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悲情城市 - 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很喜歡歷史,長大之後才透過書本更了解「228事件」的始末,因為以前的歷史課本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年輕人除了知道228和平紀念日會放假以外,我鼓勵年輕人更應了解這個紀念日的由來,這也是台灣能走向民主進程的一部份!
《悲情城市》這部電影是於1989年上映的,當時正值台灣解嚴後的第二年,台灣實行戒嚴長達38年之久,在戒嚴體制下規定很多,不得集會、結社、言論與自由皆被管控,台灣能在解嚴後推出第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228事件」的電影,非常不易,電影中有很多畫面是採隱晦性的,實際上的歷史更為殘暴;1989年上映的《悲情城市》也讓台灣於當年度得到第一座義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殊榮!
悲情城市-電影海報(圖片來源:牽猴子提供)
電影簡介(內容摘取Yahoo電影) : 以228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封塵禁錮歷史。
在看電影前我覺得需要稍微了解一下歷史背景,才能看懂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想法,1895年大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自此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過了50年!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於1945年無條件投降並將台灣歸還於中國,台灣有些人歡喜能重回祖國的懷抱!不用再當二等公民了;有些人民則是悲傷的,例如灣生,在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台灣就像是他們的家鄉,但中國規定所有日本人一律須退出台灣,返回日本!日本殖民台灣50年,台灣的整體發展不錯,後來日本也在台灣執行「皇民化運動」,經歷了這麼長的日治時期,讓台灣的文化、語言早已與中國大不相同!
後蔣中正(國民政府),派最高行政長官陳儀負責接管台灣,台灣人本想重回祖國懷抱後,生活一定比從前更好,人民歡天喜地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到基隆港迎接國府軍,想不到國府軍卻和他們想得大不相同,聽著經歷過228事件的歷史口述者說,國府軍穿著破爛,有些人還穿著草鞋,形容得不好聽一點有點像是乞丐軍;因為中國的內戰戰事並未停歇,中國也仍深處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民生活也很困苦!台灣自從被國府軍接管後,台灣生產的米和糖被國府軍徵收去支援中國內地的戰事補給,讓台灣短時間內物價飛漲、經濟衰退,甚至有時候還買不到米!
外省人一來便將主要機關的行政首長、法院、警局...等管理階層,皆換上外省人,因為他們覺得台灣人被日本奴化過,不值得信任,因此也造成許多台灣人失業的問題;另外台灣於日治時期時,被派去當日本兵的台灣人,更是沒有工作可做,人民的生活愈發苦不堪言,國府軍在接管台灣的一年半後,1947年因一場官方查緝私煙的事件,用槍托打傷民眾,民眾憤怒包圍查緝的警察,警察開始開槍,不慎射殺死一名無辜路人,造成台北人群起激憤,群眾發起抗爭要去派出所討公道,想不到派出所竟然開後門讓殺死民眾的警察從後門離開!
陳儀一邊用廣播向人民表示會用和平的方式處理,一邊持續武力鎮壓,這起事件透過廣播,讓全台民眾憤怒,民怨大爆發,人民希望政府能對此事件給個公道!當時國府軍派駐於台灣的軍人不多,陳儀便致電蔣中正需調派兵力處理此事!台北、基隆也宣佈進入戒嚴狀態,陳儀說是為了保護人民安全,我在看相關節目時,才知道台灣人一開始不知道「戒嚴」是什麼意思?那是中國內地開戰實行的政策;實行戒嚴令時不能隨意出門,需要「放行路條」才能出門!致使一開始戒嚴令執行時,許多無辜民眾不知情走出家門便被槍斃!
蔣中正調派國軍21師兵力協防陳儀,官兵接收到的命令是台灣發生動亂必須採取強硬武力鎮壓!國軍21師一登陸基隆港與高雄港時,便開始亂開槍射殺民眾,台灣便發生這場大規模流血衝突與暴力鎮壓的事件!社會極為混亂,許多台灣的菁英份子希望能和國府軍和平談判,想不到談判尚未開始就直接被抓起來,扣上「叛亂」的罪名,當眾當街擊斃,此事件犧牲了許多台灣的菁英份子!
《悲情城市》這部電影主軸,圍繞在林家一家身上,林家的遭遇與興衰像是228事件的縮影。以下是《悲情城市》4K全新數位版電影預告:
在這裡也需提及國府軍在228事件當中,鼓勵台灣人舉報漢奸或異議份子並執行「清鄉」計劃,導致挾怨報復的人,互亂指控或舉報,而無辜受害;至於「清鄉」一詞,中國在剿匪行動(肅清匪類)中已使用過清鄉;陳儀執行的清鄉行動整肅的對象擴及全台民眾,軍憲人員藉清鄉之名,全面清查戶口、搜索民間武器、搜捕任何可疑的異議份子,並祭出嚴格的連坐法!一人觸法,相關親朋好友甚至連村長、里長都要受到懲罰,使全台人民陷入恐慌之中!擔心自己親友涉案被受牽連,親朋好友間避之唯恐不及。
當時台灣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亦主張「寧可枉殺99個人,只要殺死一個真正的暴徒就值得了!」這跟白色恐怖時蔣中正的主張的「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人!」是相同的!228事件在當時是不透明的,死傷人數無法統計,縱使每年228節日的到來,政府官員的道歉,也無法弭平228受難者家屬的傷痛!
我也十分推薦,之前看的關於白色恐怖的台灣電影,也拍得很好:心得如下!
avatar-img
276會員
136內容數
這裡紀錄了我看過的書、影像美學與生活日常,寫文章與感想並和格友們交流是我覺得快樂又幸福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橋先生-avatar-img
2023/09/23
1
Clear Day 亮亮 與妳分享,不就前一陣子辦了臉書,也拿東西去寄賣嗎?那陣子就一直想東西要怎麼賣,或是做什麼才讓人喜歡,寄賣時和商家談抽成,也不是很開心。我不喜歡「有目的」的互動,也不喜歡向人低頭。所以在臉書Po完那篇推薦寄賣商家的文章以後,就覺得感覺很不對,什麼事情也不想做。文章更是提不起勁寫。直到前兩天打電話和商家說要把東西取回,才感覺鬆一口氣,稍能動筆再寫回憶錄。哈哈!果然不適合做服務業啊我😆
1
亮亮 Clear day-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23
1
天橋先生 那你先緩緩,隨性過生活,呵!隨興販售,藝術有時不需要用價值來衡量,它們本身就是一種美,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畢竟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比較沒有野心,只有愛!
1
要仔細看導演拉那個長鏡頭,然後定格很久。要表彰一種觀照歷史成因的思維,令人久久難忘。
1
亮亮 Clear day-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4/09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我雖未經歷過,但透過相關書籍、電影與展覽上寫給家人的訣別信,我備感心痛,歷史沈痛到我忘不了!有太多無辜的犧牲者,也是許多受難者家庭永遠忘不了的心傷!🥲
野口夏-avatar-img
2023/03/22
1
亮亮最近都沒出現!
1
亮亮 Clear day-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25
野口夏 哇!姊~我最近上班太忙,好久沒回來方格看看啦!謝謝關心,很久沒上線的我,現在才看到方格的新功能呢!格友們的文章我要花好長的時間慢慢補呢!最近也好懊惱⋯⋯好像失去靈感的感覺!不知如何下筆,真懊惱!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3/10/26
悲情城市真的是很值得大家欣賞,以及看後好好回顧及互相討論的電影。亮亮妹妹很用心,為此還幫大家爬梳歷史背景,還好我回追發現,曾經錯過,今天補回(就說有空要回追亮亮妹妹作品,我眼光不錯吧)。我沒有特別要說什麼感言,留言區格友說的"了解過去,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大概也是我的想法。關於第三段提到"日軍於1945年無條件投降並將台灣歸還於中國..."。我不是念歷史的,不過就我理解,舊金山和約(二戰的戰勝國共同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約)裡條文內容記載的是"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而不是台灣歸還於中國)。有此法源依據,因此我們台灣,以及包含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法治國家,才理解"聯合國2758決議"所決定的是"中國代表權問題",不涉及台灣。我弄錯的話亮亮妹妹要告訴我喔!
Vina-avatar-img
2023/03/14
謝謝亮亮的分享,讓我們再次清楚知道許多有關228白色恐怖的來龍去脈,當時無故犧牲的百姓和造成的家庭悲劇,真的好哀怨好無奈啊!
亮亮 Clear day-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14
Vina當我了解228事件與白色恐佈的史實,我真得相當心疼台灣人民當時的處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對我而言,人生中第一部深深烙印在記憶中的電影,就是《海上鋼琴師》
Thumbnail
當代社會對美的追求已深植於各種文化脈絡之中,無論是在演藝圈,抑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外貌已成為衡量個體價值的絕對標準。如同近期引發熱議的電影《懼裂》,電影中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面對身體隨時間老化的現實,不得不注射細胞複製物質,希望創造出更年輕、更理想化的另一個自己
Thumbnail
適合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的關鍵字,莫過於賺人熱淚,男女主角自然深刻的表演與生命力完美融為一體。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一個希望能有換腎的機會,一個希望能找到另一個人代替自己,使母親擁有寄託。而他們就在極小的機率下相遇了——交織出一段感人肺腑的深刻愛情。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對我而言,人生中第一部深深烙印在記憶中的電影,就是《海上鋼琴師》
Thumbnail
當代社會對美的追求已深植於各種文化脈絡之中,無論是在演藝圈,抑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外貌已成為衡量個體價值的絕對標準。如同近期引發熱議的電影《懼裂》,電影中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面對身體隨時間老化的現實,不得不注射細胞複製物質,希望創造出更年輕、更理想化的另一個自己
Thumbnail
適合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的關鍵字,莫過於賺人熱淚,男女主角自然深刻的表演與生命力完美融為一體。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一個希望能有換腎的機會,一個希望能找到另一個人代替自己,使母親擁有寄託。而他們就在極小的機率下相遇了——交織出一段感人肺腑的深刻愛情。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