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3. 生活中最大的挑戰的是人?來聽聽這集吧《底層邏輯》第四部-Chen

2023/08/0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此為Podcast說書頻道【TOGETHER 一起讀】EP83《底層邏輯》第四部的文字稿,建議可以搭配音檔效果更佳:

👉ApplePodcast:TOGETHER 一起讀: EP83. 生活中最大的挑戰的是人?來聽聽這集吧《底層邏輯》第四部-Chen on Apple Podcasts

👉Spotify:EP83. 生活中最大的挑戰的是人?來聽聽這集吧《底層邏輯》第四部-Chen - TOGETHER 一起讀 | Podcast on Spotify

大家好,歡迎回到Together,一起讀,我是Chen,上一集Stacy與大家一起讀《底層邏輯》第三部,如何從人,變成超人的個體進化邏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開始量身打造超越自己的計劃了?這一集我們將一起讀《底層邏輯》第四部,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人是群體動物,不論是生活或工作我們都需要跟他人溝通,合作,但我們常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或者害怕跟人相處,我之前問過很多人,覺得工作上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他們都回答:人,至今我沒聽過第二個答案XXD 包括我也這樣認為,我想不斷地學習如何與人溝通、相處,也是一件活到老學到老的事,因此不論你現在是幾歲,都讓我們開始這段新的學習之旅吧!這一集我會挑三個重點與大家分享,分別是:透過黃金三問建立有效溝通、洞察事物的本質就是會打比方、以及守住邊界,我認為只要能掌握並實踐這三個要點,不論是在工作溝通或人際相處上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讀下去吧!

第一個重點是透過黃金三問建立有效溝通,我們描述一件事情時通常會有三個角度,分別是: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大多數人與他人溝通時常會混淆what、why、how的用法,以致雙方常在陳述一件事情時「雞同鴨講」,作者就說他曾經在上課時問他一位學員:「你的公司是做什麼的?」,這位學員想了一下,回答說:「我的公司能夠幫助合作夥伴用最快的速度賺到更多的錢」,在場的人都是一頭霧水,不清楚這位學員想表達的意思,原因就是在我們剛說的,這位學員在回答問題時,混淆了what、why、how的用法,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回答會讓我們想表達的與對方想聽的有落差,或者對方無法理解我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因此將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黃金三問區分清楚,對個人的思考表達會有很大的提升,也能讓我們在與他人陳述事情時做到真正的有效溝通,那如果有個人開了一家公司,我們要如何利用黃金三問,也就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來問他問題呢?我們可以問他:「你們公司是做什麼事情的?」,他可能會回答:「我們公司是做冰淇淋的」;你問他「你們公司為什麼可以做得很好?」,他可能會回答:「因為我們用的原料比別人好」;最後則是問他「你們公司是怎麼做這些事情的?」?而他可能會回答:「我們透過分銷商,最終賣到客戶手上」,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聽的人不但知道對方問的是what、why還是how,也能在表達時同樣用黃金三問來回答,當我們所表達的和對方想聽的相互匹配時,溝通才是有效的,另外黃金三問不但可以用在人際溝通上,也能成為我們的生活哲學,讓我們做到知行合一,什麼是「知行合一」?這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的學說,這個學說叫心學,主要是反對當時以朱熹的理學為主的讀書風氣,當時讀書人傾向讀透一本書來理解世間真理,但長久下來會產生一個問題,也就是遇到問題時會淪為紙上談兵,沒有真正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王陽明的心學提倡知跟行是一體兩面,兩者無法分離,而且同時並行,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如果說知是what,知道是什麼;行是how,知道怎麼做,那why,為什麼就是知跟行的核心,一個人只有理解why,才能找到他所面臨的真正問題,舉個例子,應該每個台灣人都有過為了大考不斷做各種小考、模擬考的經驗,我們很多人都討厭這樣的考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知道why,為什麼要考試?沒有動機就沒有動力,很多人可能會說考試是為了取得好名次,考上好學校,但這是結果(what)不是目的(why),人的心理往往有更深層的情感驅使我們想做某些事,如果我們找不到在考試背後的情感驅動力,就算我們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要怎麼做題目?也會因會跟自身情感有很大的衝突,很難保有熱情,堅持到底,因此當我們遇到問題或要了解一件事,只有真正理解what、why、how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我覺得這個觀念也跟Aileen在EP48《先問為什麼》這本書提到的黃金圈理論很像,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的話也可以聽聽喔。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洞察事物的本質就是會打比方。在現代社會中,社會運作和知識體系日益複雜,如果我們能夠「把複雜事情簡單說清楚」,不僅能讓他人更快理解我們的意思,也能夠檢視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事物背後的運作原理,而打比方除了可以建立起雙方對同一件事的共識,減少認知落差外,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洞察事物本質的標誌。那要會打比方要具備什麼條件呢?首先要具備洞察複雜、陌生事物的本質;再來是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最後是用大家都熟悉的事物解釋陌生的事物,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吼XD 我們這邊直接舉個例子,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米品牌,小米旗下有很多商品,從手機、電視機、掃地機器人、手錶、空氣清淨器,到日常用品,比如毛巾、床墊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如果要你來解釋小米是做什麼的?你會怎麼說?小米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劉德的回答就很有意思,他說小米做的是「遙控器電商」跟「烤番薯生意」,而烤的番薯是「生活耗材」,什麼意思呢?劉德提到,因為小米的智慧裝置都有互聯的能力,只要透過一個App就能統一控制,這個App就相當於所有小米智慧裝置的遙控器,而「烤番薯生意」指的是不高科技也不智慧,甚至就是一些日用品的產品,比如旅行箱、毛巾、床墊這些,劉德說會開發這些商品的原因是因為小米的用戶人數很多,到了2017年時已經有5億多用戶了,其中4億是活躍用戶,這些用戶除了需要小米手機、智慧手環等科技產品之外,也會需要一些日用品,與讓把這些流量白白流失,不如將這些流量轉換成營業額,就像一個火熱的爐子,在它的熱氣散掉之前,藉由一些餘熱來烤番薯,至於烤的是那些番薯呢?劉德說這些番薯是「生活耗材」,劉德認為像毛巾、襪子這些耗材是標準化,差別小而且每個人都會用到的產品,這個市場的需求很大,比如中國人每年都會用1~2條毛巾,14億人可能就會出現140億條毛巾的年增量,既然存在這麼巨大的市場,這個行業完全可能出現一個巨頭,因此小米瞄準了生活耗材的市場,劉德用「遙控器電商」、「烤番薯生意」跟「生活耗材」這些我們熟悉的比喻解釋了小米的商業邏輯,除了讓我們快速理解小米這個龐大複雜的公司背後運作原理之外,也說明了他對小米運作的透徹程度,這也讓我想到我們Podcast的每個夥伴都在持續學習精進的,當我們準備每一集的說書時,都會反覆地確認說書的內容是不是能讓人聽得懂,並在上架前請同伴給予建議,講話要讓人聽得懂,把複雜的事物簡單說明白,考驗的是一個人是否真正理解一件事,就像愛因斯坦曾說過的:「如果你沒辦法簡單說明一件事,就代表你了解得不夠透徹」。

第三個重點是守住邊界感,什麼是邊界?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跟朋友聊天時,會因為熟悉度而有不同的物理距離,如果雙方不熟悉的狀況下,有一方走得近一點,另一方就會本能後退,這就是邊界感的驅使,因為作者是中國人,我覺得以台灣來說,我們更常把邊界說成是界線,另外作者提到,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你要知道,什麼是你的,什麼是他的,你在你的範圍作事,而他在他的範圍做事,如果要跨越邊界,就需要先徵求對方的同意,而邊界的分為實體物品的邊界跟無形的邊界,以實物邊界的越界來說,我們可能有一些家人或朋友,會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借走」我們的私人用品,而說是借,實際上也可能是東西拿走之後才被告知;而作者也說,比起物品比較好界定所有權是誰的,時間、隱私、權利這些因為相對來說比較無形,往往是最容易被越界的,比如主管會在員工下班後傳賴交辦工作事務,這件事實際上已經是對員工時間的越界了,又或者我們也有可能因為在公司開會討論一件事時,對主管的決議不滿而堅決反對,這時候我們的行為可能就越界了,因為發表建議是員工的權利,但做決定是主管的權利,大家要分清楚各自有什麼權利,你可以參與討論,發表建議,但如果主管最後沒有採納你的建議,你也要接受,因為,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可以不同意主管的決定,可以不被主管說服,但是你要執行主管的命令,因為這是你的工作職責,討論的時候你可以充分發表意見,但是一旦主管做了決定,你就要執行,這就是邊界感,不論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很多摩擦和誤會,往往都是因為當事人對事物的界線模糊,進而做出讓人不舒服行為產生,我認為,守住邊界可以幫助我們在人際相處上維持舒適的距離,保有一定的尊重跟空間,而這也是一個成年人應具備的修養。

以上就是《底層邏輯》第四部內容,我們一起讀了人際溝通、相處上的三個原則:透過黃金三問建立有效溝通、洞察事物的本質就是會打比方、以及守住邊界,下一集將由Paula跟大家一起讀《底層邏輯》的第五部,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節目的最後想問大家的是,你覺得在人際相處上,最困擾你的是什麼?如果喜歡這集內容,歡迎推薦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寫下你對這集的想法與意見,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美好的一天,Together一起讀,與你下次見。


TOGETHER 一起讀
TOGETHER 一起讀
我們是一群熱愛閱讀的人,希望透過我們的選書,讓喜歡閱讀的朋友能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書籍,在這個強調速讀的時代裡,我們會以慢讀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一本書的精華與觀點, 讓我們一起讀,一起找答案。👉ApplePodcast、Spotify搜尋:TOGETHER 一起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