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璀璨光芒:島田氏雞兒腸
付費限定

璀璨光芒:島田氏雞兒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迷人而色彩繽紛的花朵,如璀璨光芒般耀眼。

迷人而色彩繽紛的花朵,如璀璨光芒般耀眼。

菊科紫菀屬約有152~170種,廣泛分布歐亞大陸。台灣產18種,依據不同地理位置、棲地類型、生育環境而分布台灣全島低、中、高海拔及離島地區。島田氏雞兒腸侷限分布於新竹、苗栗、大肚山台地,多生長於向陽開闊礫石地,族群數量稀少,目前在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被列為易危(VU)等級之稀有植物,亟待保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0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葉子與植物的距離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葉子的沙龍
172會員
244內容數
我是葉子,選擇了「葉子與植物的距離」來作為寫作計畫主題。因為工作關係,我所經歷過的荒煙漫草之地、讀的、寫的,一直都圍繞在植物身上,那種不斷挖掘的新發現成了必要的一種核心。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會同時分享發現(遇見)的心境歷程——台灣這塊被稱為「Formosa」的蒼翠之島,其魅力是多麼無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葉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泰來藻為水鱉科泰來藻屬兩種植物之一,分布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沿海水域。台灣本島分布南部海岸及離島東沙群島淺水海域中,過去海草研究多僅零星描述,甚至錯冠名稱誤為「藻類」的一種,相對於被分類為原生生物的藻類,海草屬於植物界,因為擁有根、莖、葉、花、果實與種子等構造,且通常生長於陽光充足、水質良好的水域。
苜蓿芽菜常作為生機飲食為眾人所知,亦突顯它的優越性。豆科苜蓿屬約有87種,生物多樣性中心位於地中海地區。台灣目前已知有6種,不同年代引進作為芻料或綠肥使用,並且依各海拔農業操作,讓各物種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區,其中以天藍苜蓿在中北部平原及海濱地區最為常見,其次為低海拔的紫苜蓿,其他皆在中高海拔地區歸化。
菊科苦蕒菜屬植物家族主要分布於亞洲地區,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此屬約有50種,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位在中國,其餘分布在東亞及東南亞一帶,台灣產6種。澤苦菜分布台灣、日本及韓國;台灣主要分布在東部河床的礫石和沙地,性喜充足陽光,植株狀似禾草,而有禾葉兔仔菜的封號,模式標本取自日本關東地區一級水系多摩川。
早期紡織業為了製麻袋、麻布、麻絲、麻繩等黃麻製品,等用品,在中南部鼓勵種植黃麻,後來經濟作用退場,卻在中部留下了黃麻的「麻薏」飲食文化。麻薏(麻芛、麻穎)閩南語是這樣發音,唸起來還要帶有鼻音,果真是中部人(尤其台中)的特產,過了彰化以南,豐原以北,大概就很少人知曉了。 但何以數十年來每到夏季一來,依
馬桑科馬桑屬有16種分布暖溫帶、亞熱帶至熱帶,台灣產1種。台灣馬桑見於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林緣、路旁及河床。全株有毒,有台灣第一毒封號,早期原住民常將枝葉或果實搗碎,塗抹於箭上用於狩獵;更是霧社事件的代表植物,不願屈服於霸凌的原住民女性,服以果實自殺;或為相愛的男女得不到父母認同,以其花、果用以殉情。
其圓錐花序如同老鼠的尾巴,穎果如粟粒而得名。禾本科鼠尾粟屬約有100種,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台產4種。其中以鼠尾粟及生長於西海岸之河口、泥灘地、潟湖的鹽地鼠尾粟最為常見。此外,雙蕊鼠尾粟有別於鼠尾粟,而韓氏鼠尾粟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中被列為易危等級之稀有植物,晚近則出現熱帶鼠尾粟歸化於台灣。
泰來藻為水鱉科泰來藻屬兩種植物之一,分布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沿海水域。台灣本島分布南部海岸及離島東沙群島淺水海域中,過去海草研究多僅零星描述,甚至錯冠名稱誤為「藻類」的一種,相對於被分類為原生生物的藻類,海草屬於植物界,因為擁有根、莖、葉、花、果實與種子等構造,且通常生長於陽光充足、水質良好的水域。
苜蓿芽菜常作為生機飲食為眾人所知,亦突顯它的優越性。豆科苜蓿屬約有87種,生物多樣性中心位於地中海地區。台灣目前已知有6種,不同年代引進作為芻料或綠肥使用,並且依各海拔農業操作,讓各物種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區,其中以天藍苜蓿在中北部平原及海濱地區最為常見,其次為低海拔的紫苜蓿,其他皆在中高海拔地區歸化。
菊科苦蕒菜屬植物家族主要分布於亞洲地區,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此屬約有50種,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位在中國,其餘分布在東亞及東南亞一帶,台灣產6種。澤苦菜分布台灣、日本及韓國;台灣主要分布在東部河床的礫石和沙地,性喜充足陽光,植株狀似禾草,而有禾葉兔仔菜的封號,模式標本取自日本關東地區一級水系多摩川。
早期紡織業為了製麻袋、麻布、麻絲、麻繩等黃麻製品,等用品,在中南部鼓勵種植黃麻,後來經濟作用退場,卻在中部留下了黃麻的「麻薏」飲食文化。麻薏(麻芛、麻穎)閩南語是這樣發音,唸起來還要帶有鼻音,果真是中部人(尤其台中)的特產,過了彰化以南,豐原以北,大概就很少人知曉了。 但何以數十年來每到夏季一來,依
馬桑科馬桑屬有16種分布暖溫帶、亞熱帶至熱帶,台灣產1種。台灣馬桑見於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林緣、路旁及河床。全株有毒,有台灣第一毒封號,早期原住民常將枝葉或果實搗碎,塗抹於箭上用於狩獵;更是霧社事件的代表植物,不願屈服於霸凌的原住民女性,服以果實自殺;或為相愛的男女得不到父母認同,以其花、果用以殉情。
其圓錐花序如同老鼠的尾巴,穎果如粟粒而得名。禾本科鼠尾粟屬約有100種,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台產4種。其中以鼠尾粟及生長於西海岸之河口、泥灘地、潟湖的鹽地鼠尾粟最為常見。此外,雙蕊鼠尾粟有別於鼠尾粟,而韓氏鼠尾粟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中被列為易危等級之稀有植物,晚近則出現熱帶鼠尾粟歸化於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