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跟阿媽大吵一架後,我對他甚麼事不如他的意,他就想把我趕出家的這種語句非常不爽(或許另一方面思考如果我想離開了,他也比較不會機機歪歪?)

我對這種物質上的優越感真的傻眼,想想如果他身邊都沒人了,他是要怎麼活

阿媽跟甚麼人都可以吵,跟身邊的親戚都吵過一輪

恩,活該人生活得這麼痛苦啦:P 呵呵呵哈哈哈

回到內在,稍微看到幾個內在信念:

對物質的恐懼感

內在小孩對母親恐嚇的恐懼感(害怕被趕出去)

內在小孩害怕反抗母親

根深蒂固的匱乏感(超硬,我自己在釋放療癒的時候也覺得很不好搞)


最近最有感的一次釋放是非常恐懼的顫慄感,打從心底的深層發冷恐懼

上上一代人對物質的恐懼都非常的硬(跟地板一樣硬),很多時候也是遇到了衝突才知道內在還有這麼多的信念在裡頭,難怪人生有這麼多的限制

恩對,我超不想碰的,想辦法滑手機就是不想面對自己的內在:p

呃呃呃呃呃啊啊啊啊啊




    avatar-img
    1會員
    25內容數
    111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丹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發現我在一個領域學得越多,就會越來越有得失心。我開始要求完美,不容許失敗 只要有這種心態太久我就很容易把自己逼到一個絕境,我會很容易焦慮,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很挑剔沒自信 我在想為甚麼我會出現這種狀態(思考貌) 只有接受高分表現好的自己,不能接受程度不好的自己 好笑的是,他們反而進步得最快的一群人
    最近在面對一個客戶的案子時,老闆傳回客戶一堆的要求 我超不爽 看到一堆還不知道做不做得出來的要求,我真的很想爆打甚麼東西 我自己在做接飾品的客製化,真心討厭一堆要求的客戶,通常我都給一個不貴的價錢,然後說讓我自由創作,聽一堆要求才讓我虛弱 真的心態就好很多,不太憤世嫉俗ㄌ
    最近很多負面情緒跟思想一直在腦中徘徊不去 其實我蠻訝異我以前的負面狀態到現在還在心中,面對很多事所產生的不確定不自信,或許現實狠狠地賞了我內在的想法一巴掌,但是真正的狀況或許也不是因為我不好,只是拒絕我的狀況讓我很受傷 只是實際做起來,真D難 我一直想討論包容,它對我的重要性真的越來越大
    我從小一直都是很聽話的小孩,還記得幼稚園的時候,老師對我的評價就是乖 我媽對我的教導也是當個聽話的小孩,直到我後來長大才發現 原來我所謂的乖,有很大一部分是恐懼 害怕別人給我不好的評價,害怕被罵,害怕出頭 在我人生中有太多太多這種情況發生了,後來發現害怕到我連生氣也不敢 以及我的內在會變得很懦弱
    我從小到大都有忌妒過別人 大概是我國中時期教育制度開始用分數幫人排名開始最嚴重ㄏㄏ 連我現在都還在處理我的忌妒課題 情緒不好受,現實中到也沒做出甚麼事情來 因為我主要還是想解決這個課題,不是想惹出更多事來=v= 其實我不太懂為甚麼我們教育制度可以這麼好笑 好吧,回到忌妒
    關於我對自己媽媽的感覺......大概又愛又恨的吧 說不對她的感謝是騙人的,從小把我養大,支持我許多事,給予我許多東西 但我也厭惡她 厭惡她的懦弱,厭惡她的不自信,厭惡她的控制,厭惡她似乎從來沒覺得我有能力 或許我心裡還是在尋求她的肯定吧 感受她對我似乎失望,一種濃濃的低沉的難受感就從心裡冒出來
    我發現我在一個領域學得越多,就會越來越有得失心。我開始要求完美,不容許失敗 只要有這種心態太久我就很容易把自己逼到一個絕境,我會很容易焦慮,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很挑剔沒自信 我在想為甚麼我會出現這種狀態(思考貌) 只有接受高分表現好的自己,不能接受程度不好的自己 好笑的是,他們反而進步得最快的一群人
    最近在面對一個客戶的案子時,老闆傳回客戶一堆的要求 我超不爽 看到一堆還不知道做不做得出來的要求,我真的很想爆打甚麼東西 我自己在做接飾品的客製化,真心討厭一堆要求的客戶,通常我都給一個不貴的價錢,然後說讓我自由創作,聽一堆要求才讓我虛弱 真的心態就好很多,不太憤世嫉俗ㄌ
    最近很多負面情緒跟思想一直在腦中徘徊不去 其實我蠻訝異我以前的負面狀態到現在還在心中,面對很多事所產生的不確定不自信,或許現實狠狠地賞了我內在的想法一巴掌,但是真正的狀況或許也不是因為我不好,只是拒絕我的狀況讓我很受傷 只是實際做起來,真D難 我一直想討論包容,它對我的重要性真的越來越大
    我從小一直都是很聽話的小孩,還記得幼稚園的時候,老師對我的評價就是乖 我媽對我的教導也是當個聽話的小孩,直到我後來長大才發現 原來我所謂的乖,有很大一部分是恐懼 害怕別人給我不好的評價,害怕被罵,害怕出頭 在我人生中有太多太多這種情況發生了,後來發現害怕到我連生氣也不敢 以及我的內在會變得很懦弱
    我從小到大都有忌妒過別人 大概是我國中時期教育制度開始用分數幫人排名開始最嚴重ㄏㄏ 連我現在都還在處理我的忌妒課題 情緒不好受,現實中到也沒做出甚麼事情來 因為我主要還是想解決這個課題,不是想惹出更多事來=v= 其實我不太懂為甚麼我們教育制度可以這麼好笑 好吧,回到忌妒
    關於我對自己媽媽的感覺......大概又愛又恨的吧 說不對她的感謝是騙人的,從小把我養大,支持我許多事,給予我許多東西 但我也厭惡她 厭惡她的懦弱,厭惡她的不自信,厭惡她的控制,厭惡她似乎從來沒覺得我有能力 或許我心裡還是在尋求她的肯定吧 感受她對我似乎失望,一種濃濃的低沉的難受感就從心裡冒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不知道該對誰說出,不想拿自己的家庭煩惱來造成別人的困擾,所以只好對著鍵盤說。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一兩年我真切地感受到這個無力。 「就不要理他啊,你是獨立的個體。」 「你有你的自由。」 「他是在情緒勒索。」 但是,我又怎麼有辦法做到這樣? 社會給的壓力,特別是緊密連結的亞洲家庭。
    靜心的內心獨白 回想起小學時期的我 活潑樂觀好動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雖說如此 但我的家庭並不好 我的父母 啥都能吵起來 媽媽去打麻將 輸了好幾萬 爸爸喝酒會打媽媽 每次最害怕的就是回家 太壓抑了 要我選擇 選爸爸還是媽媽 好討厭 爸爸叫我做事情 我太累了 "嘖"了一聲 下一秒一張椅子就往我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不知道該對誰說出,不想拿自己的家庭煩惱來造成別人的困擾,所以只好對著鍵盤說。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一兩年我真切地感受到這個無力。 「就不要理他啊,你是獨立的個體。」 「你有你的自由。」 「他是在情緒勒索。」 但是,我又怎麼有辦法做到這樣? 社會給的壓力,特別是緊密連結的亞洲家庭。
    靜心的內心獨白 回想起小學時期的我 活潑樂觀好動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雖說如此 但我的家庭並不好 我的父母 啥都能吵起來 媽媽去打麻將 輸了好幾萬 爸爸喝酒會打媽媽 每次最害怕的就是回家 太壓抑了 要我選擇 選爸爸還是媽媽 好討厭 爸爸叫我做事情 我太累了 "嘖"了一聲 下一秒一張椅子就往我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