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分手的一律無條件同意
avatar-img
鄭書羽

提分手的一律無條件同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熟悉整個人類歷史就會發現,戰爭才是常態,和平是例外。

而我們這一世紀其實是特例中的特例,居然維持了長時間的和平。諷刺的是,和平的保障居然是因為...核武器。

冷戰時期美、蘇兩方都有意控制衝突的規模,也彼此避免雙方直接武力衝突,因為兩邊都有核武。

當一方動核武的時候,另一方也別無選擇,就是使用核武還擊,因為殺傷力太強,發射出去之後就沒有轉圜餘地了。

於是雙方不可避免地核武對射,直到把所有核打擊全部傾瀉在對方所有有生力量上,人類文明就此終結,或者倒退回石器時代。

提分手是一種核武器

想分手就直接分。

很多人需要一個分手的理由,其實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想結束這段關係。

那麼,如果用「分手」當作威攝的,到底是想分手還是不想分手呢?

「如果你再跟別的男人出去就分手。」

「如果你不答應房子登記在我名下就分手。」

「如果你吃布丁加醬油就分手。」

這就是開啟了一場無形的談判。

不管條件合理不合理,不管理由荒不荒謬,對方把結束關係當籌碼,推了一個 All in 。

有時候在賭桌上推歐印的,不一定是自己的牌有多好,只是他敢用更高的代價冒險,賭的就是你不敢跟著冒險,希望你嚇到蓋牌。

於是被威攝者真的嚇到蓋牌了,寧願損失一點籌碼以保全大局,推歐印的那一位也鬆了一口氣。

不要最大,趕緊逃離

窮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賭桌上把把推歐印在慢慢吃你底注的,怕怎麼樣的對家?

怕那個會跟著推歐印的。

遇到這種對家前者通常就縮了,畢竟威攝不再起作用,更有可能導致自己毀滅。

於是那些威脅要分手的伴侶,不管是真心想分,還是僅僅用結束關係來換取自身所求的,一律同意,分就分。

如果真分了,代表對方恰恰是一個控制狂、或是佔便宜仔;

而若不是,這樣一搞對方也不想讓關係結束,便也縮掉並再也不會用這種方式談判。

--延伸閱讀--

分手這種事要怎麼勸

讓對方主動提分手的方法及拒絕追求者的思路

raw-image


avatar-img
鄭書羽
6.9K會員
311內容數
愛情、職場、社會、親情、理財等事中的黑暗面,不能講的現實,有能者看了懷疑自己,無能者看了罵我社會亂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書羽 的其他內容
前兩天去了趟台中。 去程用了極限窮人玩法,從新北三重抵達台中火車站花了四個小時,計新台幣 141 元;回程乖乖守好自己中產階級的本分,搭高鐵回去花了 710 元,大約一小時出頭就到家。 一百多塊就走了半個台灣真的省到飛起,基本上就是花時間省錢、花錢省時間的取捨遊
法律能力不必等於寫作能力,法律是程式語言。部分法務工作為寫文,書信往來日常,契約次之,訴訟更少。拒絕純寫作,某次因底層委託狗噴,促其自行寫並修正。常見人口語無法文字化。認命接下寫作委託。
加密貨幣風潮時,自建礦場回本速度驚人,合夥提議遭拒,後來市場崩盤。選擇中的機會成本,不跳槽或不投資也有風險。賣出股票或不賣皆成本。選擇無所不在,每日選擇放棄機會成本。不可信零風險投資。
專業諮詢底層認知與客戶的取捨是面對的挑戰。收入中諮詢佔2~5%,客戶來源多是名氣帶來。但客戶中有人認為諮詢應該免費,尤其是不認識的人或朋友轉介紹。遭遇過不少消極回應,不再提供免費報價。專業有價的邏輯,拒絕佔便宜。知道觀念不普遍,但堅持專業價值,尊重專業成本。
話說在沉寂了兩個月低流量 ( 不到三萬 ) 後,七月的流量又來到了四萬多。 流量破千的文章大概六篇,也跟五、六月差不多,比較大幅度的拉升則是因為這篇竄起來: 這篇也有上流量榜,觀察了幾天發現最高才拉到第三名而已,現在流量榜是越來越捲了,二月的時候大概三千流量就打進第一,現在一萬七才第三名。
認知到公司是一種宗教,面對的時候才不會錯亂。總覺得公司朝令夕改,做事情出爾反爾,甚而毫無統一的標準。 可能我們民法學得太好,把公司「法人」化了。 在法律上「法人」的確是個權利主體,可以擁有自己的姓名權、名譽權,可以擁有財產、可以簽訂契約等等,法人的概念就是把公司當作一個自然人來看待。 然而法人
前兩天去了趟台中。 去程用了極限窮人玩法,從新北三重抵達台中火車站花了四個小時,計新台幣 141 元;回程乖乖守好自己中產階級的本分,搭高鐵回去花了 710 元,大約一小時出頭就到家。 一百多塊就走了半個台灣真的省到飛起,基本上就是花時間省錢、花錢省時間的取捨遊
法律能力不必等於寫作能力,法律是程式語言。部分法務工作為寫文,書信往來日常,契約次之,訴訟更少。拒絕純寫作,某次因底層委託狗噴,促其自行寫並修正。常見人口語無法文字化。認命接下寫作委託。
加密貨幣風潮時,自建礦場回本速度驚人,合夥提議遭拒,後來市場崩盤。選擇中的機會成本,不跳槽或不投資也有風險。賣出股票或不賣皆成本。選擇無所不在,每日選擇放棄機會成本。不可信零風險投資。
專業諮詢底層認知與客戶的取捨是面對的挑戰。收入中諮詢佔2~5%,客戶來源多是名氣帶來。但客戶中有人認為諮詢應該免費,尤其是不認識的人或朋友轉介紹。遭遇過不少消極回應,不再提供免費報價。專業有價的邏輯,拒絕佔便宜。知道觀念不普遍,但堅持專業價值,尊重專業成本。
話說在沉寂了兩個月低流量 ( 不到三萬 ) 後,七月的流量又來到了四萬多。 流量破千的文章大概六篇,也跟五、六月差不多,比較大幅度的拉升則是因為這篇竄起來: 這篇也有上流量榜,觀察了幾天發現最高才拉到第三名而已,現在流量榜是越來越捲了,二月的時候大概三千流量就打進第一,現在一萬七才第三名。
認知到公司是一種宗教,面對的時候才不會錯亂。總覺得公司朝令夕改,做事情出爾反爾,甚而毫無統一的標準。 可能我們民法學得太好,把公司「法人」化了。 在法律上「法人」的確是個權利主體,可以擁有自己的姓名權、名譽權,可以擁有財產、可以簽訂契約等等,法人的概念就是把公司當作一個自然人來看待。 然而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