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投機實驗:輕鬆寫意擊敗大盤 (Part III 投機與波段操作 合理嗎?)

台積電投機實驗:輕鬆寫意擊敗大盤 (Part III 投機與波段操作 合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寫在前面

還是一樣,不要誤會我。我不是在叫你投機。

投機當然可以贏,甚至也常常能贏。就像我隨手跟著消息面買個台積電,憑藉著「可預測的運氣」,我也能成功投機。

問題是:投機絕對不是基於穩當保本的前題下,能賺取最高報酬的聰明方式。甚至,幾乎,大多時候,投資人一定是賠錢收場。

所以,我建議你不要投機。

台積電投機實驗內容

這個偶然心血來潮的實驗,始於2022/12/29,買進459元的台積電,直至2023/02/18,以523元賣出。獲利是61,032,報酬率是13.3%。

  • 如果把時間因素算進來,我只花了1個月又20天,就取得了13.3%的報酬。
  • 台灣五十(0050)過去1年的報酬率大約是零,今年至今則是13.84%。
  • 00878過去一年的報酬率大約是7%,今年至今則是15%。
    (上述計算時間為2023/05/19)

投機成功了,然後呢?

要美化或誇大一個偶然成功的投機,很容易。只要強調「不到二個月的時間,就贏過大盤一整年」,這樣就行了。

很簡單就讓長期持有股票的人,顯得像是個傻瓜,因為他們不懂得善用資金。

台積電投積實驗:買進、賣出價位圖

台積電投積實驗:買進、賣出價位圖

另一個美化的方式,是賦予它一個看似專業的名稱:「波段操作」。這樣也能讓偶然投機成功的人,顯得專業度滿分。

問題是:然後呢?

成功投機完台積電,然後,再去投機廣達?成功投機完廣達,然後,再去投機富邦金?不可能那麼容易,對吧?

投機的真相

更何況,大多數人投機是失敗的。就算這次成功,下次也會失敗。就算成功小賺很多次,也會在一次的大失敗中,賠掉小賺很多次的那些錢。

為了自己的資金安全,我示範投機績優股:台積電。事實上,許多人喜歡投機的熱門股、題材股、轉機股,往往企業品質普通、信譽不佳,或是股本太小易受操控,失敗後,往往股價持續往下,再也回不來。

真相其實是:

  • 好的股票,長期而言,股價一定持續往上漲。就算你偶爾,甚至常常投機成功,賺了好幾個小波段,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發現自己白忙一場。到頭來的報酬率,不會比長期持有,賺一整個波段來得好。
  • 用KD值買賣0050,沒有必要。同上,0050或任何一群好股票的組合,長期而言就是會持續上漲。許多人用KD值買賣,感覺好像也沒有賠錢,認同感滿滿,看起來專業度也夠,那是因為0050本來就會持續上漲。
  • 壞的股票,股價一定持續往下跌。如果你作多投機失敗,試圖長線持續買進,攤平股價,那狀況只會愈來愈糟。
  • 不管投資還是投機,永遠搞清楚你的投資(投機)標的是好,還是壞

想投機,是正常的

任何覺得自己錢很少的人,都會想投機。想投機致富,在心理層次上是正常的。誰會想老了才變有錢呢?25歲開BMW,和60歲開BMW,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事。

萬一你想投機,別擔心,我也很想。沒有人不想迅速致富。投機的問題在於:長期而言,短線交易、買低賣高不會贏(或贏的比較多)。

如果你的理智還在的話。不要因為市場某些人士總是告訴你,「錢少的人必須投機」,「錢多的人才能靠長期持有獲利」,就掉入了想要迅速致富的心理陷阱。

錢多錢少只是心態的問題。如果你只有10萬元,你覺得很多,那就是一種富有。不要在乎別人有100萬或1千萬,守住你的10萬塊,一毛錢都不能賠,未來才會有100萬。

如果投機能穩賺不賠,那錢多的人不去投機,難道錢多的人都是傻瓜嗎?

查理的建議

切記:不管你是要投資還是投機,你要專注的,永遠是你的投資(投機)標的,也就是股票與企業本身,並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的想法總是來自新聞媒體、財經名人或網紅的分析與解讀,那不論是個股投資還是投機,都還不適合你。你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定期定額採行指數化投資

萬一你真的要短線投機,我會建議你只投機績優股,並且永遠不要放空任何的股票。投機績優股,至少套了沒什麼關係,放長線或攤平都可以,很快就會解套。

至於永遠不要放空股票的原因,則是因為獲利有限,但虧損可以是無限的。

我是查理。記得繳學費...^^"

avatar-img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24.9K會員
116內容數
投資就是人生。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出的一句話,來詮釋為什麼投資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只要選擇良善、正直的企業,或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結果一定不會太糟,而且通常是甜美的。永遠,也不要妥協。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長期會帶來的效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過去幾年,債券不時就成為理財資訊鼔吹投資的必勝商品,好似送分題般地,許多老師、網紅、達人,甚至還建議重押下注美國長期公債,試圖短線賺取價差。依據我的觀察,這些鼔吹投資債券的理財資訊,大多出現在該市場最熱絡的時候,也就是長期公債價格波段的高點。只可惜,那些降息的預測一再失準,美國公債價格一路往下跌⋯⋯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示範與等待,就只是想表達一個非常簡單的觀念:「投資前就要知道結果」,也就是說,「股票在買進時,就決定了它的報酬,而不是在賣出時。」如果你有能力理解,並願意接受這個觀念,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你將會很輕易地看懂股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日子也會過得更自由自在。
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時間這個因素之外,在這些投資示範帳戶裡,還簡單存在著兩個不同的視角:巨觀與微觀。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巨觀是由上而下把整個股市都買下來;微觀則是只有在你能理解與掌握個別股票,並且預期報酬能勝過大盤時,例如10%,才有必要主動選股。
過去幾年,債券不時就成為理財資訊鼔吹投資的必勝商品,好似送分題般地,許多老師、網紅、達人,甚至還建議重押下注美國長期公債,試圖短線賺取價差。依據我的觀察,這些鼔吹投資債券的理財資訊,大多出現在該市場最熱絡的時候,也就是長期公債價格波段的高點。只可惜,那些降息的預測一再失準,美國公債價格一路往下跌⋯⋯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示範與等待,就只是想表達一個非常簡單的觀念:「投資前就要知道結果」,也就是說,「股票在買進時,就決定了它的報酬,而不是在賣出時。」如果你有能力理解,並願意接受這個觀念,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你將會很輕易地看懂股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日子也會過得更自由自在。
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時間這個因素之外,在這些投資示範帳戶裡,還簡單存在著兩個不同的視角:巨觀與微觀。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巨觀是由上而下把整個股市都買下來;微觀則是只有在你能理解與掌握個別股票,並且預期報酬能勝過大盤時,例如10%,才有必要主動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