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從烈嶼向大膽島的航徑上,遠遠就看到這段斗大標語。它是由右而左寫的。
國共內戰時期,金門是面對共軍的前線,而大膽島-這個位於金門西南方向的小小島嶼,就成了前線中的前線。
---
年底很突然的再回金門,就是為了登上這座島。大膽只有搭船才能抵達,而且大金到不了,只有從小金(烈嶼)搭專艇才到的了。它也不是一年四季都開放著,此島仍然是個軍事島嶼,部分路線開放觀光,島上必須隨團行動,全程步行,含航程約4個多小時,但容易因政策或天氣而關閉。
在疫情停航一年後,偶然發現今年底有開放,此年不去更待何年!毅然決然報名了閉島前最後一天的行程,機票二話不說買下去,就這麼率性地又來金門。
中午和夥伴們拎著北堤飯糰到大膽候船室報到,眼看湧入的乘客越來越多,才知道我們報上了50人次最大團,在本年度最後一個登島日,浩浩蕩蕩從九宮碼頭出發。
小插播-建議登島前要早一點吃飽,或是準備好攜帶的糧食在島上吃(但垃圾一定要好好分類或帶離島)
一趟航程大約2-30分鐘,還好我來到金門時就不太下雨了,天氣微陰但還算舒適,沒什麼風浪。
帶團導遊很詳細地介紹沿途的小島,一路經過了復興嶼、猛虎嶼、兔(吐)嶼等迷你島,有人類痕跡的島嶼都是軍事島,平民只能與之遙望,要不是親至此處,根本不可能知道臺灣還有這麼多神秘的小小島嶼,各居一方盡忠職守著。
「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於是抵達了氣勢磅礡的大膽龍門。
有趣的是在靠岸前30秒,可以看到碼頭旁山凹處的船用坑道口,但只有30秒的機會,船一靠岸就完美的被山體掩蔽住了。一入龍門內,首見一棟乾淨的白色建築,中間用鮮明的紅字寫了大大的「生明廳」,這裡是遊客服務中心和小島郵政代辦處,在此處先看了大膽的簡介短片。
大膽島的形狀酷似扁擔,中間一條長棍子,左右各掛著一個擔,分別是北山與南山,登陸的碼頭是南山,行程即是要步行半個南山,從中間的棍子「生明路」過渡到北山,繞行北山一圈後原路返回。
導遊講了個可愛的傳說,過去有個糊塗仙人,要帶寶物去天庭為玉皇大帝祝壽,來到此處稍作休息,離開時卻忘記帶走他的行囊,於是留在此地的棍和擔子,就成了大膽島的生明路和南北山,而遺留在一旁的手提包袱,就成了二膽島。
沒錯,除了大膽島外,旁邊還有二膽島,甚至三膽、四膽、五膽。除了大膽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完全的軍事島。也因為它的形狀像扁擔,古時它的名字其實叫作大「擔」島。直到內戰時期蔣經國先生來島巡察,認為此名不夠大器,才改名叫「大膽」,並提了碼頭上那句響亮的 slogan 來提振士氣。
島上有警察局,即使沒什麼人好抓的,主要是巡守管理;也有個大膽醫院,和花崗石醫院一樣的建築原理,將花崗山體內部直接打成院體,現已無營運,偶作為集會場所,據說還曾拿來放過電影。
處處都可見紅色大字標語,島上的人為建築、扛棒等都以色彩三原色為主做裝飾,紅色的大字、黃色的柱頭、藍色的邊框,而且漆得非常鮮明飽和,襯著靛色的海、綠葉和橙色的岩壁。
在南山遠眺完二膽,就來到我覺得最有詩意的生明路,扁擔的棍子部分,是在兩座山之間的長沙洲,鋪出一條筆直的路把兩處串起來,路的兩旁立了成排矮柱,每個柱頭都是一隻小金獅,路的左右有高防風林當作掩蔽。
這段路可以分批搭電瓶車通過(除非車沒電才得用走的),筆直的通向另一座殿堂,即使只有兩分鐘的穿越,還是很像一種空間順移。
北山就是為了來看那面大名鼎鼎的「心戰牆」,巨大的白底紅字,鏗鏘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在這個遙遠的海島上,背水正對敵營,堅定吶喊出信念,在那個時空背景下,這一切都是因著這句信念而產生的,據說那時不分日夜的文宣、播音心戰,還真的讓對岸的廈門大學遷校。
每一座島上都會有廟,不論廟宇大小,都是此地人民心靈的寄託之處,參拜各小島上的廟宇,也變成是登島必經的一種儀式性歷程。島上最有靈性的北安寺,內供奉的玄天上帝,傳說是在砲火中飄洋過海到此地,被拾獲後即興廟供奉,庇佑土地至今。完成了島嶼巡禮,走前必須來此處打聲招呼,導遊點上了香,代表年底的最後一批旅客,向神尊們祈福。
其實島上還有不少看點,無法一一列舉,在有限的遊程間只能盡力記錄下每個細節,帶著一期一會的心情。保留一點空白,給下一批的探險者去填滿。
軍事遺跡之美在於那個克難的時空,如何就地取材,運用地形,打造出各式因地制宜的要塞,和四通八達的隧道,現代生活很難想像那時的人們,是如何像築蟻穴一般打造了整座地下城市,許多已經進不去的空間,更造就了遺跡的神秘性。
歷經「大二膽戰役」砲火洗禮的大二膽島,如今仍屹立不搖的站在最前線。
坐在船尾慢慢駛離島嶼,島上若干軍民遊客成了迷你的影子,雪白的浪花在引擎翻擾下激湧著,向紅黃藍色的迷你城堡振臂揮舞。
有點陰鬱的天氣,海風吹送走旅人的離愁,直到那座小島只剩遠方的一個小點,回歸大海環繞的結界。
再會! 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