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的加爾各答 (Kolkata) 坐 1 小時飛機到蘭契 (Ranchi) ,之後再坐車 1.5 小時,最後 10 分鐘從柏油路轉進泥土路一顛一顛才到的了的蘭伽公墓,這裡可能是我們政府列管維護中最遙遠的國軍公墓。
來點地理
蘭伽公墓所在地蘭契 (Ranchi) 是賈坎德邦 (Jharkhand) 的首都,位於印度的東邊,這裡主要是說印地語。Jharkhand 的字面意義就是 "森林之地 (forest land)" 。人口約 3300 萬,人口數在全國 36 個邦和直轄區中排第 14 位。2021 人均 GDP 約 1000 USD,在全國排倒數的 (全印度人均 GDP 為 2256 USD,台灣為 32811 USD)。該邦有名的是一個瀑布還有許多天然景觀
回到蘭伽公墓
從加爾各答 (Kolkata) 坐 1 小時飛機到蘭契 (Ranchi) 的機場 Birsa Munda Airport (IXR),之後轉坐車 1.5 小時,最後 10 分鐘從柏油路轉進泥土路一顛一顛才到的了。叉路只有一個印度軍方的指示牌,說明這一大片是軍方的地區。可以在右邊小地圖的右上角看到有一小塊標示 Chinese Cemetry,即是蘭伽公墓。不過這圖不是照比例尺畫的,沒人帶的話應該很難到的了。
蘭迦公墓位於印度軍方的一塊大空地中,這裡附近有倉庫還有印度軍方靶場,公墓口偶爾會有一些車經過,但絕不是一般遊客會經過的地方。雖然我們知道我們要來一個國軍維護的墓地。但到了這以後,看到有一個寫滿中文,門口整潔,一看就知道有人在維護的一塊墓地,還是很令人驚訝。想想看如果是我走在台灣鄉下的荒郊野外,看到一個寫滿印度文的墓地。我也會覺得很驚訝,而且看到幾十年來一直維護得乾乾淨淨,一定是 respect 。
這塊地附近是二戰後期 (約1943年前後) 中國駐印軍的訓練基地 (這裡和以下的中國都是指中華民國)。當初來這的大部分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的號召下加入國軍的。有些是第一次的中國遠征軍遠征失敗後撤退到此,有些是之後陸續補充的官兵,後來整合成中國駐印軍,這訓練基地使用的時間應該就 2~3 年左右。官兵在此過世後就埋在這,埋在這有 約600 位阿兵哥,這裡幾乎都是病死而不是戰鬥死的。其中有姓名的墓約 40 位,其他都沒有記名。走了一圈有姓名墓的的日期幾乎是在民國 33 年到 34 年之間。而且每個墓碑的形式和字體都不太一樣,也不一定是官階大的墓就比較大,看起來很像是有需要的時候就拉公差來寫字刻墓。
試著感受這些兵哥當初千里迢迢來到這或是撤退到這,在附近甚麼都沒有的地方,訓練準備下一波進攻。當時的人們對印度人的印象應該更模糊,溝通應該更困難。然後吃這些吃不慣的米飯,喝不慣的水,一直烙賽。訓練中間的休息時間聽到同寢的病死了,想著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然後,突然被班長抓公差去挖坑跟刻墓碑。想著想著感覺就很不爽。
後記
這裡在 1945 年撤軍前就修有公墓了,之後 1980 年代還有 2010 年代各有再修過一次,就成了現在的樣子。國防部每年都會派人來祭拜至少一次,也是很有心。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阿兵哥當時是中華民國軍,來這的任務是要跟日軍對幹的。而當時的台灣人是日本陣線的。聽說這公墓現在中國也會派人來拜,而且很想把這公墓納回中國來管。就連這遠在天邊,沒人想管的公墓也可以看到想要孤立台灣的企圖。你說這該是中華民國台灣管理還是給現在的中國管理呢?
參考資料
- http://southasiawatch.tw/異域軍魂:秋祭中華民國印緬遠征軍蘭伽公墓/
- 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Indian_states_and_union_territories_by_GDP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harkhand
- https://travelentice.com/dassam-f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