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要讓企業永續經營有四個步驟
1. 財報需要真實呈現實際的經營狀況:很多中小企業有內帳跟外帳,但有兩套帳的公司完全不能呈現實際的經營現況,需要給任何人看的報表都要一致,不能修改。
2. 經營者須對數字敏感:要察覺獲利有無停滯和資產有無縮水,像是資產縮水的話如滯銷的存貨或者是收不回來的帳款。而獲利的話以張忠謀說過的「獲利成長率必須高於營收成長率」,就算公司的營收成長但是以砍毛利的方式下成長的話就必須要小心公司的營運了。
3. 對數字追根究底:發現財務數字異常時須正視處理到完全理解。
4. 進行阿米巴管理法:把公司切成各種利潤中心來管理,而利潤中心的精隨就是財務數字。書中舉例稻盛和夫把日本航空公司的各個航線都各別分割成一個利潤中心,讓機師和空姐的考績都跟航線賺錢有關連,藉此帶動他們積極的主動思考該怎麼讓航線更賺錢。
無法量化的東西很難管理,而即使難數量化也要盡量數量化。張忠謀認為一個卓越公司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 高品質的資產和負債:有以下四個要件
- 沒有高估的資產:公司內沒有用或價值低的資產都必須打掉,讓資產顯示出來是健康的,舉例來說:核四不能商轉,台電就該打掉。
- 沒有低估的負債:該認列的負債要及時認列,不可漏估或低估。而當企業有難以估計的負債時必須在財報中詳細說明。
- 健康的負債比例:指企業的的負債比例不宜超過該行業的合理範圍。產業波動大的高科技公司負債比宜控制在四成內,製造業控制在六成內,銀行業九成以上算是正常,舉例:台積電2018的負債比在20%,比同業的43%低很多。
- 乾淨的資產負債表:指公司的資產都是營運所需的,沒有太多「虛」資產或者是無法使用和利用率低的不動產、廠房和無法估計的負債,舉例:台電的核四廠無法商轉就是無法使用的資產,屬於資產不乾淨。
2. 結構性的獲利能力: 有以下四個要件
- 獲利成長率要高於營收成長率:成長與創新是指附加價值的成長和利潤的成長,而不是單純的營收成長。假設營收成長了5%而獲利也要超過5%,如果獲利沒有達到就有可能是產品因為降價而損及毛利。而掌握訂價權和控制成本就是企業獲利的關鍵,掌握訂價權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研發能力強掌握了技術優勢,另一種是產品有很強大的品牌或銷售通路。
- 營業費用與獲利結構要平衡:營業費用有三種,推銷、管理和研發費用。
Ø推銷費用的增加率不宜超過營收增加率,超過了就表示產品力不足必須加以 打廣告或用各種推銷方式才賣得出去。舉例:長城汽車的推銷費用成長非常 高,表示銷售量是靠推銷堆出來的,這樣子的成長是無法永續的。
Ø管理費用增加太快表示管理力度不到位
Ø 研發費用表示投資未來的力度,必須加以重視。
- 損益平衡點必須控制在低點:企業費用分成「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固定費用指不營運也會花到的費用,而變動費用指隨著銷售量增加而增加的費用,比如說台積電生產的晶片越多而要購買的晶圓就越多。那企業經營時應該提高變動費用的比例,降低固定費用的比例,這樣景氣不好時更能快速的下調費用支出。
- 良好的獲利能力和內部籌資能力:張忠謀認為除了EPS外,總資產報酬率(ROA)、資本回報率(ROIC)、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很重要。而內部籌資能力指企業能夠在營業活動中產生足夠的現金流量讓企業能夠投資和發放股利。(EPS:稅後淨利/股本、ROE:稅後淨利/股東權益、股東權益:總資產-負債)
3. 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現金流進出有三種,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
- 而營業活動必須有足夠的現金流入才能支付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舉例來說台積電買了三千億買設備(投資活動)和兩千億發放股利(籌資活動),那台積電的營業活動必須賺超過五千億才能支付這些現金流出。
- 而台商到港股掛牌卻不受青睞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台商規模比較小,二是港股市場比較重視企業有沒有現金流入可以穩定的發放股利。
從財報看出企業經營的量化與指標,一個良好的企業除了財務會計部門外還會有一個管理會計部門,而管理會計部門除了編制財務會計部門的數據外還會再加上「預測」的數據來產生管理報表,做到未來的財務數據才是企業在會計部門中最重要的。
資產負債表概念: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1. 資產部分分成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
- 流動資產:企業在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內可以變現的資產。舉例:「應收帳款」一年內會收回、「存貨」在一年內會投入生產最後變成現金收回
- 非流動資產: 在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內不可以變現的資產。比如不動產和廠房
2. 負債分成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也包含了股東權益部分
- 流動負債:在一年內償還的負債,比如說要給廠商的「應付帳款」
- 非流動負債:不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負債,比如「應付公司債」
- 股東權益主要分成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
Ø 股本:除了F股(KY股)之外,每股面額都是十元,將發行股數乘於10就是股 本
Ø 資本公積:包含溢價增資和直接計入資本公積的交易,溢價增資是指如果 增資時是以一股30元增資,那十元是股本、二十元是列入資本公積
Ø 保留盈餘:指當年度賺的錢加上歷年來所賺的因法律規定或股利政策沒有發 給股東的盈餘
把資產減掉負債才會等於股東權益
用七個宏觀角度看資產負債表:從閱讀財報看出企業的真相
1. 從資產總額看出企業影響力
企業擁有的資產越多其競爭力越高,代表有一定的規模優勢,但如果跨足太多產業會導致核心失焦有可能每個產業類別競爭力都不足夠。
2. 從資產比重高的項目看出產業特性跟競爭力
比如銀行業的主要資產是「貼現」和「放款」,台積電的主要資產是「不動產和廠房與設備」、「現金與約當現金」,以台積電來看晶圓代工的產業特性就是資本與技術密集,其不動產及廠房設備就佔總資產的一半。而現金部分持有較多的話能度過景氣不好甚至能在景氣低落時加碼投資成為未來超越對手的關鍵
3. 資產配置看經營理念
比如從製造業的項目中設備、存貨、應收帳款、現金之中,如果大部分的資產都落在這些上面即為符合營業所需。而無形資產裡面的「商譽」和「客戶關係」都是因併購企業所產生的,屬於虛的資產,金額要越小越好。其他應收款項或預付款項等等的科目如果與其他同業相比的話過高或者占比過大則代表可運用的資產相對來說比較少,公司體質屬於虛胖
4. 從「資產運用效能」看企業賺錢能力
- 資產運用效能意思是一塊錢的財產能做到幾塊錢的生意,數字是越高越好。
- 計算公式:年營收總額/平均資產總額,(平均資產總額公式: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 運用效能受到三個因素影響,產業別、經營團隊的經營力度、企業資產在營運百分比的影響(與正常營運無關的資產越少越好),所以企業要在相同的產業別裡做比較
5. 從「流動比率」看企業有無短期風險
- 財務健全的公司其流動資產總額都會大於流動負債,而從流動比率的公式: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的比率可以判斷公司在短期內有無財務風險。
- 除非是特殊行業,不然大部分的企業流動比率要超過150%比較好,120%尚可,但低於110%就表示企業的償債能力有問題了
6. 從「負債比率」看風險偏好和財務強度
- 負債比率公式為:負債/總資產,產業波動大的話其負債比率不宜超過五成,而產業波動小的也不宜超過六成,特殊產業如受政府保護的電廠或電信
會有比較高的負債比到七成。稅淨利率低的產業會用比較高的負債比來提高 股東的獲利率,比如代工業的鴻海。
- 在財務強度的角度來看的話,負債比例六成內的話銀行比較放心去貸款,而超過七成的話銀行已經在擔心企業有倒閉的風險會希望企業盡快增資,除了特殊行業之外,負債比在75%的情況下有95%的企業可能會倒閉。
- 計算負債比率時也不要只看表面的數字,無形資產在公司經營不好時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可把無形資產從資產裡扣掉來得出真正的負債比率。
- 當發現公司負債比率過高時可查詢其人事異動,如果財會主管要離職或職務調整通常暗示著公司財務出現問題
7.看「個體財報」更了解企業經營情況
- 子公司在法律上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是以持股的方式擁有他們,而如果企業從事太多業務或者納入合併報表的子公司不是以100%持股時,合併報表的缺點就會出現。需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看個體報表來做財務比對,
(1) 合併報表中股東權益的「非控制權益」金額太大就代表「非母公司業主」 的權益就愈大
(2) 合併太多不同的產業導致看不出一些關鍵數字,這時就必須搭配個體報表 來看財務數字
從微觀角度看資產負債表
指標一:從「現金及約當現金」看穩健性
- 現金及約當現金也包含了支票存款、活期存款以及三個月內到期的定存
- 而現金必須維持在適當的安全水位,意思是指企業在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下仍可以維持營運二到三個月,而企業的開銷除了日常營運外,其設備和股息也都必須納入。日常開銷的計算為(企業年度的日常開銷[年營收-稅後淨利-折舊與攤銷費用]+年度的資本支出+股息)/12再乘上2個月,再與企業財報上的「現金及約當現金」的金額比較看看金額是否適度
- 不要把全部的現金都放在借款銀行上:企業借款時如果發生檢調搜索或者違反法律之情事的話,銀行必須時可將戶頭裡相當於借款金額的款項凍結,所以企業的現金如果都放在借款銀行裡的話非常危險
指標二:從「應收票據」、「帳款」和「存貨」看管理能力
- 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客戶還沒支付的款項,其公式為(期末應收票據和帳款/全年銷貨金額)*365天 (如果是季報的話要先除該季銷貨金額再乘90天)。一般來說應收帳款的合理天數在兩個月,不宜超過三個月,而超過的話則表示企業的經營能力比較弱也有做假帳的嫌疑。
- 那如果賣貨給電子五哥的話其帳齡基本上都超過三個月,而企業在面對不同的客戶時會給予不同的授信期間,有些要求一個月付款,有些則60天付款,剩下的要求90天付款,這樣平均下來帳齡差不多在兩個月,所以如果超過兩個月的話不是一般客戶的授信期太長不然就是電子五哥的帳款太大。
而這樣子的話建議把電子五哥的帳款賣給銀行,其方式有兩種: 1.賣斷業務F 比如賣給鴻海,除非賣給鴻海的貨品有瑕疵其銀行可要求退錢外,即便鴻海 倒閉了銀行也不能要求退錢,這樣的方式能把帳從應收帳款除列,如此就能改 善帳齡和財務結構。 2.一樣把鴻海的應收帳款賣給銀行F產品有瑕疵要退錢外 如果鴻海倒閉了也要退錢,這樣子的方式是把應收帳款當成抵押品,則不能 把帳從應收帳款除列。
- 存貨週轉天數過低或過高皆表示異常,存貨是指庫存原料、生產中的再製品、已完成的製成品和買賣業的商品,而存貨週轉天數指公司的存貨能賣幾天,計算公式為(期末存貨金額/全年銷貨成本)*365天 (季報的話要先除當季銷貨成本再乘90天)。一般來說除非是特殊行業不然的話存貨天數不宜超過兩個月,特殊行業只賣鞋或衣服類的品項多而存貨週轉天數較高,比如NIKE的存貨週轉天數在100天左右。
指標三:從投資看聚焦力
企業的投資分成三個項目:理財性投資、策略性投資、策略不明的投資。
- 依會計原則,企業投資債券性質的證券其帳列科目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其次是「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再來是「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不過也必須查閱金融資產的附表才能知道企業投資了甚麼以及是否遵守不暴露在重大風險下的原則。
- 策略性投資則要聚焦在本業的相關企業上,比如台積電投資世界先進等幾家公司其持股都超過20%,納入了權益法之投資。超過50%的持股都應編入合併報表,如果持股未超過20%應帳列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或「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而策略不明的投資則是要越少越好。
指標四:從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看競爭力
資產負債表中的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的這個科目在附註裡面會被拆解成兩個金額,一個是原始成本,一個是累計折舊,原始成本指的是當初購買這個財產所花的 錢,但因為設備會因為時間而老舊所以會計上創造了一個項目叫累計折舊,比如花了一千塊買椅子,認為能使用五年,那這張椅子就必須每年提列兩百塊的折舊費用。而原始成本扣掉累計折舊就是淨值,也是財報上看到的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的這個科目的金額。
從三個標準來看不動產、廠房和設備進而得知一家公司的競爭力:
- 設備愈新,企業越有競爭力
- 越把錢花在刀口上的公司表示資源越聚焦
- 折舊政策短:折舊年限越短,雖然初期成本高但後期折舊提完了不必再負擔折舊費用,也會較同業具有成本優勢
指標五:從其他及閒置資產看企業文化
這個科目大多都不能為企業直接的帶來獲利,比如商譽、閒置資產、投資性不動產等。企業為了追求獲利,這些資產要越少越好,進而讓企業的營運效能越高,而總資產越少代表跟銀行借的錢就越少,股東關注的EPS和ROE也就越高。
其他及閒置資產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 無形資產中的商譽和客戶關係:無形資產指的是專利及專門技術等等的,但真正讓企業的無形資產產生大金額的是因為併購而產生的商譽及客戶關係。
而所謂因併購而產生的商譽及客戶關係是指說企業在併購時所花的錢多過於被 併購公司可以找到的淨資產價值,那多過的錢必須要有個說法,比如說被收購 的公司掌握的客戶群能為公司帶來利潤,那就能將多的錢擺到客戶關係這個項 目,如果還有攤不掉的部分就列為商譽。
商譽和客戶關係的不同在於客戶關係價值必須在假設的存在年限內攤銷,而商譽是只要利益能夠一直產生就能一直放在報表上。但如果商譽和客戶關係沒有比較賺錢的話就必須認列損失,那這就是一筆很大的金額了。
一個商譽很高的公司代表喜歡用併購來擴張事業,可以提升獲利的話是好事,但不能獲利的話商譽就必須要打掉。
- 投資性不動產及閒置資產:不再使用的設備或廠房租給別人的話財報上會改列為投資性不動產,只不過附註裡要獨立列示。而租不掉進而閒置的時候,財報會轉列為閒置資產。但還是把與本業無關的資產降到最低來提高營運效能。
- 上述以外的其他資產:符合其他資產及閒置資產定義的資產不宜高於5%
指標六:從短期負債科目看還款壓力
- 如果一家公司的負債比率偏高,流動比例偏低時就要觀察負債的科目和金額了。(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 公司的負債可從還款壓力跟是否有支付利息來看,公司的還款壓力在於流動負債,而最大的壓力是公司債,其他科目的還款壓力強度:公司債 >應付票據 >銀行借款 >應付員工 >應付帳款 >其他
財報查看流動負債中有沒有應付公司債的話要看有無「一年內到期之公司債」和「一年內到期之長期借款的附註內容」
- 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和應付票券大多都是銀行借款,而公司最大的負債來源往往也是銀行。公司法有一條文就是公開發行的公司經營有困難的話可以聲請重整,而被核准重整的公司所有的債務都可以凍結並與債權人協商償還條件,通常企業一重整就是銀行降息與減債和延付都一起執行。
不過如果企業出現誠信危機或發生財務危機,那銀行通常不會再提供協助,會 在第一時間「提示」當初借款所簽的本票並要求立即償還,也會凍結企業存在 銀行的錢和拍賣借款時提供的抵押品。
- 公司打算重整時,投資人一定要停損出場。負債比例高於七成、流動比例低於100%時又有流動負債內有應付公司債,除非是特殊產業否則投資人應避免持有。
- 應付公司債:公司債無法延期,而當企業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發行公司債是籌募資金的方法之一。公司債有分兩種,一個是「可轉換公司債」,另一個是「一般公司債」。如果還款天期還很長的話其問題不大,但如果天期在一年內的話會列在「一年內到期之公司債」和「一年內到期之長期借款」,此時如果負債比又很高的話那問題就來了。
- 應付帳款:指的是購買原物料,商品、勞務而發生的債務,而應付帳款的還款壓力比應付票據還低。
從九個宏觀角度看損益表
一.營收成長性及穩定性顯示企業競爭力:把每年的財報都與同業做比較,觀察營收成長率,而在景氣不好時營收也不會跌,代表這是一間非常穩定的公司。
二.毛利率穩定性反映企業對價格或生產效能的掌控力:毛利率要穩定要看公司對於價格有沒有掌控能力,而掌控毛利率的方式有透過規模優勢或專利、品牌夠硬、透過不斷的研發新產品對客戶產生吸引力進而穩住價格、透過自律方式承接一定毛利率以上的訂單、或是藉由不斷提升良率和效率或者是壓低成本的方式稱之為生產效能的掌控。而依照掌控毛利率的持久度順序為 具有產量、通路或專利的優勢者 > 具有品牌優勢 >具有技術優勢>行業特性或對價格堅持的傳產業 >致力提升生產效能
- 具有產量、通路或專利的優勢者:比如統一超商的規模優勢,自然能設定售價穩住毛利率
- 具有品牌優勢:比如和泰汽車代理的toyota和lexus,這兩台車在台灣很受歡迎,而和泰汽車的毛利率也很穩定,以品牌優勢勝出的企業要不斷地維護品牌價值,毛利率禁不起下跌
- 具有技術優勢:比如台積電奈米製程的領先
- 行業特性或對價格堅持的傳產業:比如汽車業的零組件,要打進供應商非常的難,但如果打進了就能一直承接這家汽車公司的訂單。專門做原廠生意的毛利率比較低、推銷費用也比較低,比如大億。而打不進原廠的汽車維修公司其毛利率比較高、推銷費用也比較高,比如帝寶。
- 致力提升生產效能:沒有價格話語權的公司只能提升良率和效率或者是壓低成本來維持毛利率。但是如果毛利率有大的變化,很可能是被砍價的太兇又或者是良率下滑、訂單不足造成產能閒置、關鍵零組件價格上漲。比如鴻海的毛利率就要計較那1%的差距就是幾百億元的落差了。
所以當企業毛利率下降時要去看這是短期現象還是會擴展到中長期
三.推銷費用的合理性反應產品市場力:B2C產業的推銷費用一定會比較高,不過行業不同其推銷費用占比也不同,比如小七的零售店面。而B2B的產業則不需要太多廣告和人事費用,推銷費用占比都比較低,比如台積電或者鴻海。要判斷公司的推銷費用占比的高低還是要與同業做比較,如果比相同規模的同業還低的話通常就表示產品賣向比較好,企業不需花太多力氣做推銷。推銷費用最忌諱的是推銷費用增長率高於營收增長率,代表產品賣像不好,需要花夠多的錢去做推銷
四.管理費用的合理性反應管理力:評估管理費用的合理性是和規模相同的同業做比較,或是和企業本身的過去年度管理費用做比較,來看看費用有沒有不合理的增加,比如工廠散佈在太多地方,導致管理成本過高。
五.研發費用金額反映投資未來力度:研發費用是未來能夠持續領先對手的必要投資,金額過低會影響未來成長,但過高也會影響企業現階段的獲利,長期來說研發費用要和營收有適當的比例。持續地投入研發費用對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很重要,用兩個指標來判斷企業的研發費用是否適當,一個是研發金額是否不低於同規模的同業,比如華碩和宏碁這兩間公司的比較,另一個指標是研發支出是否持續增加或者減少。
六.獲利來源表現本業是否具競爭力:企業的稅前淨利是否主要來自於營業淨利,則可以判斷出獲利來源是否具備競爭力和專注在本業上。業外收入有不穩定和不可重複性的特質,如果獲利來源靠業外收入的話是不能長久的。
七.稅後淨利或EPS是影響股價的主因之一:稅後淨利不必然全都是公司的獲利金額,在本期淨利底下的財報科目母公司業主和非控制權益這兩個項目中,只有母公司業主的數字才是真正的獲利金額,EPS也是用母公司業主的數字來除以股數。
八ROE比EPS更能反映經營能力:ROE計算公式為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用來檢視企業的經營能力,要注意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的金額是不是太高,過高就表示經營團隊不只在靠股本金額在做生意,表示經營效率在下降。
九.不必理會其他綜合損益和損益總額:作者認為除了金融業和投資部位很高的公司外,一般公司的其他綜合損益的科目金額都不大。
從現金流量表看獲利品質
能穩定產生現金流量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有足夠的錢能夠投入研發、買設備、配息、轉投資等等,不過也不代表賺錢的企業就有能力投資未來,不賺錢的企業就沒能力,看現金流量表就是要看公司有沒有這個能力。
而現金流量表將企業的現金進出分成三大類:來自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來自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來自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
- 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營業活動就是把產品賣給客戶而收取貨款進而賺取現金和支付原料和人事費用等等的活動,意即公司透過本業營運實際流入的現金,不過這與損益表有甚麼差別呢?
比如公司把貨賣給另一間公司就會認列營業收入,但貨款可能是月結一到兩個 月才能收到,所以損益表中公司賺多少錢並不代表當年度賺取等額的現金。
如果是零售業的統一超商的話因為是當面賺取現金所以就比帳上的稅後淨利快 很多。
- 在損益表中其折舊和攤銷的費用是不用花錢的,當初在購入時已全部付清,所以資本密集的產業其折舊和攤銷費用很高,而每年營業活動的現金都比稅後淨利高很多。
計算方式為:稅前淨利+折舊與攤銷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收入。
- 投資活動:指不動產或廠房和設備的取得或處分,或者買賣基金、債券、股票的金額和所賺到的利息,抑或者是企業併購交易的支出
- 籌資活動:指企業辦理現金增資、減資、買回自家股票,或者發現金股利,公司債的發行和贖回,銀行的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