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4-細菌感染和造成癌症的發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篇要分享幾篇很好的新聞,關於癌症的預防。一篇引起重大討論的文章就是2015年,Science 期刊上登出一篇序文,名為〈癌症的壞運〉(The bad luck of cancer),說明罹患癌症純粹只是因為「運氣不好」。[1]

也就是研究發現細胞分裂次數與癌症形成機率成高度正相關。[1]文中以心臟細胞不分裂所以少見心臟的癌症[1],常見的癌症其實都是上皮細胞癌,譬如肺癌(其實常常是肺腺癌或是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胰腺癌、胃腺癌......等,我們的上皮受傷很快就痊癒就是因為細胞分裂快,所以這一類的細胞容易產生癌症。

聽起來似乎癌症的預防與養生就沒有用了。但是另外一篇文章的衛福部台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癌康網創辦人廖志穎醫師指出,該研究假設外在環境不影響細胞分裂次數[2],但是事實上環境會影響細胞分裂次數(常常是藉由造成[發炎]),他舉了B肝病毒造成肝癌,還有高溫烹調食物(炸或是烤)造成大腸癌為例子;前者由於一直破壞肝細胞,使得肝細胞一直分裂(肝細胞分裂次數增加),因此增加罹癌機率。後者是高溫烹調食物造成氧化壓力變大,因此腸道細胞的分裂次數就上升,因而造成大腸癌。此兩個例子都指出,即使細胞分裂次數越大的器官越容易產生癌症,外在環境還是可以增加細胞分裂的次數而增加額外罹癌的機率。

另外他也指出"單個基因突變一般是不會導致癌症發生的,必須產生多重錯誤,兩個或多個以上驅動基因發生突變,才能導致癌症的發生。"所以多數癌症還是可以預防的。經由過去幾十年的大規模人口流行病學研究方法與病生理研究,認為85%與後天環境有關、5%與遺傳有關[2]

[發炎]會使得細胞分裂變快,自然就增加細胞分裂的次數而增加罹癌的機率,因此很多癌症都可能源自於發炎,消炎藥已經證實可以預防罹患大腸癌(藉由減少[發炎]),雖然會增加中風的機率[3]。我看到的資料有以下的例子:

*肺部慢性發炎:可能會導致肺癌。(很多有慢性肺部發炎的人肺癌的機率比較高。)

*攝護腺慢性發炎:可能會導致攝護腺癌。(2019/03/23 18:39:00輕忽「這類」小症狀!他正值壯年…就罹患攝護腺癌)

細菌感染或是其他病源體或病毒感染是另外一類造成發炎的原因,常見的有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癌,理論稱作[癌症細菌論],其他造成癌症的病原體還有B肝病毒和C肝病毒造成肝癌、人類嗜T細胞病毒導致成人T細胞白血病、人類乳突病毒導致子宮頸癌、鼻咽癌、口腔癌和陰莖癌。疱疹病毒科中的2型單純疱疹病毒與子宮頸癌有一定聯繫;卡波西肉瘤相關疱疹病毒(HHV-8)能夠導致卡波西氏肉瘤;EB病毒可以導致伯奇氏淋巴瘤(即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與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同時與鼻咽癌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繫。(摘自維基百科[4]):

raw-image

當然[癌症細菌論]是懷疑細菌或是病原體是癌症的主因,只不過現在主流不這樣認為,但是這理論也不完全是錯誤的,有些研究似乎暗示細菌造成的癌症可能比想像中的多,譬如2018年的研究認為Fusobacterium nucleatum(具核梭桿菌)可能引發大腸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牙齦卟啉單胞菌)及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伴放線聚集桿菌)可能引發牙周病和胰腺癌,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牙齦卟啉單胞菌)及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伴放線聚集桿菌)是引發牙周病的細菌。[5]

所以多刷牙就可以預防癌症,日本就曾經有這樣的研究[6],其他的研究還很多,但是我們就沒有必要知道了,因為有臨床價值自然就會被醫師使用在病人身上,如果哪天我們需要的話。譬如:

◎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則發現,在大腸腫瘤中竟有不屬於腸道菌種的「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它會促進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科學家利用抗生素消滅此菌,發現能減緩腫瘤生長。[7]

做個結論就是多刷牙、不要常常做會促進發炎的事情

<刷牙的重要>

1.洗牙與牙周病的治療,將可降低發生缺血性中風的機率5%至22%。有接受牙周病治療的病人,其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甚至比一般的人還要低。

2. 牙刷使用三個月就必須更換,才能守護口腔的健康。

機轉: 牙周病是盛行率相當高的一種慢性疾病,台灣及全世界有90%以上的人有牙周病。牙周病的產生,主要是因口內的特定細菌造成牙周組織的慢性發炎反應與破壞。慢性發炎會導致血清中的某些發炎蛋白因子,如CRP的濃度提高等,而慢性發炎反應的過程也會導致血管粥狀硬化而增加腦中風發生的危險。[8]


--------------------------------------------------------------------

參考資料:

[1]罹患癌症是因為運氣不好?
活躍星系核_96
活躍星系核 ・2015/01/22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4039

具有越多細胞分裂數的器官組織,形成癌症的機率就越高。

[2]然而,原作者在建立數學模型時,忽略了幾個重點,他假設人體內細胞的分裂和DNA複製次數是獨立於外界環境的,但實際環境中卻非如此

得癌症是因為「運氣不好」?放射腫瘤科醫師曝真相!
2019/11/07 10:58:00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31407

[3]celecoxib仿單

[4]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4%E7%99%8C%E7%89%A9%E8%B3%AA

*B肝病毒和C肝病毒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人類嗜T細胞病毒可以導致成人T細胞白血病。
*人類乳突病毒中的高危型(主要是16型與18型)可以導致子宮頸癌;57b型與鼻咽癌的發生密切相關;12型與32型等與口腔癌有聯繫;6型與11型導致的尖銳濕疣則可誘發陰莖癌。
*疱疹病毒科中,2型單純疱疹病毒與子宮頸癌有一定聯繫;卡波西肉瘤相關疱疹病毒(HHV-8)能夠導致卡波西氏肉瘤;EB病毒可以導致伯奇氏淋巴瘤(即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與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同時與鼻咽癌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繫。
*幽門螺桿菌能引發胃癌。

[5]這2種口腔細菌 竟會助長大腸癌和胰腺癌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4/3148756

[6]2009/09/29 12:00

分享至Line
趕快去刷牙! 多刷牙有助防癌 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0909/200909290323370.html

[7]驗血中微生物可知癌 癌症細菌論捲土重來
文 / 李小奕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10/24/n12499666.htm

[8]常潔牙 防中風 
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10/1/986.ht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ga Boy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版主以藥師的背景,整理自己所見聞的癌症預防相關新聞給讀者,消化過後的資訊可當作參考資料延伸閱讀的大綱。諸如最熱門的生物時鐘、高溫烹調(炸、烤)、發炎、化學預防......等都會提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
Thumbnail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
Thumbnail
這篇要分享幾篇很好的新聞,關於癌症的預防。一篇引起重大討論的文章就是2015年,Science 期刊上登出一篇序文,名為〈癌症的壞運〉(The bad luck of cancer),說明罹患癌症純粹只是因為「運氣不好」。[1] 也就是研究發現細胞分裂次數與癌症形成機率成高度正相關。[1]文中以心
Thumbnail
這篇要分享幾篇很好的新聞,關於癌症的預防。一篇引起重大討論的文章就是2015年,Science 期刊上登出一篇序文,名為〈癌症的壞運〉(The bad luck of cancer),說明罹患癌症純粹只是因為「運氣不好」。[1] 也就是研究發現細胞分裂次數與癌症形成機率成高度正相關。[1]文中以心
Thumbnail
上週我們聊到細胞分裂的週期與其調控,而一旦與細胞週期相關的基因突變或受損,就有癌變的可能,這篇文章我們來詳細介紹與癌症相關的基因及其異常狀況而產生惡性腫瘤。 癌基因 癌基因(英語:oncogene)又稱致癌基因,是一類能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基因。一般而言,癌基因是功能出現異常的原癌基因。原癌基因
Thumbnail
上週我們聊到細胞分裂的週期與其調控,而一旦與細胞週期相關的基因突變或受損,就有癌變的可能,這篇文章我們來詳細介紹與癌症相關的基因及其異常狀況而產生惡性腫瘤。 癌基因 癌基因(英語:oncogene)又稱致癌基因,是一類能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基因。一般而言,癌基因是功能出現異常的原癌基因。原癌基因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癌症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惡性腫瘤,比較難以治癒。病人不僅要忍受疼痛還要面臨生命的威脅,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 不過,好在從癌症的發生機制來看,此病是不帶傳染性的,不然非常難防範。對此,人們的心情可以稍加寬慰,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因為,雖然已明確了癌細胞不存在人傳人的現象,但是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癌症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惡性腫瘤,比較難以治癒。病人不僅要忍受疼痛還要面臨生命的威脅,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 不過,好在從癌症的發生機制來看,此病是不帶傳染性的,不然非常難防範。對此,人們的心情可以稍加寬慰,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因為,雖然已明確了癌細胞不存在人傳人的現象,但是
Thumbnail
站在胃腸科醫師的立場,我們鼓勵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患者預後會比較好,早期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沒有症狀,唯有大腸鏡才有機會發現息肉並能加以切除,更能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Thumbnail
站在胃腸科醫師的立場,我們鼓勵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患者預後會比較好,早期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沒有症狀,唯有大腸鏡才有機會發現息肉並能加以切除,更能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Thumbnail
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蠻高的,在所有癌症中,屬於高發癌症,可以說在國內,前五名是能排得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對都比較高,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大的聯繫,尤其是與飲食的關聯性比較大。 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腸鏡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一周的時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丈夫原本是因腦梗住院的,沒想到
Thumbnail
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蠻高的,在所有癌症中,屬於高發癌症,可以說在國內,前五名是能排得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對都比較高,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大的聯繫,尤其是與飲食的關聯性比較大。 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腸鏡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一周的時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丈夫原本是因腦梗住院的,沒想到
Thumbnail
我總是苦口婆心地勸每個潰瘍的病人,不是不會痛就是好了,因為胃潰瘍有沒有好必須「眼見為憑」,透過胃鏡追蹤才能知道「傷口是否已經癒合」,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感覺不舒服」「不會痛了」就抱持僥倖心態,拖著不回診,不然病情很可能就像案例那樣-出乎意料。...
Thumbnail
我總是苦口婆心地勸每個潰瘍的病人,不是不會痛就是好了,因為胃潰瘍有沒有好必須「眼見為憑」,透過胃鏡追蹤才能知道「傷口是否已經癒合」,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感覺不舒服」「不會痛了」就抱持僥倖心態,拖著不回診,不然病情很可能就像案例那樣-出乎意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