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B細胞淋巴瘤,標靶藥物精準治療

迎戰B細胞淋巴瘤,標靶藥物精準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王崇銘醫師

我們體內的淋巴細胞負責免疫功能且遍佈全身,可以對抗入侵的病原體,當淋巴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形成腫瘤,就稱為「淋巴瘤」。

淋巴瘤全身各處都有機會出現,且會侵犯其他器官。

患者可能在頸部、腋下、鼠蹊摸到異常腫大的淋巴結,也可能出現發燒、盜汗、咳嗽、體重減輕、全身發癢等症狀。若侵犯至骨髓、神經系統、或其他器官,則會出現貧血、腹痛、頭痛、嘔吐、癲癇、骨頭疼痛等症狀。

淋巴瘤可分成兩大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台灣,大部分淋巴瘤患者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據癌化細胞種類不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又可區分B細胞、T細胞、NK自然殺手細胞等分類,其中以B細胞淋巴瘤較為常見。

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醫師會根據淋巴瘤的類型、惡性高低程度以及患者年紀與身體狀況,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研究發現,B細胞中具有BTK酵素,是一種酪氨酸蛋白激酶,BTK酵素與B細胞的發展有關,能夠促使B細胞增殖、成熟、分化,因此便針對BTK酵素研發出標靶藥物。

利用BTK抑制劑可以抑制BTK酵素的活性,進而抑制B細胞淋巴瘤的增殖並誘導凋亡,但較不會對正常T細胞和NK自然殺手細胞造成影響。

BTK抑制劑已被運用於多種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例如被套細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邊緣區型淋巴瘤MZL、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有助提升治療成效。

BTK抑制劑相較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的作用機轉較專一;而新一代BTK抑制劑,經臨床實證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淋巴瘤的症狀表現變化多端,且缺乏特異性,而容易被忽略。大家要留意燒、腫、癢、汗、咳、瘦等警訊,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迎戰B細胞淋巴瘤,標靶藥物精準治療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1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