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時長60分鐘,話題除了中德關係以及當前疫情外,還包括了俄烏戰爭。
施泰因邁爾表示,德國決心支持烏克蘭,歐洲已為能源危機作好準備,不會對莫斯科的威脅退讓。其更強調,俄羅斯出兵後,烏克蘭的防衛能力和歐洲的向心力反而變得更強,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完全錯估形勢。
同時,施泰因邁爾感謝習近平對俄羅斯威脅使用核武器進行反駁,強調結束戰爭、俄羅斯撤軍以確保烏克蘭主權,符合歐洲和中國的共同利益,希望習近平能督促普京、發揮對克宮的影響力,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
而就在12月21日,習近平會見了應邀訪華的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於會晤期間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一貫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並希望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克制,開展全面對話,通過政治方式解決安全領域共同關切。
但如此勸和表態,又似乎與西方期待的「督促普京、發揮對克宮的影響力、結束俄烏戰爭」有所不同。
討論中國調停的用意
回顧過往,自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西方便不時討論中國可能的調停角色,並呼籲北京有所行動,卻又似乎對後者一貫的勸和促談視而不見。
平心而論,如此反覆要求又無視對方行動,已不只是單純的資訊疏漏,而是中國所為顯然與西方所求存在分歧。至於分歧何以出現,恐怕來自西方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及背離現實的緣木求魚。
首先,許多西方媒體、政治精英之所以探討中國的斡旋角色,用意不是停止俄烏戰火,而是出於鞏固「中俄威脅論」的鬥爭心態,為北京不肯參與聯合制裁而見獵心喜,並希望在俄羅斯深陷輿論泥淖的同時,也將中國一起打為「富有侵略野心的獨裁國家」。
在此脈絡下,討論中國對俄烏戰爭的斡旋只是名目,其真正要形塑的政治氛圍,是暗示「中俄關係極佳,中國分明有能力影響俄羅斯、讓其停戰,卻始終不肯出力,顯然是希望烏克蘭民眾的苦難持續」,故其所謂中國要如何斡旋,潛台詞實是「中國會如何逼迫烏克蘭」;所謂中國何時會介入調停,其實是在責問「中國為何還不阻止俄羅斯」;所謂中國要如何說服俄羅斯,其實是在猜測「中俄要如何進行分贓」。
簡言之,以輿論鬥爭為目的,討論中國會否、要如何調停俄烏戰爭,根本無益於現實世界的衝突斡旋,因為北京不論如何行動,都只能淪為被批判的標靶。當中國與歐美之外的全球多數國家立場一致,不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四地擁有主權、同時不參與歐美主導的聯合制裁時,西方便抨擊北京姑息侵略;當北京呼籲各方進行對話,西方依舊指責中國不夠盡力、沒有確實發揮對俄影響力,歸根結柢,還是姑息侵略。對發動攻勢者來說,其潛意識中根本不希望俄烏止戰,更不希望北京真的成功勸和,因為只有殘酷場景不斷上演,其才能持續對中國的輿論放血。
當然,西方不僅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討論,部分輿論亦希望中國能真實出力,只是這般期待有些不切實際。
首先,此派輿論大體接受「中國對俄羅斯影響力巨大」的基礎假設,故其認為中國應能在外交解決上扮演角色。然種種看似奉承的呼籲,美其名是「希望中國發揮影響力」,實際上卻是要北京在西方、烏克蘭沒有任何正面表示與讓步的情況下,費心說服俄羅斯停戰撤軍,甚至加入對俄制裁、迫使莫斯科屈服,最後讓普京冒着政權垮台的風險,承認俄羅斯要負戰爭的全部責任、承受不知何時才能停止的經濟制裁,同時放棄在烏東與克里米亞的多年經營。
平心而論,要促成此一結局,除非烏軍、北約能在物理意義上大規模殲滅俄軍,擊潰俄羅斯的戰爭意志,否則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光憑外交斡旋,就調停出這般俄羅斯全盤皆輸的結局。此外這一過程必然犧牲中俄關係,在西方集體圍堵中俄的國際環境下,北京究竟有何動機與誘因,非要自討苦吃?
西方仍須反求諸己
歸根結柢,在趁機炒作「中俄威脅論」者的盤算內,其本就無意見到中國出面斡旋,而是要借指責「中國為何不斡旋」,來強化意識形態戰線,鞏固「民主世界對抗獨裁國家」的宣傳敘事,遮掩自己的治理無能;而在希望中國真正發揮作用的陣營內,西方的貪婪與自私更是一覽無遺,其一來不敢違逆援助烏克蘭的政治正確,二來不敢以今日的現實主義盤算,否定昨日高唱理想主義的自己,故只能持續呼籲中國充當說客勸服俄羅斯,好讓自己能不費吹灰之力坐等戰爭結束。簡言之,便是分明打腫臉充胖子,卻還妄想名利雙收;希望能逃避放棄烏克蘭的政治難題,卻要求中國自我割肉、執行不可能的任務。
從眼下戰場局勢來看,若西方的最高目標真是停下俄烏戰火,便只有三個選項:第一,加碼在烏克蘭的軍事投入,甚至不惜讓北約直接參戰,冒着核決戰的風險,在軍事上徹底擊潰俄軍,迫使其停下攻勢;第二,降低或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一如其在越南與阿富汗所為,最終失去優勢的基輔只能被迫簽署城下之盟,對俄羅斯進行讓步,戰事烈度亦將大幅下降;第三,正視俄羅斯的相關要求,不論是否邀請基輔參與,開始就相關條件與俄方進行秘密談判,包括烏克蘭「入俄四地」是否再舉行受國際監督的自決公投、如何確保克里米亞往後的民生安全、烏克蘭究竟能實質北約化到何種境地等。
而上述一、二點中,顯然沒有中國的發揮空間。畢竟歐美才是實質介入戰爭的當事方,既對俄羅斯施以大規模制裁,更向烏克蘭送去源源不絕的軍火,北約情報偵查體系亦實質進場參戰;反觀中國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便始終堅守不軍援俄羅斯的政治原則,即便中俄關係有所升溫,中國也未曾打破此一堅持,故在提高或降低軍援的相關議題上,中國雖能勸和促談,卻沒有直接操控的話語權。
而在第三點上,中國的勸和促談當然與此方向相符,卻同樣不能跳過西方的配合。這場戰爭雖名為俄烏戰爭,實際上卻是俄羅斯與美國、北約以及其附庸國家集團的總體戰,中國不可能在沒有美國表態的情況下,便直接與俄羅斯及烏克蘭就四地歸屬、克里米亞安全、烏克蘭要如何與北約互動等相關議題達成協議,畢竟烏克蘭在經歷2000年以降的兩次顏色革命後,已是一個美國高度滲透與宰制的附庸國家。
而觀察此次德國總統發言,其強調德國已決心支持烏克蘭,歐洲已為能源危機作好準備,不會對莫斯科的威脅退讓。若此言不是虛張聲勢,則可以研判德國將持續援助烏克蘭,而只要西方不願停止或降低援烏水平,基本上第二點路線都將窒礙難行,外界恐怕只能期望西方加碼導致俄軍攻勢崩潰、開展秘密談判等兩條路。但在畏懼核風險的焦慮下,要大幅加碼對烏軍事投入並不現實,故如今仍是交戰下的秘密談判較有可能實現。
然如前所述,中國或許能呼籲各方對話,甚至是充當協調平台,正如土耳其也曾扮演相關角色般,邀請美歐俄烏各方的秘密代表前來談判,卻不太可能跳過美歐直接調停俄烏衝突,促成兩國簽定停火協定,因為中國不能代替北約、美國來向俄羅斯承開出關保證與條件,也難以給予烏克蘭實質的安全承諾。
故若西方當真希望戰事能以談判結束,也希望中國能發揮一定作用,那麼西方真正要做的,便不該是在各大外交場合頻繁放話、看似吹捧實則道德綁架,而是要直面談判可能涉及的現實議題,放棄各種不切實際的堅持,例如要求俄軍撤出克里米亞等,才能為中國的斡旋創造空間,也才能為戰事的終結創造條件。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