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遐想──Deca joins 專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餘力的聽團的時候是出社會後了,已經到了足夠獨立的年紀,深知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不必勉強身邊的人同行,況且演唱會的當下,只需要浸淫在音律裡,電影、展覽的當下,只讓創作者充填。甚至有些旅行的當下,他者也常是多餘。
但這些獨自的前提,必須是一個夠健康的人,把心臟剖開去承接藝術之後,能帶著破碎的自己,恣意享受這樣的快感,並在適當的時候,拼接自己回探日常。大學的時候,學校離市區很遠,想安排任何娛樂,總是得搭長長的車,當時的我們戲稱「進城」。
現在想來大概是我總想躲藏,社交恐懼那樣的,放假的日子只想跟放心的人相處,而伴侶沒空的話,我就只剩自己了。倒也怡然,自己想搭上哪班的車進城、看哪場電影或音樂會,耳機裡要播放什麼,就成了自主控制項。城裡總很多人想找人對話,填問卷、傳教,或者什麼我也不知道的原因。於是帶著線的耳機是必備,真的忘了是從哪裡得知的,在那個還不盛行podcast的年代,我總是點開由「我他媽好想活在60年代當嬉皮」經營的網路電台,聽那一個多小時的歌單,裡面盡是一些沒聽過、但深深吸引我的音樂,也忘了究竟有沒有曲目表了,總之那時也不太在乎歌名團名,我跟隨的是這個電台,而非那些樂團。
直至很後來的某天,我被〈巫賭〉的末段編曲和vocal震懾,我終於忍不住搜尋這團,然後就這樣到了電台停播了,裡面聽過的很多歌都忘記了,卻仍記得我是在這裡認識Deca joins,平常不會輕易提及這是我喜歡的團,大概就猶如進城時的耳機裡面,以為這是很私自的享受,在身體裡面的厭世頹廢同步震顫,那份固執理想也同樣孤行。
如果說要寄予「被遺忘的遐想」一份意象的話,我會說是當時我們所謂的臺北城。在城裡散去的時候,常因為大量的空虛填塞,而暫時不想回家,那時我們在漆黑的臺北亂竄,笑鬧著舞蹈,或者瘋魔的想念,然後才甘願坐在路邊等上將近一小時的公車回租屋處。大抵是上車後的音樂仍是這樣,憤慨與慵懶並進,正巧好好地排遣掉了過盛的情緒。
所以每次聽到這些音律,就彷彿信號,令人制約地連結上那些日子。說不上好壞,總之很長很遠,即使困難仍緩步前行的樣子。
後來自覺是個不夠健康的人了,再無法輕易剖開心臟,完整的承受強烈且充實的情緒電波,至少得有伴,一起分擔震撼及快樂,一起舞動或一起瘋魔。找不到興趣相符的人,就放棄那場演出,然後突然覺得自己錯過好多。
這次進場的原因好多,其一其實只是因為,同樣的專場在臺北臺中一票難求,在高雄卻到了當天仍有零星現場票,莫名有點傷感。臺北城給人的那種即使窮苦,卻為了只有自己懂的這些那些,而仍是向前的感覺。有些時候甚是想念。
────────────────────────────────
如果這篇文章有泛起你心中什麼樣的漣漪,歡迎不吝給予愛心並留言。
更可以追蹤我的IG:yihan__writing ,會看見不一樣的創作內容!
avatar-img
49會員
108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這是你的生活,是你的未來」 「你愛怎麼過就怎麼過」 「你現在沒錢,怎麼出國?」 「現在就是向現實低頭的時候。」
Thumbnail
是這樣的,好歹我也已經寫了數百萬字的資料,所以有些東西被我自己忘掉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為檔案都有留著,不經意被看見也是有可能的。 前兩天因為「異世歧路:俐茹、殭屍、大接龍」這本書出版,讓我一時興起去翻了一下我那個名為「殭屍」的資料夾。 裡面最早的稿件是登載在「捷運╳殭屍」裡的短篇故事,老實說是很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我本身不是台中人,也沒有在台中讀書或工作,會到台中遊玩是因為當年有同學在台中,為了找他也是因為好奇這個城市,於是就搭了車到了繁華的都市 ─ 台中!
臺北新生活雜記
Thumbnail
北漂的一年既漫長又短促,像是聽著難聽卻不忍暫停的一首歌,忍耐著到尾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來韓國這麼久,還是會有想台灣的時候。 大抵是夜深人靜,而我獨自失眠時,那時候會好想念好想念市府站出來的信義區、又臭又亂的北車、熱鬧的中山、從忠孝敦化散步到忠孝復興的街景、在南京東路騎腳踏車的時光。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這是你的生活,是你的未來」 「你愛怎麼過就怎麼過」 「你現在沒錢,怎麼出國?」 「現在就是向現實低頭的時候。」
Thumbnail
是這樣的,好歹我也已經寫了數百萬字的資料,所以有些東西被我自己忘掉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為檔案都有留著,不經意被看見也是有可能的。 前兩天因為「異世歧路:俐茹、殭屍、大接龍」這本書出版,讓我一時興起去翻了一下我那個名為「殭屍」的資料夾。 裡面最早的稿件是登載在「捷運╳殭屍」裡的短篇故事,老實說是很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Thumbnail
我本身不是台中人,也沒有在台中讀書或工作,會到台中遊玩是因為當年有同學在台中,為了找他也是因為好奇這個城市,於是就搭了車到了繁華的都市 ─ 台中!
臺北新生活雜記
Thumbnail
北漂的一年既漫長又短促,像是聽著難聽卻不忍暫停的一首歌,忍耐著到尾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來韓國這麼久,還是會有想台灣的時候。 大抵是夜深人靜,而我獨自失眠時,那時候會好想念好想念市府站出來的信義區、又臭又亂的北車、熱鬧的中山、從忠孝敦化散步到忠孝復興的街景、在南京東路騎腳踏車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