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險遭中國大陸引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劉姓國民因案在波蘭險遭中國大陸引渡最終幸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歐洲人權法院編號37610/18號 Liu v. Poland 一案,當事國波蘭被判違背歐洲人權公約第3條規定,中國大陸向波蘭引渡詐欺罪犯的請求,不應准許。此案判決結果,波蘭已於本(2023)年1月30日敗訴確定。

該案劉姓申訴人是我國國民,涉嫌在西班牙從事跨國電信詐欺犯罪,經國際刑警組織發布通報後,於2017年8月在波蘭被捕並予拘留,中國大陸隨即請求引渡。

該案歷經波蘭各級法院審核結果,認為應當准許引渡解交中國大陸。劉某遂向歐洲人權法院申訴,主張將他解交中國大陸,有面臨最重無期徒刑的刑罰,以及受酷刑與虐待的危險,指責波蘭政府違背歐洲人權公約第3條禁止酷刑與虐待的規定,請求停止執行遞解。

歐洲人權法院第1法庭審理結果,認為中國大陸雖是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簽署國之一,卻未完成批准程序;又其雖已簽署並批准禁止酷刑公約,由於不包括該公約的任擇議定書在內,因而不受國際監督,受迫害者欠缺向國際機構申訴的有效機制。案經參酌聯合國相關資料、美國國務院關於中國大陸人權狀況報告以及國際赦免組織等官方或非官方組織已往所提若干有關中國大陸刑事司法方面的資訊,認為波蘭政府並未取得充分外交保證,貿然准許將劉某引渡解交中國大陸,難以確保他沒有被虐待的危險(the risk of ill-treatment ),業已違背歐洲人權公約第3條的規定。換句話說,該案兩造當事人:劉某勝訴,波蘭政府敗訴。原判決已告確定。(以上只是判決理由的要旨。判決全文可以上網用 Liu v. Poland 鍵入查詢)

目前與我國維持外交關係的邦交國有14國,其中馬紹爾羣島、帛琉、巴拉圭、史瓦帝尼4國與我國訂有引渡條約。波蘭雖非邦交國,但與我國訂有引渡事項的刑事司法合作協定。波蘭政府未能將劉某解交中國大陸,我國固然取得向波蘭請求引渡的機會,除非劉某願意返國受審,否則仍無絕對把握。倘若劉某再次興訟,由於我國並非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及禁止酷刑公約的締約國,能否避免上述判決所提未能接受國際監督的質疑,這是一大隱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度樸的沙龍
15會員
54內容數
配合法律時事新聞,提供簡要解說,普及法律常識。
度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今天的聯合報A12版,有一則標題是「陸籍夫告台女重婚罪勝訴」的新聞報導。自從民國97年5月23日開始施行的《民法》改採結婚登記制以後,罕見發生重婚的案例,作者提出分析說明。
2025/04/06
今天的聯合報A12版,有一則標題是「陸籍夫告台女重婚罪勝訴」的新聞報導。自從民國97年5月23日開始施行的《民法》改採結婚登記制以後,罕見發生重婚的案例,作者提出分析說明。
2025/03/14
今天中國時報AA2焦點新聞版,有一則標題是「杜特蒂押抵海牙等待受審」的報導。杜特蒂是菲律賓已卸任的總統,海牙在荷蘭,是國際刑事法院所在地,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作者在此提供簡要解説,盼能普及國際法的常識
Thumbnail
2025/03/14
今天中國時報AA2焦點新聞版,有一則標題是「杜特蒂押抵海牙等待受審」的報導。杜特蒂是菲律賓已卸任的總統,海牙在荷蘭,是國際刑事法院所在地,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作者在此提供簡要解説,盼能普及國際法的常識
Thumbnail
2025/02/27
昨天的中國時報A6版有一則新聞報導,內容説到在一件「精舍命案」中,原先以證人身分接受檢察官訊問的某位藝人,已經轉變成被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本篇短文提供解說。
2025/02/27
昨天的中國時報A6版有一則新聞報導,內容説到在一件「精舍命案」中,原先以證人身分接受檢察官訊問的某位藝人,已經轉變成被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本篇短文提供解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週新聞精選: 🇨🇳🇫🇷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失言惹議/🇵🇹 葡萄牙總統首度表示歉意/🇺🇸🇰🇷 美韓發表《華盛頓宣言》,換取韓國不發展核武/🇸🇬 新加坡今年首度執行死刑/🇰🇪 肯亞一週發現兩例大規模邪教信眾致死案
Thumbnail
本週新聞精選: 🇨🇳🇫🇷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失言惹議/🇵🇹 葡萄牙總統首度表示歉意/🇺🇸🇰🇷 美韓發表《華盛頓宣言》,換取韓國不發展核武/🇸🇬 新加坡今年首度執行死刑/🇰🇪 肯亞一週發現兩例大規模邪教信眾致死案
Thumbnail
昨天(四月二十三日),近八十位歐洲議員,寫下給法國外交部長的聯合公開信,要求驅逐不適任外交人員,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今天法國外交部已召見盧大使,表達抗議,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公開直接指責,其「發言不當」。後續發展,持續全球悶燒。 在此全文翻譯公開信,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昨天(四月二十三日),近八十位歐洲議員,寫下給法國外交部長的聯合公開信,要求驅逐不適任外交人員,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今天法國外交部已召見盧大使,表達抗議,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公開直接指責,其「發言不當」。後續發展,持續全球悶燒。 在此全文翻譯公開信,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疫情下的國際政治角力 ──#中國因素篇 (2021.7.15)民進黨 王定宇 和 林飛帆 的臉書上,透過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指控中國,說中國持續把疫苗作為政治工具,干擾脅迫其他國家,已經是國際認證的事實(註一)。事實上,歐美和民進黨持續把疫苗作為政治工具,其實跟中國沒有什麼兩樣。
Thumbnail
疫情下的國際政治角力 ──#中國因素篇 (2021.7.15)民進黨 王定宇 和 林飛帆 的臉書上,透過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指控中國,說中國持續把疫苗作為政治工具,干擾脅迫其他國家,已經是國際認證的事實(註一)。事實上,歐美和民進黨持續把疫苗作為政治工具,其實跟中國沒有什麼兩樣。
Thumbnail
中共的戰狼外交終於在歐洲踢到鐵板了,歐盟議會正式凍結「歐中投資協定」。這可以說是中共與歐洲關係的一個倒退,本來想在貿易戰當中聯歐抗美,現在已經打水漂了。
Thumbnail
中共的戰狼外交終於在歐洲踢到鐵板了,歐盟議會正式凍結「歐中投資協定」。這可以說是中共與歐洲關係的一個倒退,本來想在貿易戰當中聯歐抗美,現在已經打水漂了。
Thumbnail
中共的戰狼外交終於在歐洲踢到鐵板了,歐盟議會正式凍結「歐中投資協定」。這可以說是中共與歐洲關係的一個倒退,本來想在貿易戰當中聯歐抗美,現在已經打水漂了。
Thumbnail
中共的戰狼外交終於在歐洲踢到鐵板了,歐盟議會正式凍結「歐中投資協定」。這可以說是中共與歐洲關係的一個倒退,本來想在貿易戰當中聯歐抗美,現在已經打水漂了。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中歐「准入前國民待遇」及公平競爭規則,原本是有利於中歐經濟,但不合美中貿易戰的利益,於是美國就施展了其新疆人權問題的外交武器,最後,協定擱淺,中歐兩敗俱傷。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中歐「准入前國民待遇」及公平競爭規則,原本是有利於中歐經濟,但不合美中貿易戰的利益,於是美國就施展了其新疆人權問題的外交武器,最後,協定擱淺,中歐兩敗俱傷。
Thumbnail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今日在國會宣布,無限期暫停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例,作為英方對於中國通過國安法(將國際上的政治異議皆列為“犯罪”)的行徑做出「合理且相稱的回應」,不過,英國仍期待與中國持續合作。保守黨與工黨議員則跟進呼籲,應該「全面檢視」對中政策。
Thumbnail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今日在國會宣布,無限期暫停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例,作為英方對於中國通過國安法(將國際上的政治異議皆列為“犯罪”)的行徑做出「合理且相稱的回應」,不過,英國仍期待與中國持續合作。保守黨與工黨議員則跟進呼籲,應該「全面檢視」對中政策。
Thumbnail
在孟晚舟敗訴之後,引渡美國的程序繼續進行,同時中國政府正式起訴兩名加國人質間諜罪。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不同於中國,進入訴訟後,總理已經無權干涉,因此並不像某些國際媒體所說的,要釋放孟晚舟,中國的起訴另有目的。
Thumbnail
在孟晚舟敗訴之後,引渡美國的程序繼續進行,同時中國政府正式起訴兩名加國人質間諜罪。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不同於中國,進入訴訟後,總理已經無權干涉,因此並不像某些國際媒體所說的,要釋放孟晚舟,中國的起訴另有目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