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0.是非對錯的判斷是根據道理還是假設前提?《底層邏輯》第一部 - Aileen

2023/08/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80《底層邏輯》第一部的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EP80. 是非對錯的判斷是根據道理還是假設前提?《底層邏輯》第一部 - Aileen 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EP80. 是非對錯的判斷是根據道理還是假設前提?《底層邏輯》第一部 - Aileen - TOGETHER 一起讀 | Podcast on Spotify

大家好,歡迎來到Together,一起讀,我是Aileen。

今天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不知道你有什麼計畫呢?還是現在的你正好在出遊的路上?帶著期待出遊的心情出門,還可以順便聽聽說書的Podcast增加一點不一樣的觀點,感覺很充實。其實在開始我們自己的頻道前,我自己也很喜歡聽說書,一方便是增加自己不同書類的廣度,二來就是想快速知道書裡的重點再決定是否購入,最後就是聽聽看別人跟我不一樣的重點擷取或是觀點以增加自己對書中的理解。不知道正在聽的你,決定花這個時間選擇了我們,是想收穫什麼呢?希望你可以留言或寫信跟我們分享給我們一些指教跟火花。其實剛剛的問題可以是我的市調內容,同時也可以是正在聽的你值得好好思考選擇背後的原因跟期待。而其實這個背後原因與期待的思考就是你的邏輯。

最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生活中總是充斥著邏輯兩個字。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提問,不論是小到家裡晚餐備餐的順序、大到公司工作流程的優化,其實都是有個邏輯的軌跡可循的呢!所以說~邏輯是不是超重要的?!不對,應該先問,邏輯是什麼?邏輯 Logic,又稱理則、論理、推理、推論,是有效或正確推論的研究,更廣泛地來說,邏輯是對論證的分析和評估。

這次我們就要跟你開啟新的一本書,『底層邏輯』。這本書的作者是劉潤,他是中國著名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前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曾任和現任騰訊、百度、海爾、恒基、中遠國際、五源資本、康寶萊、尚景家居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暢銷音訊課程有:《5分鐘商學院》、《商業洞察力》等,並著有多本暢銷書籍。而五分鐘商學院的線上課程著重的就是每天五分鐘,就可以學習到傳統商學院要花兩年時間及幾十萬人民幣學費才能擁有的商業知識。在書中,劉潤提到當年在五分鐘商學院正式上線的24小時內,即有7000多人訂閱,一年後的訂閱數達到了14萬,但他並不希望這只是做一年就結束的事,而是可以延續下去的事,因此在課程中,他也講述了一些商業的底層邏輯,而誕生了這本書。

開始這本書以前,先跟大家聊一下什麼是底層邏輯?書裡作者對底層邏輯下的定義就是,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好像有點抽象,舉實例來說,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選擇很多,但背後的核心思想應該是相同的。就像是我自己的時間分配、工作順序、事情輕重緩急這些不同事物間,共同點就是以家人為第一順位。我的底層邏輯就是以家人為出發點思考每件事情的安排及選擇。這本書分成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將由我來跟你一起讀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第二部分將由Lewis跟大家談談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第三部分由Stacy跟你們聊聊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第四部分由Chen來說說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而第五部分將由Paula來跟你說說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我們將帶著你一起跟劉潤來看清世界的底牌。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在第一章我們會先提到對錯觀,接著才會提到邏輯這件事。

在一開始,劉潤便提到了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三種的對錯觀,分別是法學家的對錯觀、經濟學家的對錯觀及商人的對錯觀。也許你會認為你又不讀法律、我也不讀經濟、他更是不經商,既然我們不懂這些特定的專業,為什麼每個人還會擁有這三種對錯觀。其實,這三個對錯觀很簡單,引用書中的問題,壞人A騙了好人B進入C沒有鎖門的工地,不幸的,B失足了。這是誰的錯?在法的觀念上,就是A的錯,因為證據顯示A拐騙,但在經濟的觀點上是C的問題,因為在大環境中,要避免B不被騙的成本比規定C要守規矩來的容易,因此經濟的觀點上會評估社會總成本。但還有一個商人的看法,商人的觀點是B的錯,你沒聽錯,B被騙還失足,現在還要被究責,但就是B才是這個故事真正受傷的人。不論ABC三個的責任歸屬,B失足是無法重來的,是最大利益損傷者,所以在商人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B應該要責怪自己。一個問題三個觀點,是否很有趣?其實在讀到這一個單元的時候,我突然理解很多時候政策的推廣、方針我不認同,但其實背後有其思考的邏輯,只是可能邏輯的切入點與我的觀點不同罷了。畢竟每一件事情的發生,我們可能同時站在不同的對錯觀上,也有可能僅擇二或擇一。繼續引用上面的問題,如果今天B是你的家人,那你又會如何認知呢?你有發現位置不同角度也不同了嗎?這便是關呼了人性、道德及法律的多面向了。人性涉及兩個重點:生存跟繁衍下一代,而道德則是因群居衍伸的社會屬性而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範,像是感恩、寬容。那法律呢?有趣的是劉潤定義法律為社會規範中的底線。我覺得這個比喻蠻恰到好處的!作者表示:人性來自於自私的基因、而道德是為了群體繁榮而達到的社會契約但常常是反人性的,而法律則是維護群體存在的道德底線。你是否有思考過人性、道德、法律看起來有衝突,卻又息息相關。

討論了是非、討論的人性,最後再繞回來邏輯這件事。書裡面提到了很多理論,例如是亞當史密斯提出的看不見的手,他認為看不見的手是個體推求私利的行為,反而促進集體利益最大化,是否覺得很饒舌?講白話一點,賣家賣燒餅油條給你,不是因為怕你餓到,是因為怕自己餓到或是把食物賣給你,他才能賺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這是了為了自己而利他的假設,但你認同商人真的有把利他這件事當成他賺錢的前提嗎?如果是的話那黑心….食品是怎麼一回事?再來就是馬偕爾的供需理論,他認為價值不是靠勞動創造而是靠用戶的需求決定,因為供需關係會決定了最終的價格。當然這個的前提是其他要素不變,像是不可以性別歧視、不可以有內心崇拜等因素考慮進去。這邊就簡單提兩個書上的例子,但這本書可不是經濟學相關,這兩個例子主要是想告訴讀者每個理論都有其前提。但很多時候我們在問題推演的過程中是專注於過程而忘了前提。而這個前提往往才是我們的邏輯,那些推演出來的理論都是建立在部分假設下。

就像我決定今晚要健康一點,所以要飲食清淡並且去健身房運動一小時!但前提是~不加班、不被工作壓垮。我理想健康的生活是建立在工作許可的情況下,因此我的前提是工作優先。你呢?做每個選擇的前提是什麼?你內心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呢?下一集,將由Lewis跟大家一起讀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已經很燒腦了,居然還要再考慮底層邏輯,快來聽聽書裡賣什麼料~今天的內容希望你喜歡!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請給我們五星好評且推薦給你身邊也喜歡閱讀的朋友,也歡迎留言寫下你對這集的想法與意見,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美好的一天,together一起讀,與你下次見。

TOGETHER 一起讀
TOGETHER 一起讀
我們是一群熱愛閱讀的人,希望透過我們的選書,讓喜歡閱讀的朋友能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書籍,在這個強調速讀的時代裡,我們會以慢讀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一本書的精華與觀點, 讓我們一起讀,一起找答案。👉ApplePodcast、Spotify搜尋:TOGETHER 一起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