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上喚蝶 - 化城再來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年三月,行人文化實驗出版了詩文作家"他們在島嶼寫作"一系列文學精妙的紀實,紀錄了文人們在台灣創作的行僧集合。 夜宿誠品,與時間磨湯之際,買了其中一卷 - <苦行詩人> -周夢蝶的影像寫真去熬和肝汁。 在現代化的包材裝箴,裡面卻住了一個安貧樂道的真性情,意味了禪意本身,而徜徉在邏輯之外的頻譜,極為荒奇,卻無不自適。

如今,全球在地化的疫情正延燒,社會不安感仍蔓延,從眾盲流下的浮光掠影或者城都絢爛,地平線上的坑殤,無法止歇,"人”這個字的類屬們,只能持續垂涎當下,等待未來火星泥巴底,某年何月,珍珠眼淚的咽鳴。

周佬,長年蹲窯武昌街,忙於冥思抓蝶,賣舊書也買救贖,買賣東西,卻又像是一場長效型文藝行動主義。他甘於靜謐安貧,也樂於寫字,隨時等待神來一筆的旨意靈光。 微薄的愜意,但無所求,給了正在螻蟻忙碌般的M型者,打上一記曾經來過的清音。

試想,人總會面對形單影隻的寂寥,也回歸禪意的通往,若不是現在,可能在藥石罔效的天明。 周氏的獨處哲思,看似無關緊要的脆弱,卻可以是照見本性的金剛,在修鍊"人性孤獨”的才質,興起一股波濤洶湧,更能淡定無風。

周老人,傳達了一種洞觀世事後的徹悟,頗有獨居老人的說教意味,隨著時光洗鍊,他活了自己,也禪讓了他者,猶如文本所說的那樣 "他整體詩作哲思不再只是偈語式的警句,而是人生意象清朗的整個境界”。

一本發人省思的天機,頗值得熬夜的人們去追隨,只是大家都這樣苦行,天真浪漫的痴迷,恐怕會被功利社會所唾棄,為了生計,只好語代猜謎,出世,入將,不世出?!?

周夢蝶:要長命,三分病,若不老,七分飽,想長壽,不要太享受。他過去的養命之道,哲思挺有意!

2022.10.06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哉沙龍
6會員
35內容數
邂逅於文化廢墟~
老哉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本文探討在AI大量生成內容的時代,「作者已死」理論的啟示。AI作為「無作者」的工具,其生成內容的意義由讀者解讀決定,但AI缺乏人類的「肉身經驗」和文化脈絡理解。因此,AI與人類創造力的關係並非取代,而是共生:AI可作為創造力的催化劑,人類則負責意義的賦予和價值的錨定。
Thumbnail
2025/03/27
本文探討在AI大量生成內容的時代,「作者已死」理論的啟示。AI作為「無作者」的工具,其生成內容的意義由讀者解讀決定,但AI缺乏人類的「肉身經驗」和文化脈絡理解。因此,AI與人類創造力的關係並非取代,而是共生:AI可作為創造力的催化劑,人類則負責意義的賦予和價值的錨定。
Thumbnail
2025/03/27
本文探討陳錦芳的新意象派與1960年代興起的觀念藝術的差異。新意象派雖具有觀念性,但與觀念藝術在媒介、形式、觀念與視覺表現的關係、觀眾參與模式、創作動機、歷史參照系及美學效應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新意象派更強調文化融合與社會美學工程,並延續現代主義繪畫的傳統,追求視覺的和諧與平衡。
Thumbnail
2025/03/27
本文探討陳錦芳的新意象派與1960年代興起的觀念藝術的差異。新意象派雖具有觀念性,但與觀念藝術在媒介、形式、觀念與視覺表現的關係、觀眾參與模式、創作動機、歷史參照系及美學效應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新意象派更強調文化融合與社會美學工程,並延續現代主義繪畫的傳統,追求視覺的和諧與平衡。
Thumbnail
2024/10/26
風影搖曳,透出了不定的姿態, 時空裂縫,總抹下了一片紅彩~ 台灣,這片如詩如畫的寶島,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曾在此地擺渡幻化與孕生。然而,它的歷史也曾歷經兩度易主的殖民命運。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交織,自二戰後,土地分屬於兩種不同宿命的抗體,象徵著各自扮演了國族認同與家庭悲
Thumbnail
2024/10/26
風影搖曳,透出了不定的姿態, 時空裂縫,總抹下了一片紅彩~ 台灣,這片如詩如畫的寶島,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曾在此地擺渡幻化與孕生。然而,它的歷史也曾歷經兩度易主的殖民命運。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交織,自二戰後,土地分屬於兩種不同宿命的抗體,象徵著各自扮演了國族認同與家庭悲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