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三月,行人文化實驗出版了詩文作家"他們在島嶼寫作"一系列文學精妙的紀實,紀錄了文人們在台灣創作的行僧集合。 夜宿誠品,與時間磨湯之際,買了其中一卷 - <苦行詩人> -周夢蝶的影像寫真去熬和肝汁。 在現代化的包材裝箴,裡面卻住了一個安貧樂道的真性情,意味了禪意本身,而徜徉在邏輯之外的頻譜,極為荒奇,卻無不自適。
如今,全球在地化的疫情正延燒,社會不安感仍蔓延,從眾盲流下的浮光掠影或者城都絢爛,地平線上的坑殤,無法止歇,"人”這個字的類屬們,只能持續垂涎當下,等待未來火星泥巴底,某年何月,珍珠眼淚的咽鳴。
周佬,長年蹲窯武昌街,忙於冥思抓蝶,賣舊書也買救贖,買賣東西,卻又像是一場長效型文藝行動主義。他甘於靜謐安貧,也樂於寫字,隨時等待神來一筆的旨意靈光。 微薄的愜意,但無所求,給了正在螻蟻忙碌般的M型者,打上一記曾經來過的清音。
試想,人總會面對形單影隻的寂寥,也回歸禪意的通往,若不是現在,可能在藥石罔效的天明。 周氏的獨處哲思,看似無關緊要的脆弱,卻可以是照見本性的金剛,在修鍊"人性孤獨”的才質,興起一股波濤洶湧,更能淡定無風。
周老人,傳達了一種洞觀世事後的徹悟,頗有獨居老人的說教意味,隨著時光洗鍊,他活了自己,也禪讓了他者,猶如文本所說的那樣 "他整體詩作哲思不再只是偈語式的警句,而是人生意象清朗的整個境界”。
一本發人省思的天機,頗值得熬夜的人們去追隨,只是大家都這樣苦行,天真浪漫的痴迷,恐怕會被功利社會所唾棄,為了生計,只好語代猜謎,出世,入將,不世出?!?
周夢蝶:要長命,三分病,若不老,七分飽,想長壽,不要太享受。他過去的養命之道,哲思挺有意!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