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甄口試》必須知道的10件事!(第一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壹、精彩的口試來自紮實的教學省思
通常口試委員會從多個面向內容來了解考生擔任一位老師適不適格,諸如人格特質、課程教學、專業成長、班級經營、親師溝通、行政配合、危機處理等面向。平時代理代課的考生要能說出深刻的內容,就在於認真的教學工作及省思,更不能關在自己的「班級王國」,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去瞭解、探究別班及行政端發生的任何教育問題,尤其善用換位思考,自己遇到了應該如何處理,最好把所思所想整理成口試答案。
再者,網路上有不少樂於分享教甄題目的上岸者,考生可以下載近年來各縣市口試考古題來分門別類,作為實際教學工作外補遺之用,更能健全口試的準備。而應屆考生更要多多請益實習輔導老師,深挖寶貴的實務知識,來補強自己教學經驗的不足。
以下列舉二位有紮實的教學省思,才有精彩深刻的回答。
題目一: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是孩子面對未來多變的生活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在自然課,我會透過以下幾個方法來提升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第一,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中總是有積極發言的孩子,也會有參與度極低的小孩,因此我會鼓勵平常不發言的孩子多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論對或錯,只要說出來,都會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第二,建立討論氣氛。課堂中我會盡量以拋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像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或是你的理由是什麼,因為我認為思考是科學探究中最重要的部分,讓學生透過討小組論分享想法,除了可以訓練口語表達以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
第三,落實探究式教學。透過規劃實驗到操作實驗培養孩子面對問題的探究能力。像是在電磁作用單元中,我請學生以小組討論思考增加電磁鐵磁力的方法,並根據提出的變因設計實驗去驗證她,再透過實驗數據反思在實驗過程中有那些需要調整的地方,最後進行歸納總結,我發現孩子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習動機提升了,也更熟練自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因此,鼓勵孩子說出想法、建立討論氣氛、探究式教學是我提昇孩子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方式。(何昕儒)
題目二:你認為現在的孩子最缺乏哪三樣東西?
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活在舒適的環境中,享受豐富的物質資源。但在心靈及態度方面卻缺少了最重要的東西-
第一,是生命中一條彈性適中的橡皮筋。擁有足夠的彈性,但也懂得在限度內保持自律。我看到一些家境不錯的孩子,在學校一整天的學習後,還有不同的才藝班要參加。看似豐富的生活卻令孩子感到難以喘息。這個現象警惕了我,讓我時常反省自己的教學是否扼殺了學生的思考?因此我會預留空間讓學生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效,練習如何在一段時間內安排學習的進度。避免把學生所有的時間都填滿。
第二,是一把心靈的修正帶。代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塗上了修正帶,代表原諒他人的錯誤,也可以是修改自己某些能更進步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由孩子自發地採取行動,因為現代孩子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規範要遵守,雖然訂定規則是希望減少犯錯,卻也剝奪了孩子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導致許多學生遇到問題時只期待老師或家長介入處理。因此我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嘗試錯誤,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當學生面臨衝突或挫折時以引導取代介入,讓他們培養溝通、換位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是能夠發掘知識的篩子。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別說孩子,就連大人都習慣依賴萬能的手機與電腦。各種懶人包、考試攻略和讀不完的參考書,有多少資訊是經過自己真正思考而獲得?教育並不只是教會學生已知的事物,也要培養自我學習、探索未知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會給予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運用已知探索未知,透過討論、訪談、合作等方式產出成果,享受發掘知識的過程。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孩子最缺乏哪三樣東西:生命中一條彈性適中的橡皮筋、一把心靈的修正帶、能夠發掘知識的篩子。(曾少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柯明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關教師甄試,可以事先準備的就應該全力以赴,因此在準備期間應筆試、口試、試教三管齊下,以終為始,規劃進度,嚴格落實時間管理,必有歡欣收割的高光時刻。 本文要強調的是口試準備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練習。以下十件必須知道的口試「眉角」,可以讓考生檢視從準備口試練習到進入口試考場這段路程,有得心應手的方向感。
有關教師甄試,可以事先準備的就應該全力以赴,因此在準備期間應筆試、口試、試教三管齊下,以終為始,規劃進度,嚴格落實時間管理,必有歡欣收割的高光時刻。 本文要強調的是口試準備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練習。以下十件必須知道的口試「眉角」,可以讓考生檢視從準備口試練習到進入口試考場這段路程,有得心應手的方向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國中會考剛結束,然後在網路上就可以時常看到“請教暑假要先修高中課程,有推薦的教材或書籍嗎?”類似的提問出現,每次看到都只能搖搖頭...孩子,當你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可知道其實你的學習已經走偏了嗎? 伸手牌、撇責任、求速成的不良心態,你是哪一個?
Thumbnail
教導孩童如何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遇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來啟發孩子思考解決方式,並進一步引導他們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問題。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國中會考剛結束,然後在網路上就可以時常看到“請教暑假要先修高中課程,有推薦的教材或書籍嗎?”類似的提問出現,每次看到都只能搖搖頭...孩子,當你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可知道其實你的學習已經走偏了嗎? 伸手牌、撇責任、求速成的不良心態,你是哪一個?
Thumbnail
教導孩童如何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遇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來啟發孩子思考解決方式,並進一步引導他們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問題。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