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面臨嚴重的缺電問題,台電公司為了維持供電穩定,不惜啟用核電廠內的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組,作為用電尖峰及大型機組跳脫時的支援電力。然而,這些發電量卻未被納入電業年報,形同「黑電」。監察院日前提出糾正案文,要求台電改善管理,並公開氣渦輪機組的發電資訊。台電則反駁稱,氣渦輪機組並非核電,一年本就可發電720小時,不須載明於年報中。這種說法是否合理?氣渦輪機組的頻繁使用是否反映出台灣供電的危機?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氣渦輪發電機是一種利用高溫高壓的氣體推動渦輪旋轉,進而驅動發電機產生電力的設備。它的優點是啟動快速、靈活性高、佔地少、可移動等。它的缺點是效率低、成本高、污染大等。國內每一座核電廠均配置兩部以輕柴油為燃料的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組,一部機組的裝置容量是4萬瓩。原設計是在核電廠發生事故、或因天災導致廠外電力無法供應核電廠使用時,用來發電以維持廠區正常運作、確保核安的救急設備。
根據環保署制定的《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緊急備用電力設施」(如氣渦輪發電機)係指單一機組年累積運轉時數不得超過720小時下,專用於供電系統跳電、限電期間或其他為維持供電系統正常運轉之機組。也就是說,氣渦輪發電機只能在特殊情況下才能啟動,不能作為常規供電的來源。
然而,分析台電的公開資料不難發現,過往在核一、二、三廠正常營運期間,全台氣渦輪機組的每瓩等效發電時數均低於10小時,年發電量皆未超過850萬度。但自從2014年12月核一1號機因政治因素而提前停止運轉後,此一等效發電時數開始明顯增加,2015年增加為175小時,年發電量突破1億1千萬度。2017年6月核一2號機也停轉後,每瓩等效發電時數達351小時,年發電量一舉來到1億8,353萬度;這一年,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總共出現104天,為歷年新高。至此,氣渦輪發電機啟動明顯已非因例行測試,而是在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供電警戒橘燈出現時,上線支援供電。
弔詭的是,2019年起台電不再公告全台氣渦輪機組的每瓩等效發電時數與年發電量,此番若不是監院的糾正案文,外界無從得知,即便日日都是備轉容量率高於10%的供電充裕綠燈,原來裝置容量不高的氣渦輪機組在過去近三年期間,依舊支援供電長達18個月。
台電公司可能會認為,只要不超過720小時的限制,就可以隨意使用氣渦輪發電機組。然而,這種做法有幾個問題:
- 第一,氣渦輪發電機組是為了核安而設計的救急設備,如果頻繁使用,可能會影響其可靠性和壽命。如果真的發生核電廠事故或天災,這些機組是否能夠及時啟動和正常運作?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核安問題。
- 第二,氣渦輪發電機組是一種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發電方式。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高達10元,需量競價的購電價格也是每度10元,明顯高於台電每度2.73元的平均電價。而且每度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高達0.8公斤,是火力發電的兩倍以上。這對於台灣的空氣品質和氣候變遷都有不利影響。
- 第三,氣渦輪發電機組的使用反映出台灣供電的危機。台灣目前仰賴火力發電約80%以上,但火力發電受到國際油價、天然氣供應、管路老化等因素影響。如果火力發電出現問題或不穩定,台灣將面臨嚴重的供電風險。而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也還不夠成熟,目前只佔約6%的發電比例,且受到天氣、地理、儲能等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核電是一種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的發電方式,可以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然而,台灣的核電廠卻因為政治因素而被迫停機或延役困難,造成供電缺口。
監察院的糾正案文揭露了台電公司的「黑電」問題,不僅要求台電改善管理,公開氣渦輪機組的發電資訊,也提醒了社會大眾關注台灣供電的現況和未來。台灣不能再依賴緊急備用機組或需量競價解套,必須儘早完成電源開發,並續用發電成本低廉的核電,才是同時解決缺電與降低營運成本的正道。同時,也要加強節能減碳的意識和行動,減少用電需求和環境負擔。只有這樣,台灣才能走向一個更清潔、更安全、更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收入 #存股 #投資理財 #賺錢 #財富自由 #投資 #台股 #股票 #退休 #金融 #財產 #發財 #被動收入 #上班族 #投資新手 #選股 #理財 #etf #00878 #0056 #0050 #stockmarket #stock #finance #2023
🎯我是股市鴿|鴿的方向只有一個
👍追蹤社群:IG每日成交紀錄|股市爆料同學會|Vocus專題|Vocus個人頁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贊助】🥐
📰今天的股市鴿新聞到此,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