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把書放在最好被帶走的位置

0221 把書放在最好被帶走的位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夥伴最近想要整理書櫃,我們交換想法。

我思考了兩種排書的方式,第一個是看TA(目標客群)最近對什麼有興趣,比方小四的小朋友,他們最近在學校學習認識校園植物,那可以把植物相關的書籍擺在一起,置放低矮書櫃。另一個是跟隨時事話題,比如最近ChatGPT正火紅,那麼討論AI人工智慧的書籍可以擺在顯眼位置。

這陣子剛好看到兩篇文章,提到書本陳列。

《國語日報》刊出的〈掌握策略親子悅讀 主題閱讀 讓思考多元又有彈性〉一文,雖然主要談讀報,但提到的主題閱讀,和我的排書想法相似。選擇當前客群感興趣之主題/關鍵字,將相關文本擺在一起,一來節省大家找書時間,二來可以將此主題多方面議題陳列,方便讀者同時掌握不同觀點。

讓你不知不覺拿起書的書店心理學──專訪誠品南西店長的4個「人工演算法」〉一文,介紹誠品如何精心設計店內動線與書櫃。動線上由裡到外,從利用繽紛的雜誌封面吸引目光,緊接排行榜和策展平台幫助忙碌的上班族快速選購。往內走,沿途有電視牆影像增加動態視覺刺激,再循序漸進到艱澀的主題專書區。

內文提到「陳列書籍」的工作佔書店店員一天超過一半的工作,目的指向銷售書籍。

排書、分類書、整理書、搬書,看似簡單、制式動作,如果店員對於書籍有多一分了解、對相關領域知識有多一分認識、對不同客群特質多一分體貼,這些會內化為專業背景知識,在陳列書籍時,就能判斷哪邊才是最佳擺放位置──要是下次整理書櫃還看到同本書,就說明離顧客的心思還不夠近,店員的反射動作做多了,人工演算法更能正中紅心。

avatar-img
時遇書店的沙龍
7會員
52內容數
開店荊棘路。記錄我在屏東披荊斬棘和貴人相助的故事。 在籌設書店的日子裡,每天利用半小時,回顧當天發生什麼事(盡量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遇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化部實體書店輔導訪視委員的蔡志浩 03/22 在臉書發表〈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淺談個人買書、訪視書店 10 年的心路歷程。由於貼文提到「紙本出版 vs. 永續生活」、「(不)買書習慣」等觀點,引發多面向討論。
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即將於02/28結束,展區集中在南門路沿線一帶。文章以藝文愛好者角度分享觀展感想,包括攝影節策展概念、南門路沿途的展覽體驗,最後造訪憫堂書店完美結束臺南小旅行。
日子就這樣冷不防地走到2023年最後一個月。 12月,讓人想起什麼?
文化部實體書店輔導訪視委員的蔡志浩 03/22 在臉書發表〈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淺談個人買書、訪視書店 10 年的心路歷程。由於貼文提到「紙本出版 vs. 永續生活」、「(不)買書習慣」等觀點,引發多面向討論。
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即將於02/28結束,展區集中在南門路沿線一帶。文章以藝文愛好者角度分享觀展感想,包括攝影節策展概念、南門路沿途的展覽體驗,最後造訪憫堂書店完美結束臺南小旅行。
日子就這樣冷不防地走到2023年最後一個月。 12月,讓人想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