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災禍難料,人生如何能輕安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煩惱的心,帶動我們身、口、意三種惡業的行為,除煩惱就要用智慧,來幫助我們、指導我們,那是用佛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也就是用佛所說的法和菩薩修行的法門;然後呢,自己開智慧之後,又用智慧來破除自己的煩惱,從此以後,煩惱再也不起,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了。所以智慧,對於佛法來講是非常重要。」
生活中瑣碎的大小事,容易因為自己的我執和我相,產生種種的妄想,讓自己劃地自限,變成井底之蛙。
我是一個很沒有方向感的人,看地圖要看很久才能意會。有一次要參加一個研習會,因對路況不熟,所以我很焦慮,原本想請主辦單位直接寄證書到我家,但後來想想,到現場也許另有收穫,所以決定自己騎車去。
我對自己較沒自信,遇到不熟悉的人事物就很容易退縮且沒安全感,事情還沒做就開始煩惱和焦慮,常常讓自己壓力很大。但修行就是不斷地找出自己的盲點、缺點去突破和修正,所以現在遇到任何狀況,我都會盡量讓自己去面對、去挑戰,希望能從這些訓練中不斷地提升,增長智慧與意志力。
研習會當天,我提早一個多小時騎車出門,從我熟悉的路為一個基準,然後再騎去目的地,一路上也算順利,感恩佛菩薩幫忙。這場研習會有好幾位老師分享教學經驗與智慧,真的讓我獲益良多。最後在縣長致詞時,聽到一段話,讓我有深刻的反思。
縣長說:「通常家長和老師們時常產生一種對立的狀態,因為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長大之後希望他們可以獲得榮華富貴;而老師們教小孩大部分也只是希望他們能夠獲得知識,功成名就是其次。
其實,人的一生在最後一口氣時,最重要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在我們一生當中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然後能毫無遺憾的離開人世間。」
聽完之後,我有深刻的感觸。人總是如此,那些煩惱和妄想,其實都是自己的妄心變化出來的,但是,如果執心過重,就會產生業識感,業力自此而生。
如果我今天依然逃避我害怕的事情,到最後我會失去的更多,無法去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以及這樣豐富的人生歷練。
《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學佛修行,如果無法克服自己的恐懼,以菩提心化解煩惱,誦經千萬遍也是被經轉,永遠都在原地打轉。
唯有熄滅自己的妄心,去尋找人生的光明正道,不論路有多遠、多坎坷、多崎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有心改變,願意跨出自己那一步,就能漸漸地走到目的地。與大家共勉。
(分享完畢)
您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是勇敢面對,還是逃避退縮呢?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面臨許多困難,當我們選擇面對,就會開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當人開始想辦法的時候,就會發現,困難已不再是困難,問題也不再是問題,這些就變成等待我們去解決、去突破的人生歷練,讓我們從中獲得經驗、智慧,在待人接物上越來越圓融,在面對困難時有堅定的意志力,能一次又一次地面對人生各種挑戰,一次又一次地提升成長,這就是歷事練心。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人生處處是道場,不管是家庭、職場、學校、各種團體……等等,只要用心,都是很好的修行處。古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在哪裡?佛其實就在我們的心中。眾生皆具真如佛性,只要以經為師,用心修行,向內觀照,就可以漸漸地明心見性,修得圓滿智慧。
修行最大的益處,就是心性的提升,智慧的增長,能判斷是非對錯,正邪分別,不會人云亦云,墮落修偏。科技越發達,智慧越缺乏,倫理道德越淪喪,人心就越墮落。越是這樣,就越需要佛法來洗滌人心,降伏內心的貪嗔痴,提升倫理道德,撥亂反正,維持世間秩序與祥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正法佛經,係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是行事作為的準繩。好好修行誦經,可以把過去不好的習性和心性導正回來,才能翻轉黑白的人生,迎向彩色的未來,更可勸化眾生為善,回歸自心本性。」
「經者,『徑』也,為釋迦牟尼佛所指引的一條能讓人生走向光明、明心見性的道路;修行是要自性自渡,佛菩薩是給地圖指引,而路要自己去走。」
修行是自性自度,如同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業障也是各人了。人的壽命不長,只有短短數十寒暑,若有無常意外,那真的是生死迅速,福禍難料。人生的長度我們無法確切掌握,但是人生的價值,卻是我們可以去努力提升的。修行是在修清淨心與不動心,人生是否自在,在於自己的心是否清淨,是否能遇事如如不動,不在境上生心,這樣就不會被外境束縛、影響,就能用清明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就能用智慧圓滿每一個問題,人生就能越來越清淨自在。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諸多煩惱,自身的煩惱、家人的煩惱,工作的煩惱、感情的煩惱等等。有些人遇到難題,就習慣請示老師,或是到廟裡擲筊,希望快速得到答案。 人生複雜,沒有所謂一定正確的「答案」,就算請示再多老師、擲筊上萬遍,依然要靠自己的智慧方能得解。一來,神通不敵業力,諸佛菩薩無法插手凡夫俗子的仇恨,必須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諸多煩惱,自身的煩惱、家人的煩惱,工作的煩惱、感情的煩惱等等。有些人遇到難題,就習慣請示老師,或是到廟裡擲筊,希望快速得到答案。 人生複雜,沒有所謂一定正確的「答案」,就算請示再多老師、擲筊上萬遍,依然要靠自己的智慧方能得解。一來,神通不敵業力,諸佛菩薩無法插手凡夫俗子的仇恨,必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