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共相

共相

如果魔鏡不是落入那個惡毒皇后,而是白雪公主手上,魔鏡不斷向白雪表示她是世上最漂亮的人,她會不會真的相信魔鏡的話?如果魔鏡告訴她世上最漂亮的是皇后,又會否使白雪心懷嫉妒?誰會想其實白雪內心也有皇后的存在,反之亦然?普利摩·李維的遺作《滅頂與生還》描繪了一幅令人深思的集中營圖畫,畫面佔大部分空間的都是灰色地帶,要簡單分辨誰善誰惡很難一言蔽之。每個最平凡善良的人都有難以理解的邪惡的一面。上帝最公平的地方就是讓你和我身處在這個世界,沒有誰比誰更正確和公義。


善與惡是相生相滅的,正如美與醜、喜與悲、生與死。人類本出於一,是生命共同體,如果只有絕對的真善美存在,那個也許只是個地獄。正因為我們有其共相,所以仍可共存,共存會產生爭競、衝突,而透過這些爭競和衝突,我們尋索更好的自己和這個生命共同體。當我們希望消弭邪惡,首先要控制那股自以為善的力量,不然只會製造另一種惡。


這幾年來,我們好像活在隔離的世界,卻因為隔離,反而多了跟遠在天邊的人在線上聯繫,說到底,人跟人的聯繫,並不囿於肉身,甚至是靈魂先於肉身。藉著文學、音樂、藝術等媒介,我們的靈魂可以緊密聯繫,在更高層次相遇交流。


鄭子遴雜文集V已在Google bookstore 上架:

https://www.google.com.hk/books/edition/%E5%85%B1%E7%9B%B8/Yue2EAAAQBAJ?hl=zh-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