隨時關照自己的心,要將經義在生活中實行,努力再努力!
(分享完畢)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光了解道理是不夠的,要真正能實踐於行住坐臥當中,才是真正的明白人,能緊握「信、願、行」這把鑰匙,才有機會敞開超凡入聖的那道門。
以上三位有緣人,都藉由讀誦《六祖壇經》而發現自己尚有許多的不足,「人貴自知,自知者明」,知道缺點之後能努力修正,便是真正的聽從佛陀的教導。
《六祖壇經》云:「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能夠有幸讀到諸多大乘經典及《六祖壇經》的我們,都與佛法有大因緣,好好把握這個緣份,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努力誦經,努力修行,努力生活,真正去實踐就對了!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位智者的話:「修行本身就是一種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工程,它充滿不斷的考驗與磨練,妳必須以堅定的意志,與永不退轉的初心,才能一步一步去証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當初為了家父的囤積症困擾不已,家母有神問到沒神,也無法改變家父的習性,所以跑了各大宮廟,無意間看見了《因果濟世集》,當時可能福德資糧不足,緣分尚未到,覺得廟裡擺的書大概都是詐財的。直到職場上遇到逆增上緣的主管,逼到人生要做抉擇,沒有勇氣轉換跑道,只能發願在廠裡用餐都吃素。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認真來說,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從日常生活的貪吃、貪睡、貪財,到能夠影響人生走向的貪名、貪利、貪情、貪愛、貪慾等。我是個小人物,生平無大志,只求每天能睡好、睡滿,因此未修行前的假日美好時光,幾乎全給了「睡覺」。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只要有覺能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有被煞到,磁場易亂,心不得安寧;心不定,則會坐這山望那山,辦事效率低落,因此要唸經修行,改變自身磁場,心清凈不受外力干擾,工作才能做得長久、做的好。」 「被煞到,心性就會改變。」 前幾天被開示煞到喪。自己受到很大影響,思想負面
以下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大學時期在校展覽的時候,有一位校外人士看了展覽,就買了我的兩幅畫,從此與這位大哥結下了緣分。之後,大哥的兩個孩子都跟著我學畫。畢業後我曾經做過保險,他也是二話不說就跟我買保險,當時他的姐姐也是保險業務員,卻沒有跟姐姐買。 這幾年他請我擔任他孫女的繪畫家教。前一陣子,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些日子右眼突然出現黑影,視力變模糊。經過三天不見好轉,令家人頗為擔心,所以趕緊掛了眼科急診,做了一番檢查。原來眼球玻璃體出現兩個小洞,醫師用雷射修補後回家休息。但可能是治療的關係,一星期後視力還是模糊,公司上下不時問候關心。這期間也上網請示是否有業障干擾,佛菩薩開示結果是「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長期以來發現自己好像很容易捲入別人感情,成為被敵視對象,不管在生活朋友圈或是職場,這樣的狀況出現頻率蠻高的,特別是情侶或是夫妻,雖然對方沒有明講,但是言行舉止三不五時就會莫名地把我當成感情上需要別注意的對象,出現比較敵對的用詞或是舉止,可我明明光明磊落,也沒有這心思,讓我百思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當初為了家父的囤積症困擾不已,家母有神問到沒神,也無法改變家父的習性,所以跑了各大宮廟,無意間看見了《因果濟世集》,當時可能福德資糧不足,緣分尚未到,覺得廟裡擺的書大概都是詐財的。直到職場上遇到逆增上緣的主管,逼到人生要做抉擇,沒有勇氣轉換跑道,只能發願在廠裡用餐都吃素。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認真來說,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從日常生活的貪吃、貪睡、貪財,到能夠影響人生走向的貪名、貪利、貪情、貪愛、貪慾等。我是個小人物,生平無大志,只求每天能睡好、睡滿,因此未修行前的假日美好時光,幾乎全給了「睡覺」。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只要有覺能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有被煞到,磁場易亂,心不得安寧;心不定,則會坐這山望那山,辦事效率低落,因此要唸經修行,改變自身磁場,心清凈不受外力干擾,工作才能做得長久、做的好。」 「被煞到,心性就會改變。」 前幾天被開示煞到喪。自己受到很大影響,思想負面
以下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大學時期在校展覽的時候,有一位校外人士看了展覽,就買了我的兩幅畫,從此與這位大哥結下了緣分。之後,大哥的兩個孩子都跟著我學畫。畢業後我曾經做過保險,他也是二話不說就跟我買保險,當時他的姐姐也是保險業務員,卻沒有跟姐姐買。 這幾年他請我擔任他孫女的繪畫家教。前一陣子,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些日子右眼突然出現黑影,視力變模糊。經過三天不見好轉,令家人頗為擔心,所以趕緊掛了眼科急診,做了一番檢查。原來眼球玻璃體出現兩個小洞,醫師用雷射修補後回家休息。但可能是治療的關係,一星期後視力還是模糊,公司上下不時問候關心。這期間也上網請示是否有業障干擾,佛菩薩開示結果是「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長期以來發現自己好像很容易捲入別人感情,成為被敵視對象,不管在生活朋友圈或是職場,這樣的狀況出現頻率蠻高的,特別是情侶或是夫妻,雖然對方沒有明講,但是言行舉止三不五時就會莫名地把我當成感情上需要別注意的對象,出現比較敵對的用詞或是舉止,可我明明光明磊落,也沒有這心思,讓我百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近一個月在唸《大悲咒》、《心經》和《金剛經》,抝口的咒文現在唸得比較順了,在誦讀《心經》時,腦海偶爾也會出現之前看的《唯識》一書中,關於一切都是意識的說明,在誦讀《金剛經》時,也感覺是另一種方式說明的加強版。 雖然古典用語,不是很理解「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的意思,裡面好多句都是這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近一個月在唸《大悲咒》、《心經》和《金剛經》,抝口的咒文現在唸得比較順了,在誦讀《心經》時,腦海偶爾也會出現之前看的《唯識》一書中,關於一切都是意識的說明,在誦讀《金剛經》時,也感覺是另一種方式說明的加強版。 雖然古典用語,不是很理解「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的意思,裡面好多句都是這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