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看展的人/聽團仔思路

20公開內容

總以為看展或聽團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所以好幾次都一個人前往,然後在展間,與玻璃框內黑色成像中映照的自己凝視對望,在舞台下發現現場的所有都是創作的一部分。被所謂藝術陶冶或者療癒、再被自己與自己無以名狀的情緒擊潰,如此循環反覆,幸好走出展間或live house的時候通常是飽滿的,所以才一再讓自己走進去。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抵達之後發現家戶結掛大黃燈籠,並在門前莊嚴認真地擺上供桌,突然能馬上理解那樣的氛圍,是如何能凝聚出小時候記憶中那種,回家過年的味道。東港的三年一科也是這樣,他們在沙灘上佈滿的金紙,然後固定王船,七角頭轎班進行各式各樣儀式,並為王船立桅燈籠、船帆,再請神尊入座,最後熊熊火焰燃燒,恭送王駕。
Thumbnail
不過我想這個起點後,我能開始宣稱,看一場精彩的演出是讓我深深著迷的事,喜歡那種被閃閃發亮的人、傾心凝鍊過的藝術,以眾人之力同心完成的作品,而充盈自己感到飽滿的時刻,都足以讓人再愛幾個二十年。
Thumbnail
5/5宇宙人_《α:回到未來》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彼得潘
無意冒犯我聽過一個戲謔的說法:看不懂的 才是藝術。我偏向喜歡寫實的畫作 越接近“相片級”的 越賞心悅目 至於抽象的 原諒我駑頓懵懂。
好久沒有在戶外場地聽團,雖然會受到天氣干擾,但卻少了大型場館的幽閉感受,音符和音符不會在場內重複碰壁,聽起來反而更是自在暢快。舞台旁邊就是海堤,堤外是真正遼闊的夕陽和浪、堤內則是一圈圈泡泡、毛巾、大旗繞成的海,與台上四射燈光互映,整體氣氛令人很輕易地沉浸其中,放下拘謹打開身體搖擺和點頭,不覺得徬徨。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我和你的習慣一樣,通常也喜歡在看電影或看畫展之前,不做太多功課,留白的心情可以讓想像力有更大的馳騁空間。台北富邦美術館8月會有梵谷畫展,作為梵谷的喜好者,值得到訪觀賞。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Thumbnail
4/5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沒有阿鳳當家 賈家應該很早就要聲請破產了
也在閒暇時,走進更多的廟宇,道教的、佛教的云云,跪在佛前緊閉著眼直到世界安靜而恍惚;或者試著走進更多自己,盤腿冥想或者呼吸,理解我的身體、我的智識和本我;但好像依然無所謂神,只是我在體驗世間種種,而我有所感動。
Thumbnail
閱畢這樣的故事,和友伴笑稱著,以後大概真可以復活人類了吧?細胞增生繁殖的技術完成肉身再造,聲音可以複製,思想可以根據那人在世時的經驗,以機器學習的方式持續運作。但忍不住又想...所以這樣復活的人,是真的嗎?
Thumbnail
AI快要取代所有技術了!天呀😱
一場演出好看的程度,其實不只是主唱vocal和樂手演奏,還有舞台環境、聲光效果以及參與者投入程度...等等。《一生到底》終究會散場,一生亦然,但如果只願意把自己放在遠遠的角度欣賞,是無法體會「活」的,與「活著」不同的是,「活過」是把每段擦肩當作並肩,在每一首歌的現下,活的很裡面,才能好好感受那份「真
Thumbnail
在入場前其實對演出內容和形式所知甚少,單純就被大數據演算的廣告打中,而做出的初步理解是,比起劇場表演,我更傾向把這場體驗看作是藝術療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