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高濃度文化輸出的音樂會:2023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

2023/01/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兩個月前,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聽了由弗朗茲.魏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領軍維也納愛樂亞洲巡演,意外的在安可曲聽到2023新年音樂會中的曲目:約瑟夫.史特勞斯的《金翅雀》圓舞曲與愛德華.史特勞斯的《誰來跳舞》快速波卡舞曲,雖然只是短短兩首,但那兩首的時光,整個國家音樂廳裡我覺得彷彿綻放著金光,就像在維也納金廳般的燦爛,心中馬上開出朵朵燦爛的鮮花,非常開心。
還沒能在金廳聽一場新年音樂會,但光是這兩首,我馬上感受到,能在新年一開始聽到這樣的音樂,任誰都會覺得一整年充滿希望吧!
基於一種儀式感,也是從這場音樂會體會的喜悅,於是今年終於再度看了全球轉播。(是的,其實已經好多年都是聽後來出版的音樂會錄音而不是看直播)
2023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由Franz Welser-Möst指揮。圖片來源:Vienna Philharmonic / Wiener Philharmoniker

83年的新年音樂會亮點處處

去金色大廳現場聽新年音樂會的樂趣,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親切的音樂互動會。
但今年新年音樂會更多了許多亮點,包括第三次指揮新年音樂會的弗朗茲.魏瑟-莫斯特與團員開出的曲目中,有多達13首是新年音樂會首次登場,此外,有525年悠久歷史的維也納男童合唱團與2004年才創立的女童合唱團一起登台演出。
但隨著科技進步,看直播發展出不同於現場的樂趣,因為直播中會有現場觀眾無法看到的影像,包括從有電視轉播開始就搭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隨其中幾首音樂的華爾茲芭蕾表演,而且場景都選在維也納漂亮宮殿或花園,或者搭配音樂會有奧地利知名風景的影像,至於現場的中場休息時間,直播也都會有精心製作的節目。
今年25分鐘的中場節目主題為「維也納世界博覽會150週年」。
先科普一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出場地——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裡的金色大廳,是1870年啟用,而1873年,小約翰.史特勞斯首次在金色大廳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了維也納知名的圓舞曲,觀眾反應非常熱烈,於是在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開幕時,小約翰.史特勞斯再次指揮維也納愛樂,這次有更多史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作品,當然也包括小約翰.史特勞斯自己的名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回到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
那一屆萬國博覽會的主題是「文化與教育」,為了舉辦世博會並展示奧匈帝國先進的工業與文化,維也納大興土木進行城市改造,奠定現在的城市樣貌。
那一屆世博會對後世的影響包括開始有科學家國際論壇,首次展示的學校樣板也樹立了近代公共教育的模式,當然還有《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一躍成為奧地利第二國歌與世界名曲等等。
但華麗的背後,是1872年維也納經歷嚴重的霍亂疫情,1873年萬國博覽會就是在疫情與財政危機中麗登場。某種程度,也像是今日世界局勢的歷史見證。
紙模型與動畫重建的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園區。圖片來源:ORF

一年一度2.5小時的文化溝通機會

這次的中場節目,是我看過最棒的一次。
影片從指揮魏瑟-莫斯特下了舞台開始,隨著他的腳步來到休息室裡,打開一本精裝的1873 EXPO書籍後,他攤開了一張當年世博會的平面圖後,動畫就重建出1873世博會場,不同小編制的維也納樂團員則穿插在不同的場景裡,演奏著現代音樂、爵士樂等不同於史特勞斯家族的音樂作品。
紙模型動畫重建了世博會在普拉特的展區,包括動畫重建了世博會主要展場─圓形大廳─1873年世界上最大的圓頂。悠揚的三把大提琴在當年各個爭奇鬥艷的場館老照片中演奏著,但場景轉到展示當時先進科技的機械大廳時,音樂倏忽變成激烈的皮亞佐拉探戈,影像快速穿梭在各種巨大的機械之中。
接著風格一轉,來到1873世博會所在區、現在的普拉特公園。帶著手風琴的編制,讓我想起了不萊梅樂隊,甜美鬆軟的音樂,以在遊樂園裡無人但激烈運轉的遊樂器材為背景,呈現童話般的夢幻視覺。
在普拉特公園演奏。圖片來源:ORF
再來場景轉到維也納普拉特公園東部的Freudenau賽馬場。單簧管與弦樂四重奏在保留下來的精緻鑄鐵建築裡演奏著,導演聰慧的運用玻璃倒影出老照片,呈現當時的盛況。
接著是當年世博會後唯一留存下來的建築,現在稱為普拉特聯邦雕塑工作室,當時稱為藝術宮。顧名思義,就是當時用來展示各國藝術的場館。入口是一個挑高涼廊,當時是用來放雕塑類作品,兩側的翼廊,應該就是各國掛畫的地方。導演用穿透一張又一張掛滿畫作的空間老照片,彷彿我們也參觀了一國又一國的畫廊。
最後場景回到普拉特公園的草地,維也納愛樂的銅管彷彿是演奏前的調音後,奏出有趣的音樂,在一條長長的白色餐桌上,有人正在做著各種漂亮的蛋糕,精美的擺盤,啤酒、切豬腳、堆滿桌的各種麵包,火雞大餐、各種精緻的瓷器、老奶奶自製的派塔、下午茶組等搭配影片Credit,最後指揮魏瑟-莫斯特闔上了書,再度走回指揮台上。
維也納出身的導演Barbara Weissenbeck編導的真好!Bravo!

維也納話語權:全世界精緻文化我們說了算

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當然最重要的展示,就是維也納以及維也納愛樂在古典音樂圈的地位,而後在電視轉播加入的芭蕾舞,也是維也納芭蕾舞實力的展示。同樣的,每次搭配的奧地利風景、各個漂亮宮殿、花園,也都是國家觀光實力的展示。
但今年的中場影片,展示了更多細膩的文化軟實力。
根據導演Barbara Weissenbeck的說法,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翻找1873世博會的老照片與資料,梳理這些照片的關係,最後才編成這樣的腳本,然後在花幾個月時間拍攝。
是的,一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就如同演出後馬上就會公告明年指揮是一樣的,所有團隊也都早早開始規劃製作,務使一年一度與世界溝通的機會盡善盡美。
我說的,真的是做到精緻完美。
例如中場影片中,樂團穿插在各地演奏時,可以發現他們的服裝都是經過特別設計,以呼應場地或時代的風格。又如場地中會出現的物件,可以看到都是相當精緻特別,而非一般道具而已,甚至是指揮魏瑟-莫斯特坐在休息室翻閱世博會書籍時,有管家端上茶組,這套茶組也顯得貴氣非凡,這一景立刻讓我想起奧地利的瓷器非常有名。當然更不用說,各式各樣美麗的蛋糕甜點麵包,讓人想起維也納咖啡館裡的時光。
每年都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擔當。圖片來源:Wiener Staatsballett

如果有機會,我們用什麼跟全球溝通?

今年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轉播,我看到歷史悠久的樂團嘗試在歷史悠久的傳統中展現新意,也看到樂團逐漸打破傳統上的性別侷限,也看到平時內斂拘謹的指揮如何放下控制,讓新年音樂會展現維也納愛樂獨有的高雅歡樂氣質,更看到導演如何運用影片重塑人們心中對維也納的精緻印象。
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是維也納上下花一年時間去精心打造出來的成果,沒有因固有名聲而稍有鬆懈,反而是更加兢兢業業讓每一年都有讓人期待的亮點。
在驚嘆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如此好看的同時,我叩問自己,如果有機會跟全世界溝通,我會拿什麼台灣元素來溝通?
    Sylvia的人生煥容術
    Sylvia的人生煥容術
    來自B1116號小行星,喜歡藝文,以鼓手身分玩起爵士樂團,立志成為80歲時依然可以jam standard jazz的鼓手&鋼琴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