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了解自己嗎?或許你可以嘗試測驗看看MBTI

不夠了解自己嗎?或許你可以嘗試測驗看看MBT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種人類性格分類指標,他的作用是可以讓自己去了解自己,或者是讓其他人去了解自己進而能夠促進彼此的溝通,減少誤會。

我其實也是這幾天才接觸到MBTI,結果沒想到我周遭的差不多年齡的人們幾乎每個都有測試過,似乎這在職場上較年輕的一輩都有測試過。

不知道是硬性規定呢?還是說在朋友之間的流行呢?

我知道某些海外的公司會直接用MBTI的結果來做員工教育訓練的分組,促進彼此的合作以及認識。甚至也有些電視節目會直接用MBTI來作為節目的內容討論不同的人格類型。

如果你也是第一次聽到MBTI,可以建議去做一下測驗,上網搜尋一下就很容易可以找到類似的測驗,可以了解到自己是屬於16種人格中的哪一種。

MBTI的性格分類來源自榮格的主觀的觀察,也可能因此會有些人認為MBTI僅能作為參考,不是一個很嚴謹的理論。

但其實就當成是一個新嘗試也無妨,或許能夠在當中找到一些對自己好的建議。

像我自己就是使用了簡化版的MBTI測驗找到自己的人格特質,知道自己為什麼經常對於自己的工作感覺到不愉快,對於自己的生活感覺到不滿意,以及為什麼總是在關係當中覺得不被理解。

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能夠意識到「這是個問題」,如果我們希望自己能變更好,或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應該要先從了解自己開始做起呢?

當我開始了解自己之後,我才能針對問題的源頭去解決。就像是我們知道牽一髮動全身,我們一直以來都以出現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的方式去做,導致的後果就是,問題會一直不斷產生。

腳痛醫腳,頭痛醫頭,但實際上問題的根本沒有被解決,永遠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但如果我們去找到一切問題的源頭,就像是漏水一直補也沒有用,要找到水出來的地方,去把水斷絕掉,那麼就再也不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了。

我們不了解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些人說沒關係,反正其他人怎麼活我就怎麼活,其他人能這樣活為什麼我不行?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其實就是一種誤解,我們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即便是MBTI將我們分成16種不同的人格特質的人,也不代表世界上就只有這16種人,我們會受到我們所在的文化地區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以及狀態,所以怎麼能夠說其他人能夠那樣活,那我們也可以呢?

當我們開始去了解自己的時候,我們的身心狀況就會改變,至少有個開始讓我們善待自己,讓我們的世界變得不一樣,更加地符合我們自身的需要。

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探索不同的可能,讓自己每天活得更自在不好嗎?

avatar-img
Mizuna的沙龍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z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人的人生過得不是特別如意,看著其他人的成就產生的不是激勵感,而是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又有些人,習慣性的一定要找出別人的缺點批評,好像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內心平衡,或是才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地位比別更高。 這個世界其實所有的人都有優缺點,我們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都是凡人,但總是許多人喜歡指
許多人莫名其妙就突然感受到無力感以及不想上班或上課的狀況,而當問起是有什麼原因不去,通常會得到的回應都是,頭痛、不舒服,胃痛,全身痠痛應該是感冒吧等的這種錯覺。 也有那種時候是真的是生病,但也滿多時候是在我們自己不知道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吸收到了每天去的場所所帶來的不好的能量,所以才出現了各式的不適。
我曾和其他人討論過婚姻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包含和自己的配偶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但卻始終找不出一個好的解釋或定義。 直到最近,和家人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才深切的感受到,其實是我們把以前的觀念套用在現在就覺得其實好像婚姻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我們確實在現在的社會中,自己一個人生存都不會是難事。自己能夠
這篇文章包含了,以前所寫的所有內容的心路歷程,算是2022所有文章為何會產生的理由,以及所有最真實的內心的想法,為什麼用文章治癒自己,還有為什麼會出現文章裡面那些內容。尤其疫情之後,大家都很需要被治癒,所以我想分享給大家,不是為了自我滿足,是因為我曾經從別人那邊獲得能量,我也想要回饋分享。 但主軸還
有些人很喜歡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書籍,或是現在還有廣播、有聲書、Podcast可以追蹤訂閱,其實如果養成一種習慣去做這件事情,還真有點小可惜。 小可惜的原因不是在於浪費時間,有時候潛移默化也許也是可行的,但大多時候,我們會將這種行為作為一種補償,像是覺得我得到這個知識了,所以我之後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
人生當中有很多次覺得十分的絕望,面對失敗覺得更加失敗,好像人生都沒有救了一樣,或者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有時候這種失敗甚至是危機,讓自己似乎踏在當中隨時會崩潰。 我們常聽說過危機就是轉機,但有多少人能在那個當下去轉念呢? 我們經常都在做錯誤的歸因,把事情的結果認為是其原因,但實際上是,這個世界
有些人的人生過得不是特別如意,看著其他人的成就產生的不是激勵感,而是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又有些人,習慣性的一定要找出別人的缺點批評,好像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內心平衡,或是才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地位比別更高。 這個世界其實所有的人都有優缺點,我們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都是凡人,但總是許多人喜歡指
許多人莫名其妙就突然感受到無力感以及不想上班或上課的狀況,而當問起是有什麼原因不去,通常會得到的回應都是,頭痛、不舒服,胃痛,全身痠痛應該是感冒吧等的這種錯覺。 也有那種時候是真的是生病,但也滿多時候是在我們自己不知道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吸收到了每天去的場所所帶來的不好的能量,所以才出現了各式的不適。
我曾和其他人討論過婚姻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包含和自己的配偶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但卻始終找不出一個好的解釋或定義。 直到最近,和家人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才深切的感受到,其實是我們把以前的觀念套用在現在就覺得其實好像婚姻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我們確實在現在的社會中,自己一個人生存都不會是難事。自己能夠
這篇文章包含了,以前所寫的所有內容的心路歷程,算是2022所有文章為何會產生的理由,以及所有最真實的內心的想法,為什麼用文章治癒自己,還有為什麼會出現文章裡面那些內容。尤其疫情之後,大家都很需要被治癒,所以我想分享給大家,不是為了自我滿足,是因為我曾經從別人那邊獲得能量,我也想要回饋分享。 但主軸還
有些人很喜歡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書籍,或是現在還有廣播、有聲書、Podcast可以追蹤訂閱,其實如果養成一種習慣去做這件事情,還真有點小可惜。 小可惜的原因不是在於浪費時間,有時候潛移默化也許也是可行的,但大多時候,我們會將這種行為作為一種補償,像是覺得我得到這個知識了,所以我之後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
人生當中有很多次覺得十分的絕望,面對失敗覺得更加失敗,好像人生都沒有救了一樣,或者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有時候這種失敗甚至是危機,讓自己似乎踏在當中隨時會崩潰。 我們常聽說過危機就是轉機,但有多少人能在那個當下去轉念呢? 我們經常都在做錯誤的歸因,把事情的結果認為是其原因,但實際上是,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