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萬元的郵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網路爆紅的伍佰萬元的郵票,我正好也有一套。(網路上賣250元)

raw-image

在國郵發展史上有兩枚特殊的郵票,由於其面值巨大,被並列封為"國郵史上單枚面值最高的郵票",其面值為5000000元。這是其中一枚,為民普47"上海大東三版孫中山像"郵票,發行時間1948年9月,民國三十七年,雕刻版;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rry Sheng的沙龍
39會員
49內容數
造船工程與海洋工程是傳統又現代的產業,在台灣已發展超過100年。台灣是個海洋國家,也是個海運大國,近年來又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產業,船舶便成重中之重!希望這些文章可以引起大家的關注與重視。
Harry She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3
頭像之所在;精神之所在! 黑便士郵票:世界第一張郵票的誕生 在現代郵政系統中,郵票是寄送信件的基本要素,而世界上第一張郵票——「黑便士」(Penny Black)——則是郵政史上的劃時代創舉。這張郵票於1840年5月1日正式發行,標誌著現代郵政系統的誕生。 黑便士郵票的誕生背景 在19世
2025/02/03
頭像之所在;精神之所在! 黑便士郵票:世界第一張郵票的誕生 在現代郵政系統中,郵票是寄送信件的基本要素,而世界上第一張郵票——「黑便士」(Penny Black)——則是郵政史上的劃時代創舉。這張郵票於1840年5月1日正式發行,標誌著現代郵政系統的誕生。 黑便士郵票的誕生背景 在19世
2025/01/27
紅便士郵票(Penny Red)是英國於1841年至1879年間發行的一款郵票,取代了歷史上第一枚郵票——1840年的黑便士郵票(Penny Black)。紅便士郵票是世界郵政史上的重要象徵,以下是一些關於它的重點資訊: 特徵 顏色:紅色是紅便士郵票最顯著的特徵,選擇紅色是為了讓取消印戳(黑色墨
Thumbnail
2025/01/27
紅便士郵票(Penny Red)是英國於1841年至1879年間發行的一款郵票,取代了歷史上第一枚郵票——1840年的黑便士郵票(Penny Black)。紅便士郵票是世界郵政史上的重要象徵,以下是一些關於它的重點資訊: 特徵 顏色:紅色是紅便士郵票最顯著的特徵,選擇紅色是為了讓取消印戳(黑色墨
Thumbnail
2021/12/12
2003年英國發行的威廉王子郵票 英國皇室大帥哥是誰? 威廉王子是也。當年帥氣的模樣,很像其母親-黛安娜王妃! 他的全名是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殿下(英語:HRH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1982年6月21日-),KG,FRS,全名為威廉·亞瑟·菲利普·路易(英
Thumbnail
2021/12/12
2003年英國發行的威廉王子郵票 英國皇室大帥哥是誰? 威廉王子是也。當年帥氣的模樣,很像其母親-黛安娜王妃! 他的全名是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殿下(英語:HRH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1982年6月21日-),KG,FRS,全名為威廉·亞瑟·菲利普·路易(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面臨高房價而打房不是台灣的專利,你知道南宋也愛打房嗎?台灣的高房價一直是眾矢之的,因此無論房地合一稅與囤房稅2.0政策的推出,都引起廣泛的討論。
Thumbnail
面臨高房價而打房不是台灣的專利,你知道南宋也愛打房嗎?台灣的高房價一直是眾矢之的,因此無論房地合一稅與囤房稅2.0政策的推出,都引起廣泛的討論。
Thumbnail
這才是媒體應有的討論,我想以此文為基礎繼續討論。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上海花1000萬人民幣(4472萬新臺幣)買套100平的房子,上海的首付比例是30%,那麽我就要貸款700萬,還款期限30年,縂還款1261萬,月供35000(15萬新臺幣)。 那麽我的一生還有什麽價值,從我買房的那一刻
Thumbnail
這才是媒體應有的討論,我想以此文為基礎繼續討論。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上海花1000萬人民幣(4472萬新臺幣)買套100平的房子,上海的首付比例是30%,那麽我就要貸款700萬,還款期限30年,縂還款1261萬,月供35000(15萬新臺幣)。 那麽我的一生還有什麽價值,從我買房的那一刻
Thumbnail
人生沒有絕對值,都是相對值!像是今天去看房子,上午看完下午就接到電話說售出! 你說五千萬的房子貴不貴?對我來說貴,但對大家來說很便宜!
Thumbnail
人生沒有絕對值,都是相對值!像是今天去看房子,上午看完下午就接到電話說售出! 你說五千萬的房子貴不貴?對我來說貴,但對大家來說很便宜!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什麼是通貨? 通貨(currency)就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以及硬幣,給社會經濟活動如商品交易、服務交易的中介商品,中央銀行有權決定本國貨幣的面值和發行量。 那根據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的統計資訊,從2001/03/31我們的發行的紙鈔有6613億元,硬幣有534億元,到2022/09/30我
Thumbnail
什麼是通貨? 通貨(currency)就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以及硬幣,給社會經濟活動如商品交易、服務交易的中介商品,中央銀行有權決定本國貨幣的面值和發行量。 那根據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的統計資訊,從2001/03/31我們的發行的紙鈔有6613億元,硬幣有534億元,到2022/09/30我
Thumbnail
直覺上,如果在1949年6月15日當天開始四萬元舊台幣換算成新台幣一元,那麽無論是收入或支出都「只是同時除以四萬,無損於相對價值」,但實際上『代誌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啊!當時超額發行新台幣也讓換幣之後同時貶值了!
Thumbnail
直覺上,如果在1949年6月15日當天開始四萬元舊台幣換算成新台幣一元,那麽無論是收入或支出都「只是同時除以四萬,無損於相對價值」,但實際上『代誌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啊!當時超額發行新台幣也讓換幣之後同時貶值了!
Thumbnail
#寶樹銀財經教室每週故事分享 #歷史教不會人們的就是看著他人的故事自己卻又重複的犯錯 以下是夢中某甲和我的對話: 哇靠!  現在東西怎麼那麼貴,連泡麵都比便當貴? 東西並沒有變貴,是你手中那薄薄的鈔票更薄了.當你擁鈔票有越久時,時間會變成吸血鬼吸乾你的鈔票,讓它沒更沒價值.所以請善用你的鈔票甚至銀行
Thumbnail
#寶樹銀財經教室每週故事分享 #歷史教不會人們的就是看著他人的故事自己卻又重複的犯錯 以下是夢中某甲和我的對話: 哇靠!  現在東西怎麼那麼貴,連泡麵都比便當貴? 東西並沒有變貴,是你手中那薄薄的鈔票更薄了.當你擁鈔票有越久時,時間會變成吸血鬼吸乾你的鈔票,讓它沒更沒價值.所以請善用你的鈔票甚至銀行
Thumbnail
一個國家印的鈔票如果太多,超過流通中實際上所需要的貨幣量,就很有可能造池通貨膨漲現象。如果大家都把五倍券往大賣場送,會不會形成「通貨膨脹」或「馬太效應」的現象呢?
Thumbnail
一個國家印的鈔票如果太多,超過流通中實際上所需要的貨幣量,就很有可能造池通貨膨漲現象。如果大家都把五倍券往大賣場送,會不會形成「通貨膨脹」或「馬太效應」的現象呢?
Thumbnail
前兩天文章有提到,既然寬鬆貨幣政策(政府一直印錢),可以刺激消費,也可以讓股市持續創新高,那幹嘛不一直印一直印就好了? 
Thumbnail
前兩天文章有提到,既然寬鬆貨幣政策(政府一直印錢),可以刺激消費,也可以讓股市持續創新高,那幹嘛不一直印一直印就好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