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消化完《怒嗆人生》帶給我的能量:它一齣好劇,除了網路上吹捧到爛掉的「A24出品,必屬佳作」外,高品質的劇本、整體戲劇的質感、令人驚艷的演員表現、句句直球對決且寫到心坎裡的對白,實在是非常痛快!
它所承載的核心本質,旨在探討現代人的「存在價值」。因為我們都是窮極一生想要找到存在的意義,但很少有人真的在步入黃泉之際找到答案;《怒嗆人生》正是呈現了你我日常生活中疲於奔命,但逐漸迷失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讓觀眾緩下腳步好好反思的空間,去思考我們為何要活著。
《怒嗆人生》的故事從一宗路怒事件開始,描述在洛杉磯經營地方營造商事業的男主角丹尼(史蒂芬連),與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女企業家艾美(黃艾莉),兩人因行車糾紛從此冤家路窄、一仇報一仇。他們倆用盡各種方式互相傷害,使對方難堪,甚至影響到他們各自的家庭、工作和生活。
正因為它的劇情貼近生活,各種細微末枝的事件,總有一天會因為蝴蝶效應而影響日後的我們;因此,十集的篇幅,劇情前後都有相當綿密的呼應,任何的小細節都有可能成為後續劇情的引爆點,讓人在觀賞時不會感到拖戲。每集總是收斂在令人耐人尋味的地方,讓人持續想要追下去,紮實、精彩、充滿反思的餘韻。
「我去看了心理醫生,他開抗憂鬱藥給我,但只是讓它靜音而已;就像是把聲音關掉,但它還是繼續播放。」
劇中的每個角色皆非完人,但我們這個社會總是在無意之間期盼完美之人:完美的受害者、完美的加害者、完美的丈夫、完美的妻子、完美的哥哥、完美的婆婆、完美的老闆、完美的員工;這讓劇中每個角色都「很累」。
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卻似乎又嚥不下那口氣而繼續在困局中打滾;每每告訴自己「這樣就夠了」,但總是做得不夠,甚至製造更多麻煩讓自己更累。或許觀眾會說「何必?」或許也會說「算了啦」,但試想這些鳥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真的會這樣「算了嗎?」
「說實話,我討厭假裝我什麼都不討厭。我討厭工作,真希望我能整天無所事事,不用擔心錢的事。」
有趣的是,《怒嗆人生》乍看之下彷彿搭上近期好萊塢的「多元族群」風潮,以為會圍繞在亞裔族群的家庭或文化;但其實不然,它反而直接描寫一般美國社會普遍面臨的階級差異,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醜態,亞裔族群的種族歧視反而輕描淡寫帶過。《怒嗆人生》似乎在這「政治正確」到極端狀態的時代,成為特別又難得不訴求濫情的作品
很愛劇中幾句看似抱怨,但往往反映現實殘酷地台詞:
「你有沒有注意到,只有有錢人才會覺得錢不重要?佛祖之所以是佛祖,是因為他是王子,對吧!他有東西可以放棄。」
是呀!那些沒有東西可以失去的人,才會拼命抓住他所擁有的一切;反觀那些無所謂得失的人,本來就站在不一樣的起跑線,沒什麼好失去的。但現實是,人的慾望無窮,資源有限;那些需要資源的人沒資源,本來就有資源的人反而有源源不絕的資源。
我也特別喜歡影集中段加入宗教元素,回扣到存在主義探討以人為本的概念,讓主角在失意之際有個避風港;但教會仍舊是由人所組成,原本看似幫助他人的神聖殿堂,也最終因為人的原因而變質。
「一切都會消失,一切都不會留下,我們只是吃著自己尾巴的蛇」
不斷在憤怒、遺忘、平靜,又遇到憤怒之事爆發,進入到下一個輪迴;彷彿永無止境的死胡同,正是每個人都在掙扎的情況。
影集的結局用了相當超現實的劇情,讓兩個主角放下紛擾;但諷刺的是,竟然是在被強迫關機的情況下發生。當進入到所謂「文明」社會後,依舊要面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或許仇恨、憤怒、悲傷、後悔的無限循環,只能在真正傾聽彼此內心之際才能結束。
這很不簡單,對吧?
《怒嗆人生》也很不簡單。
願世上的總總紛擾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