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 提供的產品越簡單、槓桿越小,就越安全
- 外部造市好於內部造市
- 長期投資的幣應該試著自己託管 (self-custody)
免責說明:作者現職為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員,因此和加密貨幣市場的繁榮有著 100% 的利益相關,並有極大的可能和讀者有利益衝突。我的任何觀點或想法都不應該是讀者思考或投資的唯一依據,我也並不為讀者的投資負起任何的法律及道德責任,DO YOUR OWN RESEARCH (DYOR)。
嗨我是方塊仔,每次熊市時,總會有幾個交易所因為管理不當倒閉,FTX 不是第一個,更不可能是最後一個。但由於交易所是法幣入金的管道之一,又能在交易時提供方便性和遠低於 Defi 的交易成本,我們很難避免使用中心化交易所。
因此趁現在大家還記憶猶新的時候,我也提出幾個判斷交易所安全的標準,並分享我自身管理資產的方式。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對於交易所的風險意識及管理的可行方案,畢竟現在不講,等牛市一來也沒人要聽了🤡。
重點觀察項目
以下的評分項較都以 Binance 作為比較的基準,畢竟 Binance 還是公認市場最領先 (雖然也不代表 Binance 一定沒事 💀)
是否使用外部造市商
之前提過,外部造市商通常能提供交易所更高的安全性,但代價就是很貴;交易所內部造市則是成本較低,但交易所有可能作弊來坑殺使用者,或是造市時根本沒有進行合理的避險,以致於市場反轉時出現鉅額虧損,最後導致用戶的資產無法償還。但可惜的是,以目前業界來說,除了 Binance 和 Coinbase 我大致肯定是使用外部造市商外,大多數的交易所都是內部造市,那風險的高低就需要依賴其他指標判斷。
交易幣對的多元性和槓桿:
以內部造市來說,提供給用戶高槓桿一定比現貨還要危險。舉例來說,若某交易所用戶此時全部以 20 倍槓桿做多,等同於交易所的造市團隊承擔 20 倍用戶資產的空單,避險難度會因為金額和波動大大增加。所以那些動輒提供 20 倍以上槓桿的交易所,絕對更難控制風險。再來,高流動性和常見的幣種如 BTC 和 ETH 避險起來比較容易,因為可以很輕易找到交易所和交易對手,因此風險較小;而一些交易所獨家提供的幣對,由於沒有其他中心化交易所可以進行1:1 避險,若背後沒有外部造市商,就代表其實是交易所在和用戶對作 (FTX:?),這也是這些幣種風險較高的原因。換句話說,如果一家交易所上架了一堆聽都沒聽過的幣,並還能為這些交易幣對提供槓桿,那使用者就要特別小心,因為很可能是交易所根本沒有對用戶資產進行避險,若發生極端狀況,交易所可能會因為曝險太大而試圖坑殺使用者或是直接倒閉。
理財產品的透明程度:
交易所通常會提供各類理財產品,如 Binance 雙幣投資 、FTX Earn 等。此時的重點就是觀察交易所對此類產品的說明,通常結構越簡單、資訊越透明,交易所的風險就越小。舉例來說:Binance 的雙幣定存其實就是靠著簡單的選擇權進行合成,在傳統金融行之有年。反而是當交易所的 Earn Product 給予高於市場利率不少的固定利率產品時,卻不知道收益從何而來時,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通常是他們燒錢補貼做這些事情。若這些高收益固定利率產品還沒有限制投資額度,風險就更高。再舉一個例子,最近興起的鯊魚鰭 (Shark Fin) 保本收益產品,結構就相對複雜,避險難度也比一般選擇權高,若交易所有熟練的避險技巧和風控意識,那風險可能還可以接受。但若交易所將其視為一種便宜的資金成本時,用戶就要特別小心。永遠記住,如果你不知道收益怎麼來的,那很大的可能你就是收益。
團隊的可信任程度
雖然經過 3AC 和 SBF 事件後,盡職調查 (DD) 的效用似乎成了一場笑話。但盡職調查還是可以避免一些我認為在金融市場有害的特質,如:過度自信和投機,若要舉例的話,自從人稱孫哥的 Justin Sun (孫宇晨)接管火幣交易所後,我對火幣交易所的信心就大幅下滑,畢竟以孫哥過往各種割韭菜的傳聞,我本人是不想使用火幣成為潛在的青青韭菜
以上提供的準則至少可以濾掉一大部分的可疑交易所。但實話實說,在幣圈,並沒有所謂的大到不能倒,如果明天發現 Binance 因為任何不利事件倒閉我也絲毫不感到意外。因此,若沒有短期賣出的需求,我本人最推薦的方式還是使用冷錢包自我託管。畢竟每次多花個 5-10 美元可以讓自己免於全部資產被惡性倒閉的風險,我個人認為是相當值得。請記得,在幣圈是有很多機會,但也伴隨巨大風險,永遠都要對自己的資產保持警覺,然後為自己負責,動輒訴諸政府只會讓自己像個巨嬰。
到底要放多少投資加密貨幣
基本上而言,我認為投資加密貨幣較正確方式不是交易,而是把加密貨幣視為一種資產配置 (allocation),所以要隨時準備好投資的標地縮水 99% 的準備。因此,以新手而言,可以將投資額的設為可以承擔的損失,會是一個不錯的起跑點。
如果是想在加密貨幣尋找類似存款的風險性質但想要更高收益的投資人,以現況而言,我認為加密貨幣中這類機會的風險比想像中大。因為任何提供這類商品的交易所,其實都蘊含了不透明的對手風險 (counterparty risk),意即投資人的錢有機會因為交易所的因素而受到嚴重損失。除非交易所願意提供更透明的資訊,否則一樣是那句老話:
如果你不知道收益怎麼來的,那很大的可能你就是收益。
而傳統金融的對手風險在政府監理及流動性挹注下,其實遠低於加密貨幣。但收益相對來說就很不誘人,這也是大家需要做出的取捨和功課。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不可能又要風險低又要嫌收益不好,這樣很巨嬰也不負責任。所以建議這類低風險容忍度的投資人,還是需要提高自己的風險容忍度,並從大盤指數型 ETF 這類效率投資開始(不含高股息尤其是 00878 那種垃圾),這將會是一般投資人穩定累積財富的方法。直到願意為了幣圈資產付出心力研究和調查時,再擴大曝險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