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不再來和《12日》的第10日(上)

2023/05/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黑夜不再來
  《12夜》的黑夜,半分浪漫,十一分半是愛情拉扯的陷阱,一旦任何一方玩起扯大纜,誰都不想墮進深淵,只是一場好勝的愛情遊戲。同一把尺放在《12日》,Jeannie(鄧麗欣飾)跟Simon(馬志威飾)都是輸家,因為劇本早在首十分鐘的定局入面,《12日》已經拍了性事和婚宴。角色一旦踏入婚姻,賭注比愛情大,犧牲的恐懼更大;若要量要計《12日》,姑且換一把軟尺,方才計較到刁鑽的問題。
  前作的故事為期一年,《12日》則長達十年,然後把夜換成日,削減了黑夜的感性,放大了白晝的理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故事鑽爆了白領一族的工作壓力,所寫的是力爭上游的打工仔和婚姻的失衡。打工仔是被差遣的,人生是主動選擇的,透過對不同時期的反省,得出不同的選擇。十年的故事,令觀眾得出反省,但 Jeannie 偏偏選擇困獸鬥,與觀眾期許相違背,愈看愈駁故。她究竟是擇善固執,抑或冥頑不靈?
第一、二章之別
  Jeannie 愛得深沉又固執,為「折腰」而備五斗米,卿卿我我,分秒必爭,才不會浪費時間與情人閒逛超市。真正的心機,莫過於無需對方動半點腦筋,正因如此,她服侍的不是 Simon,她服侍的是愛情。
  在沒有鋪排的開局下,單刀直入,觀眾未必對偏激的角色照單全收。再者,Simon 在風雨交加之下登場,要令觀眾進入這段錯愛的故事,大概該補充的鏡頭是 Simon 在遠處看見 Jeannie 狼狽前行,然後腳步躊躇到半路會合,更顯女方照顧和遷就男方的人設,符合第一日的章節主題。順藤摸瓜,令人明白女方甘願餵飽對方,誰管別人白眼。林愛華不單止把女方寫得偏激,Simon 誓與草根斬纜,沒有試當真,說一做一,躍身中產的又有多少人做得到?真有那麼容易離地,那就不寫實了。
  對比兩部作品的首兩章,前作由「分手」到「分手」,新作則由「性事」到「婚事」。一比之下,林愛華之前刻意淡化性的激情,甚至把張燊悅設下的出軌陷阱,插叙到第二夜的中後段(她與陳奕迅正式分手之後)。新作不贅情情塔塔之事,極速把性事和土地問題與婚姻掛勾。對於這種想法,視為林愛華的世故也好,視為年青人為勢所迫的早熟也好,畢竟香港前景不及昔日境況,現實考量也是時代的核心價值之一。不過,林愛華有兩點寫得太辛辣了;第一,陳湛文作為功能角色,瞧不起老表的婚姻,輕視花嫁之照,仍能輕浮無信,實在恐怖。第二,對於那顆好意頭的生雞蛋,於婚宴上用作馬戲表演之用,適婚的兄弟姊妹們都知道是煮熟「死掉」的雞蛋,無生之慾。若輕信表面對白,但願是幸福的;若莞爾而笑之,是具祝福他人之能。
男人的焦慮,都放在女人其他男人之上
  原題在《12夜》的第五夜,是寫男人的「尊嚴」,《12日》則從第一日開始,逐漸把男人的焦慮愈描愈黑。由茶餐廳伙記翻白眼,到老表藐視婚姻,再以上司強尼的矛盾情況正式點題,一步一步把 Simon 推向大男人主義。強尼一例,使得 Simon 知道婚姻隨時拖垮事業,更知道自己只有成功,別無選擇。大男人主義成功的背後,是焦慮失敗。因此,愈渴望成功的婚姻,愈墮進焦慮的關係。尤其跟大老闆打高爾夫球的場口,與其說男方看不起女方當空姐一職,不如說他焦慮女方講錯說話。始終在職場之中打交道,實在知人口面不知心,容不下半點差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會員
30內容數
錫洋,香港90後影視工作者,業餘影評人。 文青無門,學棍不足,腥羶色有餘,愛好黑色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