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之人造浪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看了沒?看了沒?
幕僚真的是那樣嗎?」
最近收到許多人的詢問
電視劇透過總統選戰
雙邊政黨的角力
論述許多價值衝突
民主、死刑、多元成家、性平等
整體表現水準之上
田野調查做得很好
許多對白完全是複製貼上
心有戚戚焉
影片結尾慶賀著大選獲勝
眾人興奮討論著未來規劃
趙昌澤女兒內心的衝擊
值得更多的關懷與關注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這是最壞的時代
也是最好的時代
曾經以為能改變世界
無意間看到現實社會的醜陋
看到人民無畏風雨走上街頭
以前會覺得很熱血很感動
現在會思考
群眾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動員至此嗎
領便當?遊覽車一日遊?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每當疑惑著現實世界就是這樣了嗎
總還能從中看到一點亮光和希望
這就是每個人堅持下去的理由

首集開頭即破題
「我們的存在
是讓候選人站在浪頭上
我們是造浪者」
文宣部主任陳家競
個性內斂 處事圓融
文宣部副主任翁文方
直來直往 正面對決
二人個性截然不同
共通點是「對於改變社會的『熱情』」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看著文方直言盡意
彷彿看到以前的自己
也曾經讓主管很頭疼吧
年少輕狂時代
會覺得家競的個性很孬
長大後逐漸發覺
或許這是生存的一種方式
面對劇情第一波衝突
募款小物更換設計師風波
陳家競一句話突顯個性
「現在狀況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第二集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
引發觀眾熱烈迴響
看到組織部主任處理申訴的方式
讓人忍不住罵髒話
聽到當事人的說詞
整個胃都在翻攪
這種話說得出來
我也是服了
人生、職場難免碰到委屈或不合理對待
「以大局為重」顯得成熟懂事
那有誰能義正辭嚴地跟我們說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
這就是戲劇迷人之處
呈現日常所不能及
或許現實真的有這種主管
只是尚未有緣相遇
也或許自己就能成為那樣的主管
正如劇中的文方
受過委屈
更懂得體貼別人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第五集
素來冷靜自持的林月真主席
對於秘書長事不關己的言論
在辦公室大暴走
堅持調查與花束小語
整個被主席圈粉了
改變大環境當然不易
但至少願意表現「態度」
就讓人寬慰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在嚴肅的價值理念之中
也穿插實際又日常的幕僚生活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好不容易碰到一個Timing
想了好幾天的文案
記者會當天突然天災人禍
真的就會像家競主任一樣
想一頭撞昏在牆上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第三集
再三確認「不接受提問」的論壇活動
當日因即時新聞需要回應
現場突然改為「開放提問」
心情真的就跟副主任文方一樣
先在心裡罵主辦單位個千百遍
然後硬著頭皮回報

忘了是誰說過
參與政治
是改變社會最快的方式
擔任幕僚
則是讓自己的想法被聽見
有人使用你的文字
大聲說出你的想法
想像自己也默默地在為社會盡綿薄之力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沒日沒夜的規劃
彷彿感覺可以改變世界
但......世界真的改變了嗎
互潑髒水
等官司打完
選舉都結束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鬥位置
一切都是過程
未到最後一刻
誰都不曉得輸贏
這就是民主可愛也可貴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159內容數
生命是場未知的旅行,你以為此生自傳大抵如此。原來,只是動魄驚心前的醞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mic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愛情本該如此簡單、純粹,敘事流暢,畫面取景優美,電視劇配樂畫龍點睛。「命運就像睫毛膏,稍微抹一下就變樣了。發自內心的欲望,有時甚至能移動巨石。」年少的炙熱,成長的內斂,九集內容彷若一齣長篇電影,用執著、用勇氣,創造專屬的「命中注定」。2022年度鉅獻 ⭐⭐⭐⭐
時代一旦瘋狂到面目猙獰,也只能身不由己,願 無戰止爭。
光明暗黑 峰迴路轉。不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 ,而是對這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全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
愛情本該如此簡單、純粹,敘事流暢,畫面取景優美,電視劇配樂畫龍點睛。「命運就像睫毛膏,稍微抹一下就變樣了。發自內心的欲望,有時甚至能移動巨石。」年少的炙熱,成長的內斂,九集內容彷若一齣長篇電影,用執著、用勇氣,創造專屬的「命中注定」。2022年度鉅獻 ⭐⭐⭐⭐
時代一旦瘋狂到面目猙獰,也只能身不由己,願 無戰止爭。
光明暗黑 峰迴路轉。不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 ,而是對這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全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Thumbnail
《人選之人》被《經濟學人》評選為2023最佳電視劇之一,代表此部劇探討的現象是被肯定的。劇情主軸是選舉造勢,圍繞在競選總部的黨工故事上,憑藉著對政治領域的熱情,他們無私付出自己的生活及貢獻時間,只為了讓支持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也是一股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支撐著。
Thumbnail
王:我知道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沒想到這麼行啊! 主持人:這怎麼說? 王:那天我看到民進黨選前造勢推了個殘疾人上去,你知道在內地,這就叫賣慘吸眼球,天啊!這種老套路,我早就不會再上當了。 主持人:那你還說民進黨行? 王:我就想難道是台灣人特別天真?政治傻白甜?這麼好騙? 主持人:這就言重啦!
Thumbnail
近日,前中共央視記者王志安在喜劇節目《賀瓏夜夜秀》上以戲謔的語氣模仿陳俊翰律師,並且貶低台灣民主制度。該影片在上架後,引發台灣社會譁然。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法律所賦予的權利,也必須負起相應責任,時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人,在如此相互尊重的環境下,我們才能夠繼續保有言論自由,繼續成為民主自由的燈塔。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Thumbnail
《人選之人》被《經濟學人》評選為2023最佳電視劇之一,代表此部劇探討的現象是被肯定的。劇情主軸是選舉造勢,圍繞在競選總部的黨工故事上,憑藉著對政治領域的熱情,他們無私付出自己的生活及貢獻時間,只為了讓支持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也是一股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支撐著。
Thumbnail
王:我知道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沒想到這麼行啊! 主持人:這怎麼說? 王:那天我看到民進黨選前造勢推了個殘疾人上去,你知道在內地,這就叫賣慘吸眼球,天啊!這種老套路,我早就不會再上當了。 主持人:那你還說民進黨行? 王:我就想難道是台灣人特別天真?政治傻白甜?這麼好騙? 主持人:這就言重啦!
Thumbnail
近日,前中共央視記者王志安在喜劇節目《賀瓏夜夜秀》上以戲謔的語氣模仿陳俊翰律師,並且貶低台灣民主制度。該影片在上架後,引發台灣社會譁然。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法律所賦予的權利,也必須負起相應責任,時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人,在如此相互尊重的環境下,我們才能夠繼續保有言論自由,繼續成為民主自由的燈塔。
Thumbnail
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在台灣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的爭議,引來了效忠中共或者仍浸透中共黨文化的大大小小意見領袖發言。 有時間的人可以稍微抽離,從宏觀角度來觀察這場練兵的情況。 觀察網路議論的現象,不知是藏著有意的合作,還是部份有意、部份是熟練鬥爭句型的人的寫文章習慣,發表論述有一種大概模式:
Thumbnail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