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症◾️吃=意志力薄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若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控制什麼?』​
嚴凱泰這句經典名言,曾經減肥或有減肥動機的人,大多不陌生。​

我們常把自制力不夠和暴食行為、肥胖畫上等號。​

『如果我可以克制自己,就不會又暴食了。』​
『正常人都知道何時要停止。』​
『是我意志力薄弱、不夠努力。』​
『若我能克制自己,我早就達標變瘦了。』​

但事實上,自制力是有限的。​

社會心理學家Roy E Baumeister一個實驗發現​
勉強自己吃蘿蔔而不是誘人巧克力的實驗組,比不需要控制自己飲食的人更快放棄難解的謎題。​
這是因為大腦需要葡萄糖來當能量來源。​
而拒絕想吃的甜食餅乾、強迫自己上健身房、每違反一次本能就會消耗些葡萄糖,​最後控制想法、感受和行為變得困難,更無法拒絕誘惑、更容易做出會後悔的決定。​

所以,當感到自己無力抑制暴食的衝動時,其實很大機率並不是自制力不夠,而是消耗太多意志力、不夠用了。​

那到底該怎麼解釋自己無法和其他"正常人"一樣,可以理智的對不該吃的食物說不、在吃到撐痛不已前停下?​
有很多可能因素​
1. 腦中化學物質的改變或缺少​
2. 基因 , 荷爾蒙​
3. 脱水,  三餐不定, 營養不足, 缺少睡眠​
4. 習慣和行為養成​
5. 長時間建立起獎勵機制,形同成癮​

以上五點會在步驟 4 & 5中深入解析​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六個步驟幫助飲食失調患者(暴食症、貪食症、狂食症)終結惡性循環,拿回自主權,重新享受飲食自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ZTiff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日記了解自己暴食的誘因和規律後​ 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在不耗費意志力下​ 減少或避免誘因的發生,以降低暴食機率​
A gentle reminder on how keeping a journal can help
在對病徵有基礎認知、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飲食失調症後​,第二步是對自己進行深一層剖析​。 了解導致飲食失調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飲食失調康復指南】步驟二:詳實記錄自己的每日飲食、感受和暴食狀況​
從本質、迷思、歷史了解病症,你/妳不孤單。
認識敵人、認識自己、才能對症下藥。
透過日記了解自己暴食的誘因和規律後​ 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在不耗費意志力下​ 減少或避免誘因的發生,以降低暴食機率​
A gentle reminder on how keeping a journal can help
在對病徵有基礎認知、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飲食失調症後​,第二步是對自己進行深一層剖析​。 了解導致飲食失調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飲食失調康復指南】步驟二:詳實記錄自己的每日飲食、感受和暴食狀況​
從本質、迷思、歷史了解病症,你/妳不孤單。
認識敵人、認識自己、才能對症下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身材就是吃出來的 講個大實話,減肥就是反人性,難聽一點就是沒人性,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有意思嗎? 但是為了身材,也只能不把自己當人了 減少油炸物,少吃甜食 光是這一點就很難做到,尤其在台灣,走在路上放眼望去一定是飲料店,然後各種炸物,路上就沒有一間不油的沒有一間不甜的,如果不夠油不夠甜還
Thumbnail
垃圾食物透過糖、鹽和脂肪的結合,不斷刺激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上癮,難以自制。當我們感到壓力或情緒波動時,這些食物的快感成為了短暫的安慰,但隨之而來的是健康問題和心理依賴。了解這些成癮機制,並學會運用自我控制和健康替代方案,能幫助我們逐漸減少對垃圾食物的依賴,最終重獲健康和生活的掌控權。
Thumbnail
進食能夠釋放改善情緒的多巴胺,人們在開心或壓力下都會用吃東西來抒發情緒或尋求慰藉。本文指出暴飲暴食或厭食等情緒性進食,又或者因為吃東西會增加體重,與其把負名冠予食物,不如針對自己失控的情緒。作者分享對食物要持有健康的態度,揀選有益的食物,懷着感恩和不浪費的態度進食是善待自己和報答食物的方法。
Thumbnail
Mike 是一名專業投資者,他長期在家工作,經常面對市場波動和父母對他生活方式的批評。作為一個討好型人格,Mike 無法反抗父母的壓力,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的情緒都無法向外宣洩。他開始用暴食來紓解壓力。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他常常在投資失敗後猛吃垃圾食品,覺得這是唯一能讓自己獲得短暫滿足的方法
其實,對我而言,就是完全找不到〝減肥失敗〞的明顯原因。 對我而言,就是因為有上網找到關於〝和意志力完全沒有關係〞的主因。 沒想到,光是找到主因,反而感到有種〝煥然一新〞的感受。 因此,原本想說,藉由逛街減肥,那不就有得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和收穫嗎? 只是說,我在網上的自我檢測,是飲食失調症。
原因: 1.飲食不均衡 攝取過多的精緻澱粉,例如:麵包、蛋糕、麵條、「隨沖即食」燕麥片、薯條、餅乾等,這些食物很快就會消化完,不會有明顯的飽足感,也會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去降低血糖,血糖下降之後,身體就又會覺得餓了,身體又需要更多的食物讓血糖回升,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我過去是個暴食症患者,去年(2023年)一月二十七日是我受浸滿十週年,代表我遇見主、信耶穌也超過十年了。 回顧這十年來的歷程,每經過一段時間,上帝都會帶領著我發現不同時期的生命狀態,其實這也是數算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恩典軌跡,走的時候模模糊糊,當停下來回顧整理時,發現清清楚楚,而這一切都是主的恩典。
Thumbnail
3月初懿霆丟出台中大埔的市長盃,問大家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比賽,那時候我抱石程度還在V1~V2之間游離,V2也常過不了,比賽最低的組別是V2,老實說完全沒有自信。 後來決定閉著眼睛報名了,反正就當去玩的,先不要想結果。-比賽當天真的緊張到不行,狂流手汗,邊爬邊發抖,尤其是看那些個子嬌小的弟弟妹妹,雖然
Thumbnail
第四次的心理諮商,沒有什麼特別想訴說的事,帶著順其自然的心情來找我的心理師。聊了一下近況,聊了前陣子去潛水跟爬山很開心的事。然後我的心理師問我:妳覺得妳現在的人生快樂嗎?我想了一下,目前存款還可以、工作還不錯、有貓、有能說心底話自在相處的朋友,雖然生活中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不快樂的情緒,但整體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
身材就是吃出來的 講個大實話,減肥就是反人性,難聽一點就是沒人性,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有意思嗎? 但是為了身材,也只能不把自己當人了 減少油炸物,少吃甜食 光是這一點就很難做到,尤其在台灣,走在路上放眼望去一定是飲料店,然後各種炸物,路上就沒有一間不油的沒有一間不甜的,如果不夠油不夠甜還
Thumbnail
垃圾食物透過糖、鹽和脂肪的結合,不斷刺激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上癮,難以自制。當我們感到壓力或情緒波動時,這些食物的快感成為了短暫的安慰,但隨之而來的是健康問題和心理依賴。了解這些成癮機制,並學會運用自我控制和健康替代方案,能幫助我們逐漸減少對垃圾食物的依賴,最終重獲健康和生活的掌控權。
Thumbnail
進食能夠釋放改善情緒的多巴胺,人們在開心或壓力下都會用吃東西來抒發情緒或尋求慰藉。本文指出暴飲暴食或厭食等情緒性進食,又或者因為吃東西會增加體重,與其把負名冠予食物,不如針對自己失控的情緒。作者分享對食物要持有健康的態度,揀選有益的食物,懷着感恩和不浪費的態度進食是善待自己和報答食物的方法。
Thumbnail
Mike 是一名專業投資者,他長期在家工作,經常面對市場波動和父母對他生活方式的批評。作為一個討好型人格,Mike 無法反抗父母的壓力,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的情緒都無法向外宣洩。他開始用暴食來紓解壓力。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他常常在投資失敗後猛吃垃圾食品,覺得這是唯一能讓自己獲得短暫滿足的方法
其實,對我而言,就是完全找不到〝減肥失敗〞的明顯原因。 對我而言,就是因為有上網找到關於〝和意志力完全沒有關係〞的主因。 沒想到,光是找到主因,反而感到有種〝煥然一新〞的感受。 因此,原本想說,藉由逛街減肥,那不就有得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和收穫嗎? 只是說,我在網上的自我檢測,是飲食失調症。
原因: 1.飲食不均衡 攝取過多的精緻澱粉,例如:麵包、蛋糕、麵條、「隨沖即食」燕麥片、薯條、餅乾等,這些食物很快就會消化完,不會有明顯的飽足感,也會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去降低血糖,血糖下降之後,身體就又會覺得餓了,身體又需要更多的食物讓血糖回升,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我過去是個暴食症患者,去年(2023年)一月二十七日是我受浸滿十週年,代表我遇見主、信耶穌也超過十年了。 回顧這十年來的歷程,每經過一段時間,上帝都會帶領著我發現不同時期的生命狀態,其實這也是數算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恩典軌跡,走的時候模模糊糊,當停下來回顧整理時,發現清清楚楚,而這一切都是主的恩典。
Thumbnail
3月初懿霆丟出台中大埔的市長盃,問大家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比賽,那時候我抱石程度還在V1~V2之間游離,V2也常過不了,比賽最低的組別是V2,老實說完全沒有自信。 後來決定閉著眼睛報名了,反正就當去玩的,先不要想結果。-比賽當天真的緊張到不行,狂流手汗,邊爬邊發抖,尤其是看那些個子嬌小的弟弟妹妹,雖然
Thumbnail
第四次的心理諮商,沒有什麼特別想訴說的事,帶著順其自然的心情來找我的心理師。聊了一下近況,聊了前陣子去潛水跟爬山很開心的事。然後我的心理師問我:妳覺得妳現在的人生快樂嗎?我想了一下,目前存款還可以、工作還不錯、有貓、有能說心底話自在相處的朋友,雖然生活中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不快樂的情緒,但整體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