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政治學(1) ■王逸峰
另外系列文章:
我並非集郵專家,只因為誤打誤撞,在網路上找到那張由美中於1939年共同發行的郵票,引起不少人的迴響與興趣。
這幾天許多泛藍的政治人物對於入聯公投的郵戳感到很不爽,因為郵政是一種政權的象徵與符號。不管是郵票或郵戳都是。民進黨政府一直到第七年才敢在郵票上彰顯自己的執政意志,可見其執政基礎的脆弱。
郵票的背後就是政治。不管你是從哪裡寄出信,你所貼的郵票要work就得貼上當地的政權所合法授權發行的郵票。例如中華民國成立前就是大清帝國,那時候的郵票一定會標明大清帝國。
如果政權替換呢?那就有趣了。我們來看看這張↓
1912年中華民國還來不及接管郵政,只好先用蓋章的。但事實上蓋這四個字還有一段波折。原本革命軍勒令大清的郵政總局開始發行中華民國郵票,不料大清帝國當時管郵政的是一個洋人。這個洋人認為情勢尚未明朗國際上是否完全承認新政府不無疑問,不願完全照辦。所以就在郵票上加印了『臨時中立』。
這張臨時中立的郵票是從福州發行的。
有些地方更扯,因為南京政府要求一定要將『中華民國』四個字印上,於是就變成『中華民國,臨時中立』八個字,有夠好笑。↓
後來局勢稍微穩固了,就變成下面這種↓
其實整個中國從1912以後就是Chaos,政權是混亂到不行。我們在國中課本唸到袁世凱,彷彿是唸到罪大惡極的兇神惡煞。但是1912年若非袁世凱倒戈,單憑南方的孫文是搞不定政權移轉的。究竟誰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呢?
郵票大概兩方都不敢得罪,就同時出現兩套↓
這是孫文版的。↑
因為原始檔案字很小,我替大家寫出來。
袁世凱版的寫著『中華民國共和紀念』。有趣的是孫文版寫的是『中華民國光復紀念』。
奇怪,中華民國政府在1912以前又不存在,是個新生的政權,是要光什麼復?狗屁不通嘛!
有關袁世凱的一些歷史,請參考本站所連結陳凱劭先生的blog.(在網頁右方)。
當然把『中華民國』蓋在別人的郵票上在1945也在台灣重演↓
http://www.520.tw/blog/?p=128#more-128
雲程說明:
要講的是,像這種新政府成立,根基尚未穩固,稱為「臨時政府」(interim government)是恰當的,獲得「權力移轉」(transfer of power)之後,才進入「過渡政府」(transitional government),整個法理程序完成之後才變成「合法政府」(legitimate government)。
以建國而言,公投(plebiscite),會產生在「臨時政府」轉換到「過渡政府」,或者「過渡政府」轉換到「合法政府」過程中。前者,必須在獲得權力移轉之後,決定「政治地位」(status),而後者,則主要是用來選擇政府或批准憲法的。
那些永遠匆促與跳躍的21世紀資深台灣人。
另外一個問題是:「中立」(neutrality)從哪裡來?
是說,對於軍閥混戰?時間不大對。或者,對於南北都保持觀望?可能後者較對吧!
鈔票也有相同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