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葉真中顯同名小說的電影《死亡護理師》,透過男看護斯波宗典(松山研一 飾演)因涉嫌殺人被捕後,負責提控的女檢察官大友秀美(長澤雅美 飾演)發現斯波工作的看護中心,老人死亡率高得離奇,深入調查下揭開事件背後驚駭的真相。
電影由資深導演前田哲執導,他秉承日本“社會派”電影的優良傳統,以一個懸疑故事,披露日本社會老齡化現況與相關家庭的無助處境,拋出「尊嚴死」這個「永恆難題」,叫觀眾思考「安樂死」的正面意義,毫不留情告訴大家這個「難題」查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故事初段已揭示斯波宗典是個連環殺人犯,利用老人護理師身分先後殺死12位重病長者,繼而描述斯波如何在收押所與大友檢察官就殺人動機互相爭辯對峙。
大友從與案相關人士得知斯波是個非常敬業、心地善良的年輕人,深得看護家庭信賴和喜愛。為何這個溫柔男人會牽扯在如此殘忍的連環殺人案裡?調查期間斯波堅持自己沒有錯,只是希望重病老人得到解決,死得尊嚴。
斯波的橫強態度令大友相當不悅,知道第一個「受害人」是斯波父親後,大友非常憤怒,誓言爭取對他判決死刑。斯波冷漠地逐一反駁大友的指控,甚至提供非動手不可的理由,「受害人」早已心中有數,希望有人幫助自己徹底擺脫臭皮囊。
斯波嚴厲批評大友只是「旁觀者」,當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地」判罪,花生友的虛偽令他噁心。斯波的譴責衝擊了大友的死穴,大友自小父母離異,母親大友加代(藤田弓子 飾演)當保險銷售員養育女兒成材,更儲備足夠養老金為自己老年鋪路。
後來加代患上失智症,自己用養老金入住優質的護養院,減輕女兒秀美的負擔。秀美處境正是斯波口中的「上等人」,壓根兒無法體會普通人面對重病家人的苦況。秀美的信念漸漸被動搖,反省人是否有權選擇「安樂死」?「尊嚴死」是基本人權嗎?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連自殺都無能為力時,他有權求助別人幫忙結束生命嗎?在「安樂死」未合法前,法律上就算宗典的父親斯波正作(柄本明 飾演)寫下遺書,表明希望兒子殺了他,宗典也是殺人犯。在法律或道德上,這類「選擇」都處於「模糊地帶」,始終爭論不休。
醫療科技越進步,人的壽命越延長,卻無法保證健康;諸多老年病成為長者要面對的生活現實,照顧長期病患形成的家庭困局,同樣是社會的計時炸彈。以宗典作案的11個家庭為例,要長期照顧臥床重病長者,在社會協助資源(必然)不足下,家庭關係變成詛咒,家變成地獄。
弑親,絕對是痛苦的事,非到絕境沒人會想做。風燭殘年的老人如何體面地活著,而不是沒尊嚴地苟延殘喘?家人如何兼顧生活與照應重病長者?不是當事人很難以同樣視角去理解,站在安全舒適圈的人確實無法知道苦苦支撐著的人是何等進退兩難。
臨終關懷,是每個家庭都會遇上的問題,倘若美好關係變成痛苦牽絆,不想面對卻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當事人能如何處理?11個「受害人」的家人,不少視為「解脫」,對宗典沒有太多怨恨,皆因他們何嘗不是殘酷現實的「受害人」?宗典變相替他們了斷「困苦」。
前田哲導演用工整的故事結構、精妙的伏筆與淡雅的鏡頭,以獨特多樣的視角詮釋這個艱鉅議題;透過斯波父子的互動,及松山研一與柄本明兩位演員的精堪演技,把困局放大在觀眾面前,刺激五感,叫人不得不正視現況。
原著的檢察官是男性,電影改為女性,感染力更強,向來家庭照顧者多是女性,體會能更深。最後,一直自詡拯救者的宗典在法庭上說,“請拯救我!”震撼著每個觀眾,宗典的痛苦選擇,他究竟是「天使」?抑或是「魔鬼」?
電影揭開這個既現實又殘酷的社會現象,不但日本要面對,眾多生育率偏低的社會何嘗不是眼前困局,六十多歲兒女照顧八、九十歲父母的現況比比皆是,「體面死」變成一種奢侈。
活在世上,或多或少都會麻煩別人,親人的羈絆同樣是枷鎖,當面臨宗典的際遇時,我們該如何是好?電影片頭引用《聖經》話語,“你們要他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待他們。” 我們有將心比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