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基因17澤雷隨_內在之眼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意見對待自己是自我批判的能量,對待別人則「自以為是」聽不到別人的觀點。若懂得跳出二元對立,從第三觀點、更高視野看世界,則會具有遠見。眾人的遠見累積起來變成全知,能把社會帶向美好的未來。
raw-image

陰影是意見,壓抑的能量是自我批判,反動的能量是自以為是

「你有什麼意見呢?」只要提出意見,總會產生莫名的不愉快,因為,意見屬於陰影。

基因17是邏輯之眼,可以看到「數字」,產生字母和文字。這些數字、字母組合起來,就成為演進的邏輯,能夠形成科學,並且應用到未來的方向。

但在陰影層面,它所看見的只是「窄化」的一隅,所使用的拼字是零碎、不全的,所產生的觀點是被制約的、偏狹的爭論的與論斷的。

你說它全錯嗎?好像也不盡然。因為,它有它的邏輯,有它的組成,只不過這個邏輯是片面的,組成是不完整的,所以,它所形成的觀點,就像一個近視卻不戴眼鏡矯正的人,只看到近距離的一個面向,無法看見事物的全貌。

這是一個自我循環的陰影:主觀的意見,形成另一個主觀的意見,如同鑽牛角尖般,卡死自我。

偏狹的邏輯自我強化,主觀評價各種意見。

如果採取的觀點是自我壓抑的,很容易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經常來自於和比較。遇到自己比較厲害的人,發現他/她更有才華、更聰明、更有錢……,內心產生錯綜複雜的情緒,既羨慕又嫉妒。把這股情緒壓抑下來,就容易自我批判。假如與其他更厲害的人在一起,又被別人敲邊鼓,說:「你看!那個人比你厲害!」就會被別人的話帶動,這時,如果那個人真讓自己追不上車尾燈,自我批判就形成了。

這種自我批判經常來自於低價值感。

低價值信念,也許來自家庭環境,也許來自親子互動。成長過程中不被重視,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態,最容易形成低價值感,進而產生自我批判。

「你對你自己有什麼意見呢?」「我覺得自己常常做不好!覺得自己不夠好!」以上對話正是低價值感形成自我批判的寫照。

自我批判會引發抑鬱情緒、產生悲傷,更嚴重時會造成身心疾病。

新的健康理論指出:人會生病與心理問題息息相關。

批判意見導致低自我感,形式負面能量場,至終影響身體器官,形式各種慢性病。

然而,一個人若總是認為自己錯,到最後會很難活下去的,因此,自我批判的能量走在某種極端時,也會反彈成為批判他人。

這便是陰影的反動能量。

自以為是、武斷、強加意見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是錯的,把別人比下去。

極端一點的自以為是,會變成以管窺天,認為自己看見的就是對的,別人看見的都是錯的。因此,肆意表達自己的觀點,絲毫不考慮別人的看法。

我們會說:「這個人很有意見!」意思是很自我中心,很自以為是。

這是另一類型的負面迴圈。

意見是主觀的,表達方式是批判的,所攜帶的能量會讓人不舒服,為什麼?因為這是陰影的能量。

有人說:「我只是講講我的意見,為什麼不舒服?」是的,意見會讓人不舒服,因為,意見裡面隱含批判的能量。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身邊的人表達意見,帶著批判的語氣,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我想,應該會有不舒服的感受。

這是一種陰影能量。

意見,攜帶著批判能量,讓人不舒服。

不論是自我批判,或是自以為是的向別人強加意見,都讓人不順暢、不愉快,並且總是帶來分裂與不合。

意見顧不到全局,會因其偏狹而導致分裂。只有跳出二元對立、從第三觀點看事情,才會獲得看見全局的遠見。當遠見累積起來,會變成全知,服務的範圍會更加寬廣,能把社會帶向美好的未來。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364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基因天命沉思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查爾斯的身心靈沙龍
151會員
490內容數
身心靈文字創作者丨方格子 創作內容有:#心靈小品 #能量調頻 #情緒調整 #靈魂基因 #靈性療癒 #正念冥想 #肯定句 #INFJ
2023/12/09
沉思,是一種將大腦與靈魂連結在一起的覺知方式。
Thumbnail
2023/12/09
沉思,是一種將大腦與靈魂連結在一起的覺知方式。
Thumbnail
2023/11/11
靈魂特質只有「好用或不好用」、「有效或無效」的區別,而沒有道德品行上的好壞之分。
Thumbnail
2023/11/11
靈魂特質只有「好用或不好用」、「有效或無效」的區別,而沒有道德品行上的好壞之分。
Thumbnail
2023/11/05
《基因天命沉思》是查爾斯的閱讀心得與沉思歷程的文字記錄,文字目標是幸福快樂、將負能量轉成正能量、維持內外在平衡、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2023/11/05
《基因天命沉思》是查爾斯的閱讀心得與沉思歷程的文字記錄,文字目標是幸福快樂、將負能量轉成正能量、維持內外在平衡、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短文,音樂,兩分鐘。中午12:30讓你認識音樂,今天要介紹的,是來自日本Sony Music旗下的錄音室〔THE FIRST TAKE〕,純白的空間,極佳的收音與實力高超的幕後團隊,在這裡,所有的歌手都必須遵守唯一的一項鐵則:只有一次的錄音機會。
Thumbnail
短文,音樂,兩分鐘。中午12:30讓你認識音樂,今天要介紹的,是來自日本Sony Music旗下的錄音室〔THE FIRST TAKE〕,純白的空間,極佳的收音與實力高超的幕後團隊,在這裡,所有的歌手都必須遵守唯一的一項鐵則:只有一次的錄音機會。
Thumbnail
在戀人身上聞到特定氣味,尤其是與DNA相關氣味,可能反映基因之間吸引力。 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中的HLA基因對體味有重要影響。這些基因不僅參與免疫反應,還影響個體氣味特徵。當兩個人之間HLA基因差異較大時,他們更可能被對方體味所吸引,這是一種生物學上選擇機制,在尋找伴侶時,人們可能無意識受
Thumbnail
在戀人身上聞到特定氣味,尤其是與DNA相關氣味,可能反映基因之間吸引力。 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中的HLA基因對體味有重要影響。這些基因不僅參與免疫反應,還影響個體氣味特徵。當兩個人之間HLA基因差異較大時,他們更可能被對方體味所吸引,這是一種生物學上選擇機制,在尋找伴侶時,人們可能無意識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基因與癌症之間的複雜關係,特別是 DNA 突變與 ATR 蛋白的角色。文章解釋了基因突變可能由環境因素或細胞分裂錯誤引起,並且如何導致癌細胞的形成。此外,介紹了現代醫學中的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以及通過基因檢測發現高風險人群的潛力,尋求更佳的癌症預防與治療方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基因與癌症之間的複雜關係,特別是 DNA 突變與 ATR 蛋白的角色。文章解釋了基因突變可能由環境因素或細胞分裂錯誤引起,並且如何導致癌細胞的形成。此外,介紹了現代醫學中的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以及通過基因檢測發現高風險人群的潛力,尋求更佳的癌症預防與治療方案。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基因改造的深層意義與其所引發的情感衝突。主角娜婷面臨母親操控基因的困境,思考著自我與另一個自己的存在,並渴望尋找內心真正的聲音。透過與師父的對話,揭示了巫術與科學的掙扎,以及尋求改變命運的可能性。文章涉及身份、自我認同與親情的主題。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基因改造的深層意義與其所引發的情感衝突。主角娜婷面臨母親操控基因的困境,思考著自我與另一個自己的存在,並渴望尋找內心真正的聲音。透過與師父的對話,揭示了巫術與科學的掙扎,以及尋求改變命運的可能性。文章涉及身份、自我認同與親情的主題。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我不是我,我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我 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有一正一負的念頭在打架,負面念頭不停的在詆毀自己,另一個念頭則是在鼓勵,而我總是被詆毀的念頭攻擊的體無完膚,記得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或許受到主管影響,我被詆毀自己的念頭攻擊的很疲憊,除了自己的念頭,工作上的不被認同,甚至到主管的言語,我開始服藥才
Thumbnail
我不是我,我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我 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有一正一負的念頭在打架,負面念頭不停的在詆毀自己,另一個念頭則是在鼓勵,而我總是被詆毀的念頭攻擊的體無完膚,記得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或許受到主管影響,我被詆毀自己的念頭攻擊的很疲憊,除了自己的念頭,工作上的不被認同,甚至到主管的言語,我開始服藥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