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於電影,就以《大象席地而坐》觀後感作為第一篇。以我淺薄的生命經驗,分享我看見的:
「每個時代的日常都差不多,稍微不同。
你不用為這些事困惑,所有人過一段時間就全都明白了。」
這話不僅是想控訴世故的大人,更多,是我們自己,有時還沾沾自喜。電影的每一個畫面,都是灰濛濛的,陽光灑在心灰意冷的人物,都顯多餘。困境不分年紀,不加入黑洞般的空虛,只會與世界更加脫離,但學會適應,卻更顯得病態。
「人活著呀!是不會好的。會一直痛苦,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一直痛苦。以為換了一個地方會好,好個屁呀!會在新的地方痛苦,明白嗎?」
四個小時,我失去了時間感,這是好多人的一天。故事到了尾端,韋布終於被惡霸的哥哥于城找到時,我也差不多絕望,
「我想,我還能怎麼辦?」,年少的韋布坦承回應,回應自己走投無路,
回應從家庭至社會的悲傷,恰好正中于城的生命經驗,同樣身為無奈之人,渴求別人給自己生路,倒不如給對方一線生機,難得且可貴。
貫徹整個電影,不難發現,受害者會受到迫害是來自:追求基本的尊重。加害者則是深信都是別人的錯,因為你不愛我,所以我的前途才會毀了。
孤獨不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感,而是對待良知,不黑不白,灰的讓人不痛快,也喚起我對社會氛圍的共鳴。
畫面不陌生,正是前陣子的肉圓家暴事件,一群人浩蕩的聚集加害者的住家,開著直播,準備「彰顯正義」,弱者包圍弱者,錯把自己當網紅,隔幾天換成鄭麗君挨巴掌事件,從上到下,為了滿足我的「爽」!
錯了大不了我道歉,反正說說對不起,但不做我會過不去
群體的模樣都是過去的累積,透過社群壯大同溫層,有時候,真的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人們情緒化的現象,與我們過往認知的和善,大相逕庭。
3/15基督城發生恐怖攻擊,當這座城市與天堂劃上等號時,儘管外頭世界多麼紛亂,都難以牽扯關係。不幸的是,當川普上台,不得不承認白人優越主義衍生的民粹,越發嚴重。
當消息從社群開始散佈,西方新聞媒體開始報導此事,首先都以mass shooting作為標題,而非terror attacks,CNN最後也才改正,原因無他而是恐攻定義來自西方世界,但此次受害者卻是回教民眾。
Jacinda Ardern,以穆斯林語言致哀開場,溫柔堅定告訴人民
「當兇手尋求著仇恨和惡名,我們不會滿足他 ,甚至他的名字。」
她不公布加害者的姓名,不是為了保護,而是讓民眾將注意力回歸於受害者的回教族群,回到需要修復的人民。這樣的勇敢,我們社會雖還沒準備好,但可以學著練習。
2016年3月28日,小燈泡事件,這次受害者的母親站出來,沒有過往那些哭喊畫面,太過有條理且冷靜沉著,卻引來民眾的檢討聲浪。
2016年5月10日,鄭捷被槍決,大眾輿論再度撇頭過去。當人們提起無差別傷人事件,反射性的動作就是絕緣關係:這個人應該是神經病,不然就是反社會的異類,或是他家教有問題…
於是社會氛圍則分為兩派,一方面加諸標籤,譴責加害人及加害人的背景,
用「有病」二字概括一切問題;一方面想改變這個社會,積極探討根源,
人人有責都脫離不了這其中關係。
各說各話,再度對立。
我們與紐西蘭的本質都是良善,且擁有多元民族共存,很常會有人說著,台灣人就是XXXXX,各式各樣的標籤,一件事所有人都拉下水,我們看到是現象,但不代表全體。譴責之餘,悲傷是可以的,不一樣更是可以的,這才是這塊土地可貴的。
重建我們對人及土地的共感,不讓恨意的情緒繼續散播下去
謝謝 《我們與惡的距離》,如此寫實,讓我們能學習如何正視過去的痛。很喜歡其中一場戲,描寫兇手李曉明被捕後,失序的家庭該怎麼過。當社會要判人死刑時,沒有人可以原諒他們的家人,他們比別人更想知道孩子怎麼了,現狀則是他的家人也走投無路。
回頭看看兇手李曉明,並非既定的壞孩子,一切都「正常」。所以他犯下罪行,家人才發現其實一點都不了解他。除了李曉明的父母外,很多台灣的家庭,為了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努力,而忽略孩子真實的樣子。
無論是哪個層面的人際關係,為了表面和平,我們總是可以有控制的轉換模式,但太過壓抑,於是埋藏了無數的不定時炸彈。真心希望,觀影的你我或是陌生人,我們都可以有些不一樣,接受不一樣。
無論是看完大象席地而坐,那個苦不堪言的午夜,還是這兩年的社會焦慮,我時常疑惑:我們會好嗎?這個世界會好嗎?
一直到最近才理解,在這世代,迷惘不分年齡。
引用一段Jordan Peterson教育千禧世代的人們,如何改變世界的態度:
「如果我們一味去談改變世界,卻不面對自己內心的渾亂,
那麼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所以我對自己的練習是:
動身關心任何議題前,先認識目前的自己,知道自己不喜歡或逃避的原因。
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情學習冷靜,面對可以有所為的事情有勇氣的追尋,最後回歸專注當下,現在此刻,我能做些什麼。
以上是我的小小淺見,也歡迎大家和我分享自己對於觀點的練習~
若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請按下「拍手」給我鼓勵並分享給朋友,
或是「Follow」我,讓我們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拍手「1-5下」,給我鼓勵
拍手「7-9下」,想看類似的文章
拍手「10下」,感謝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