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那些為了資本主義而犧牲的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自製設計圖,書籍圖源:博客來

自製設計圖,書籍圖源:博客來


「臉書就像是希望妳盛裝出席派對的姊姊,但不希望妳打扮得比她還漂亮。」——前Instagram高階主管

本書信息

圖源:博客來

圖源:博客來


書名: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作者:Sarah Frier
譯者:余韋達

類別:企業管理、科技、行銷、社群媒體、經濟趨勢、商業、資本主義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0/11/28



最初只是抱持想了解的心態接觸這本書,畢竟Instagram現今已深深觸及每個人的生活。

於2012年創立的Instagram,以視覺美麗、創意、藝術為理念,曾懷抱著讓世界的人們捕捉生命中美好片刻的初衷。但至今任何人都料想不到,那個擁有許多願景且單純的社群平台,現已成為商業功利與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Instagram的故事核心就是資本主義與自我的交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心血及看似成功的形象,大家願意付出多少。
——摘自《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前言

創辦人發明的「孩子」

本書前半段敘述許多關於Instagram創辦人及最初團隊的背景故事,也許像是在看歷史課本,但我認為敘述這些前期內容是對未來他們所開發「產品」的鋪陳。

還記得Instagram的創辦人凱文.斯特羅姆,有著多科際的背景(擴及商管、工程),興趣也十分多元,因著他熱愛藝術,也曾經去歐洲學習有關攝影的技術。

能拍出高畫質的工具並不是好藝術的必備條件,也不是技術越複雜的東西就一定越好。「你必須學著愛上不完美。」斯特羅姆的攝影老師說。
——摘自《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我想這是本書要大家警醒自己的第一個觀念。隨後,抱持著想要向大家呈現美麗世界風景的斯特羅姆,找到了他相當信任的工程師——麥克.克里格,募資許多創投家投資他們的「計畫」,也就是Instagram的前身。

後來,有別於當時社群巨頭「推特」及「臉書」的文字形式,Instagram帶著獨創的照片貼文模板,結合科技和攝影師的調色技能——濾鏡,誕生於專為手機APP所打造的市場。更意外的是,當時以電腦社群平台為重的臉書,未曾想過這人數寥寥無幾的團隊,竟會成為他們未來的威脅。

「孩子」們的發展

我在本書領悟到一件非常真實的事情,所有商業產品、品牌,或企業文化,都會深受其創辦人個性的影響,就好比人類小孩會學習家長的行為,發展出和父母相似的價值觀一樣。

斯特羅姆的性格注重「品質」,他鍾愛品味人生,體驗各種不同的興趣(調酒、攝影等),且完美主義的他,做事情傾向思考:「我要如何做到最好?」

而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野心及企圖心強,重視「效率」,會為了創造的更大的願景而堅持的偏執性格,造就他做事傾向思考:「我要如何贏過其他人?」

相比之下,兩位創辦人所創立的產品及企業文化,都會擁有跟他們一樣的特質或詬病。

「孩子」們的行為準則

祖克柏希望臉書成為「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絡」,連結世界各個角落。對於平台治理採取盡量不干預的政策,為了希望臉書不斷成長獲利,透過許多分享、連結帶來更多流量以保護臉書在社群平台霸主的地位。但也因為如此,他們擷取許多用戶的隱私、忽視用戶權益及用戶真正的需要,導致後續一連串問題,包含失去了用戶的信任。

而斯特羅姆堅持不添加「分享」的功能,他希望Instagram能保持原創內容,以激發創作意願。Instagram團隊也習慣透過維持與用戶的關係,提供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主動呈現Instagram期望打造的世界——有趣、美麗、有價值給他們。

治理方針引發的爭議

後來,臉書成為新聞、政治對話的集散地,透過新科技的演算法,以用戶的停留時間與點擊,來推估用戶可能有興趣的內容。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臉書對於收入來源「廣告」的門檻非常低,導致在臉書很多的低品質廣告,甚至是釣魚標,不停推播在用戶的動態消息,也曝光那些娛樂大眾文化的粗俗品味,造成廣告與內容的向下競爭。

這些Instagram所迴避的事物——超連結、新聞、瘋傳內容、邊緣故事——讓臉書與用戶之間的關係變得廉價。
——摘自《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Instagram訴諸的本身就不是大幅的使用時間成長率,他們認為和平台上的知名人物打好關係才是幫助品牌的成長。因此在之後臉書因演算法被控訴操弄人性時,Instagram的使用者人數蒸蒸日上。不過隨著時間過去,Instagram也漸漸浮出弊端:人們利用Instagram出名,只要粉絲多就會收到許多商業贊助,成為網紅並讓人一夕致富。許多人為了追逐利益,扭曲Instagram所設定「美好世界」的指標,將之轉變為功成名就的工具。

社群媒體不只會映照出人性,也透過在產品設計所嵌入的獎勵機制,變成定義人性的一股力量。
——摘自《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漂亮、有趣的照片框架了人們對於「美」的認知,給一般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產生無形的壓力。人們會為了討別人喜歡而放棄自我,運用更多的科技產物,過度修飾、形塑成別人期待的產品,也犧牲了自己期望的人生。

姊妹相依?

過去,祖克柏面臨臉書發展的困境,以及眼前競爭對手的威脅,他認為花錢將潛在對手納為己有是最有效的方法。那時的Instagram對臉書來說還不足以成為威脅,祖克柏用「獨立經營」的條件成功說服斯特羅姆以十億價碼賣出他的心血。確實,當下的Instagram為了存活而費盡心思,不斷向創投家募資金錢開發產品,但也隨著用戶數變多,人力匱乏。臉書的邀請彷彿成為了Instagram的一盞明燈,幫助Instagram快速度過了創業會遇到的瓶頸。

臉書就像很會照顧人的姊姊,協助Instagram避免走很多冤枉路,而在姊姊的庇護下,妹妹茁壯的成長,也越來越好。但來自不同家庭的姊妹,真的能互相共存嗎?

我想以祖克柏的個性,應該一山不容二虎吧。

跌落神壇的臉書 vs 爬上舞台的Instagram

後期臉書幾乎失去了用戶的信任,除此之外許多競爭對手也變得更強大,例如:Snapchat、WhatsApp等。面對同樣危機,臉書依然可以像過去收留Instagram一樣再次收購這些公司,但並非每個創辦人都會同意。臉書曾提出三十億(遠比Instagram高)的天價欲收購Snapchat,但被其創辦人堅定拒絕。

面對現今幾乎可以獨當一面的Instagram,臉書卻在此刻要求Instagram必需將其經濟效益及名聲轉嫁給它,而這些斯特羅姆都乖乖遵守了。但祖克柏也意識到Instagram的成長,以現在臉書的沒落的現況,是很快就會被追上的。所以他也相對採取打壓Instagram的行動,例如:對Instagram的不公平待遇、拔除臉書所有在Instagram上的支援。

當斯特羅姆越是希望他的產品能更好,並解決此時Instagram迫在眉睫的問題時,就越是受到上層打壓而感到沮喪。他認為,他需要的僅不過是獨立且互相信任的空間,可現在他卻無能為力。

吞噬於臉書家族

「一切都在十億之時灰飛煙滅。」——前Instagram高階主管

或許最後斯特羅姆終於明白,一間公司不可能有兩位執行長的共存,若他希望Instagram能越好,就越不能繼續待在這裡。所以在取得共同創辦人克里格的共識下,他們決定離開Instagram。

至今,Instagram跟其他被臉書收購的應用程式一樣,成為了「Instagram from Facebook」,沒有了創辦人的Instagram,任由臉書從中獲取利益,成為協助了臉書霸權的工具。

以往堅守初衷與自我原則的Instagram,現由斯特羅姆信任的前臉書員工莫索里職掌,擔任「Instagram負責人」一職。或許他會努力傳承原創辦人的意志,持續守護Instagram。但任何人都知道,臉書在祖克柏眼裡比任何收購的公司都還重要。


讀者後記:Instagram為人類帶來的影響力

看完此書,心中的疑惑也慢慢獲得解答。或許這些創辦人們只因一個單純的動機:娛樂活動可能發展生意,而發明了諸如此般「人類的福祉」。

也許祖克柏不壞,他是一位很好的商人,但基於資本主義下的產物,若因獲利而蒙蔽雙眼,帶來的會是失去真實的世界;科技本身不壞,是人性及資本主義導致人類想追求更多而造成失序,社群媒體善於放大這種人性,且將之展演給其他人。

那些過著值得拍照上傳Instagram生活的人,也成為那些沒有生活可言的人,獲得娛樂與逃避的來源。
——摘自《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相信科技帶來的體驗及影響力並非絕對必然的情形,而是開發者對於產品及塑造用戶的行為所做出的一系列決定。

而透過Instagram這樣的故事,正提醒著眾人:比起必須背負社會責任的既得利益者,真正在獲利中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這群用戶們。

內容總結
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
4
/5
avatar-img
23會員
19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賦予了生活的意義,一篇篇道出日常的感動。 在此,可以看見莫莫對周遭事物的想法,也能對她的成長歷程一探究竟…… 書評、影評、旅行、美食、個人成長及文字創作,雜七雜八、應有盡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