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症◾️迷思&發展史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迷思&誤解​
  • 不只發生於女性。嗜食症有40%是男性​
  • 不一定過胖。可以看起來非常健康正常,甚至過輕​
  • 不是缺少戒律和毅力而造成​ ​
◾️發展史​
  • 厭食症是歷史上最早被醫學界注意並給予正式診斷的飲食失調症。17世紀傳出案例,19世紀有確定的診斷和治療方式。​
  • 暴食症因其特徵可發生在厭食症,早期被視為厭食症的一種變異型,直到1979年 因Russell Gerald 提出的定義,美國精神醫學會 (APA) 制定的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3版 (DSM-III) 才將暴食症建立為一獨立的診斷。​
  • DSM第4版把暴食症頻率門檻由一週2次降低為1次。 ​
  • 嗜食症則到2013年5月才被DSM第5版,為了區別其與暴食症和過度飲食間的差異認知,獨立為新一種飲食失調症。​
◾️普遍性​
  • 1960年起,飲食失調症在歐美地區個案數明顯增加。​
  • 但到1990之前,除了日本,亞洲地區幾乎沒有飲食失調症的個案(不過一直以來飲食失調症患者求診的機率很低 -少於1/2-所以這些研究數據也只能當做參考)
  • 2000~2018全世界飲食失調的個案整整翻了2倍以上,至今已有超過7千萬人口患有飲食失調症。​
  • 2007年文獻指出 嗜食症比厭食+暴食患者多出三倍。​
  • 2018~2019間美國有1萬例以上的死亡是飲食失調症造成。​
參考資料:
  • AP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SM-5 Fact Sheet
  • Hudson JI, Hiripi E, Pope HG Jr, and Kessler RC. (2007).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61(3):348-58. doi:10.1016/j.biopsych.2006.03.040
  •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st of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y the Strategic Training Initiative for the Prevention of Eating Disorders (STRIPED) and the Academy for Eating Disorders
  • Westerberg, D. P. & Waitz, M. (2013). Binge-eating disorder. Osteopathic Family Physician, 5(6), 230-233
  • Prof. Walter Vandereycken M.D., PhD. Emergence of bulimia nervosa as a separate diagnostic entity: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60 to 1979Special Section: The History of Bulimia Nervo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 Kathleen M. Pike, Patricia E. Dunne. The rise of eating disorders in Asia: a review. J Eat Disord. 2015; 3: 33. Published online 2015 Sep 17. doi: 10.1186/s40337-015-0070-2
  • Galmiche, M., Dechelotte, P., Lambert, G., & Tavolacci, M. P. (2019).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s over the 2000-2018 perio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9(5), 1402-1413
  • 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2會員
    10內容數
    六個步驟幫助飲食失調患者(暴食症、貪食症、狂食症)終結惡性循環,拿回自主權,重新享受飲食自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ZTiff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識敵人、認識自己、才能對症下藥。
    在無盡的黑暗中,暴食症患者每天面對的痛苦和絕望。
    認識敵人、認識自己、才能對症下藥。
    在無盡的黑暗中,暴食症患者每天面對的痛苦和絕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第四次的心理諮商,沒有什麼特別想訴說的事,帶著順其自然的心情來找我的心理師。聊了一下近況,聊了前陣子去潛水跟爬山很開心的事。然後我的心理師問我:妳覺得妳現在的人生快樂嗎?我想了一下,目前存款還可以、工作還不錯、有貓、有能說心底話自在相處的朋友,雖然生活中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不快樂的情緒,但整體
    Thumbnail
    反反覆覆的暴食癮頭,試著打破舊模式 下班不想運動,想回家大吃大喝(然後陷入失敗沮喪感這樣),生活裡常常有這些念頭,想放鬆想休息想耍廢想破壞。但想起最近沒有進行168了,運動完雖然很晚但還是可以吃東西的,我還是可以大吃!那先動一下吧,去一下健身房,累了就走。 戴上耳機把音樂放最大聲,沈浸在自己的
    Thumbnail
    第二次心理諮商印象最深刻的部份是,我跟心理師分享了我家的貓。 會開始養殘疾貓其實是個意外,那時確定自己會順利領到台灣身份證了,生活比較隱定,準備好去擁有我人生第一隻貓咪了。朋友家附近的浪貓剛好生了一窩小貓,我帶著罐罐跟外出籠出發,碰碰運氣看能撈到哪一隻都算緣份,而被我用罐罐騙走的,剛好是隻三腳貓,
    Thumbnail
    除了看身心科跟心理諮商外,我開始大量的閱讀,其中一本帶給我很大啟發的書是在馬克讀書會看到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開始了練習自我覺察的路。對很多人來說這本書可能有點難理解,也建議可以從馬克推薦的「練習的心境」開始入門。 其實一開始接觸這種探索內在自我的書時,我是抱持很多懷疑跟不安的。什麼「靈性」、
    Thumbnail
      一開始我誤以為身心科門診是健保版的心理諮商,但其實是兩件事。身心科醫生在大致了解狀況後,主要是對症下藥,從藥物方面幫助情緒穩定。因為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太一樣,所以要慢慢去試出適合自己的藥物組合跟劑量。   主治暴食症的藥從一天兩顆試到一天四顆(四顆是那款藥的每日最大劑量了)藥物要吃一段時間
    Thumbnail
    前幾天跟好朋友吃飯,朋友剛從確診的病況復原,訴說著即使病中虛弱,好幾次都還撐著病體榨西芹汁的情景,我聽著都被感動了呀! 我問:「你為什麼會相信我講的話?」 好友說:「我也不知道,沒胃口都堅持著喝西芹,還跟老公說:「精靈說檸檬水要起床喝⋯」、「精靈說要隔三十分鐘才能喝西芹⋯」老公被講到很煩,還說精靈就
    Thumbnail
    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我可以減肥,但無法繼續減下去!」 為什麼飢餓感永遠是贏家?
    Thumbnail
    這本書除了想要減重之前先看一下之外,也很適合研究法當作選讀資料。除了透過新的證據說明食慾、體重和健康的關係之外,也提供了相應合理、可行的減重、健康法則。 有時候看這種書也毀三觀,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之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對於減重、節食總是帶來許多的商機更養起一個又一個產業鏈:包含食品加工、
    Thumbnail
    1977年發佈的美國的飲食目標,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植物油增加、穀類增加、加工食品增加。植物油的增加導致了Omega-3與Omega-6的攝取失衡。穀類增加其實是好事,全穀類是很健康的食品,可惜為了保存方便性,目前的穀類大多經過高度精煉(小麥->麵粉),精煉後的製品對胰島素的影響與食用糖類似,這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第四次的心理諮商,沒有什麼特別想訴說的事,帶著順其自然的心情來找我的心理師。聊了一下近況,聊了前陣子去潛水跟爬山很開心的事。然後我的心理師問我:妳覺得妳現在的人生快樂嗎?我想了一下,目前存款還可以、工作還不錯、有貓、有能說心底話自在相處的朋友,雖然生活中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不快樂的情緒,但整體
    Thumbnail
    反反覆覆的暴食癮頭,試著打破舊模式 下班不想運動,想回家大吃大喝(然後陷入失敗沮喪感這樣),生活裡常常有這些念頭,想放鬆想休息想耍廢想破壞。但想起最近沒有進行168了,運動完雖然很晚但還是可以吃東西的,我還是可以大吃!那先動一下吧,去一下健身房,累了就走。 戴上耳機把音樂放最大聲,沈浸在自己的
    Thumbnail
    第二次心理諮商印象最深刻的部份是,我跟心理師分享了我家的貓。 會開始養殘疾貓其實是個意外,那時確定自己會順利領到台灣身份證了,生活比較隱定,準備好去擁有我人生第一隻貓咪了。朋友家附近的浪貓剛好生了一窩小貓,我帶著罐罐跟外出籠出發,碰碰運氣看能撈到哪一隻都算緣份,而被我用罐罐騙走的,剛好是隻三腳貓,
    Thumbnail
    除了看身心科跟心理諮商外,我開始大量的閱讀,其中一本帶給我很大啟發的書是在馬克讀書會看到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開始了練習自我覺察的路。對很多人來說這本書可能有點難理解,也建議可以從馬克推薦的「練習的心境」開始入門。 其實一開始接觸這種探索內在自我的書時,我是抱持很多懷疑跟不安的。什麼「靈性」、
    Thumbnail
      一開始我誤以為身心科門診是健保版的心理諮商,但其實是兩件事。身心科醫生在大致了解狀況後,主要是對症下藥,從藥物方面幫助情緒穩定。因為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太一樣,所以要慢慢去試出適合自己的藥物組合跟劑量。   主治暴食症的藥從一天兩顆試到一天四顆(四顆是那款藥的每日最大劑量了)藥物要吃一段時間
    Thumbnail
    前幾天跟好朋友吃飯,朋友剛從確診的病況復原,訴說著即使病中虛弱,好幾次都還撐著病體榨西芹汁的情景,我聽著都被感動了呀! 我問:「你為什麼會相信我講的話?」 好友說:「我也不知道,沒胃口都堅持著喝西芹,還跟老公說:「精靈說檸檬水要起床喝⋯」、「精靈說要隔三十分鐘才能喝西芹⋯」老公被講到很煩,還說精靈就
    Thumbnail
    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我可以減肥,但無法繼續減下去!」 為什麼飢餓感永遠是贏家?
    Thumbnail
    這本書除了想要減重之前先看一下之外,也很適合研究法當作選讀資料。除了透過新的證據說明食慾、體重和健康的關係之外,也提供了相應合理、可行的減重、健康法則。 有時候看這種書也毀三觀,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之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對於減重、節食總是帶來許多的商機更養起一個又一個產業鏈:包含食品加工、
    Thumbnail
    1977年發佈的美國的飲食目標,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植物油增加、穀類增加、加工食品增加。植物油的增加導致了Omega-3與Omega-6的攝取失衡。穀類增加其實是好事,全穀類是很健康的食品,可惜為了保存方便性,目前的穀類大多經過高度精煉(小麥->麵粉),精煉後的製品對胰島素的影響與食用糖類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