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投是個充滿日式風情的地方,捷運開通以後,交通更加方便,蠻適合作為半日古蹟遊的目的地。
北投最有名的日式古蹟是北投文物館,該館由2002年開始整修,2008年終於重新開放,據說二戰時曾經是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招待所呢!不過因為怕壓縮到其他行程,所以樂風並未進入。第一站改成日本真言宗佛寺「普濟寺」。
沿著石階而上,清幽的佛寺出現在眼前,大殿外有于右任先生所提之「普濟寺」三字,于先生的墨寶似乎在台灣許多古蹟都可看見,字體也的確相當有特色。1905年村上彰一和平田源吾等人在北投奉祀湯守觀音,1916年在湯守觀音下方建臨濟宗北投布教所,乃當時鐵道員工出資興建的寺院,為紀念村上彰一的貢獻,依其謚號命名為「鐵真院」,成為溫泉的守護神,首任住持為鈴木雪應法師。光復後由智性法師改名為鐵真寺。
1949年甘珠活佛主持寺務,改名普濟寺。1998年列為市定古蹟。

龍邊有一手抱嬰兒之佛像,其前的「奉納」香爐和燭臺造型物,充滿濃濃日式風情。

佛像由於手抱嬰兒,故信眾有稱「送子觀音」者。

在送子觀音和大殿間有鐵道運輸課長村上彰一立的「村上彰一翁碑」,字跡已斑駁難辨。

普濟寺以高級檜木搭建,目前狀況仍相當良好,屋頂做歇山式造型,並有鬼瓦等日式建築元素,整間廟宇約略呈正方形,廟內又分高低兩階,因為內部禁止攝影,所以沒辦法用圖片向大家解說。

鐘形的窗戶,相當有特色。
離開了普濟寺,來到對面的「北投台灣銀行舊宿舍」。

恩......果然很舊,此建築群一共有三棟,跨於一條小溪上,建於1920年,將來若修復完成,規劃成喝咖啡的地方應該很有風味,目前禁止進入,所以只能遠觀。

離開了舊宿舍,無意間來到國軍北投醫院,看到院前解說牌,才知道原來國軍北投醫院也是古蹟。在日據時期稱為「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收容了日俄戰爭中的日軍傷兵。日軍傷兵大老遠的跑到台灣來療養,可見得北投的環境有多好。
由於目前還是軍事用地,所以沒開放,以鐵絲網圍繞著。

最後一站,來到不動明王石窟,特殊的佛教石窟在台灣相當罕見,可惜洞內昏暗,未能一睹不動明王聖貌。
青山綠水,地熱溫泉,古蹟勝景,三個樂章交織出北投令人興味盎然的特殊風貌,週休二日不知何處去嗎?不妨來北投走走吧!
參考資料
1.陳瑋玲
2008.01.23 慢遊北投外雙溪─是台北似京都;蘋果日報:E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