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陳致一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腸直腸癌預防辦法—陳致一醫師關心您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怕病魔找上身嗎?

今天,醫師不只要跟你簡介大腸直腸癌,還會分享預防的小撇步,讓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大腸直腸癌的新病人平均高達1,7000位1,每10萬人就有44位民眾有大腸直腸癌2。致死率依癌症惡化的情勢估計,若是癌細胞守在原位則5年整體存活率將有91%,轉移至鄰近器官或淋巴降為74%,擴散至身體遠端只剩13%3

為什麼這麼可怕呢?人體由30兆個細胞組成,若細胞生長的過程中失控了,例如樣子變形了、分裂得太多或是長在不該長的地方,不正常的細胞給身體帶來惡性的負擔造成「癌症」。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就是消化系統中的大腸、直腸區域細胞出事了,根據惡化的程度分為第0期至第4期,越後期情況越不樂觀。

大腸直腸癌有什麼症狀?

大腸直腸癌的臨床表現其實和痔瘡、腸躁症等其他疾病有些相似,配合生理數據(像是抽血報告)和醫生的判斷會更精確。症狀會是從某個時期開始、嚴重的且反覆發作沒有好轉的,若民眾提早對這些徵兆有所警覺,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臨床症狀包含:

  • 排便習慣改變:大便的頻率、型態出現變化,反覆腹瀉或便秘,常覺得排不乾淨
  • 鮮紅色或黑色血便
  • 腹部常感不適,包含腹痛、腹脹、腹痙攣
  • 短時間內體重狂掉
  • 長時間的疲倦,即使有休息還是覺得累
  • 缺鐵型貧血、血小板數值低下

大腸直腸癌可以預防嗎?避開風險因子,輕鬆閃躲大腸直腸癌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點害怕大腸直腸癌了?不要擔心,是可以預防的!

各種疾病都有風險因子(Risk factors),意即增加罹患此病機會的重要因素。醫師根據醫學實證整理出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因子,除了先天條件我們已無法改變,後天條件請大家盡量避開,預防勝於治療!

  • 家族因素3:大部分的大腸直腸癌是一個人後天偶然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因此不會遺傳到下一代,但約5%~10%是家族遺傳性的。比例最高的是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與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or Lynch Syndrome)以上兩種加起來約占所有大腸直腸癌的5%。 FAP患者在16歲附近會長出數以萬計的瘜肉,大約於45歲癌化為大腸直腸癌;Lynch Syndrome是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容易合併其他器官的癌症,惡化的速度會比一般人快。
  • 發炎性腸道疾病3:包含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克隆氏症(Crohn disease),是種腸胃道慢性發炎的疾病,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族群。研究顯示這兩種疾病和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有關,大約在首次確診後8~10年癌化的機率開始上升。
  • 肥胖、糖尿病4:結合13篇臨床文獻顯示,在青少年或壯年時期變的肥胖會讓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顯著上升,致死率也跟著飄高。而糖尿病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38%,直腸癌則是多20%。
  • 菸酒4,5:吸菸除了讓罹癌風險增多,致死率也跟著提高,且與直腸癌的關聯性比大腸癌更強。中重度飲酒者罹癌風險則是一般人的1.5倍。醫學界中已有大量文獻證實菸酒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建議不論是尚未確診癌症的人或是正與病魔對抗的癌友,都須遠離菸酒的傷害。

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有哪些?定期篩檢,揪出潛在殺手

除了消極等待,我們也可以積極做定期篩檢,確保自己的身體是健康的之外,若提早發現大腸直腸癌,趁尚未惡化前做治療更有可能治癒喔!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治癒率可以達到9成,致死率下降2%3

  • 糞便潛血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 :用於發現糞便中是否存在血液,若是陽性代表血便,是大腸直腸癌重要的前兆之一。除了癌症的可能,胃部出血、腸道出血或吃了紅肉都有可能,但根據衛福部指出,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若不做大腸鏡,大腸癌的死亡風險會增加64%。每年定期檢查可減少30%的死亡率,隔年做則減少18%6
  • 大腸鏡:大腸鏡檢是從肛門插入一條前端配置有鏡頭的黑色軟管方便醫生觀察整個直腸和結腸的內部,以尋找瘜肉或病變組織。 在這個過程中,醫生可以切除瘜肉或針對病灶進行病理切片,化驗後決定是良性或惡性細胞。怕痛的民眾可選擇做無痛。建議50歲前做第一次大腸鏡檢,若有家族史可提前至45歲。之後依據身體狀況決定下次大腸鏡檢日期,若無異常建議每 5-10 年做一次;發現增生型瘜肉建議 3-5 年追蹤;發現3顆以上腺瘤型息肉或至少1顆進行性高風險腺瘤息肉建議後續每 1-3 年接受 1 次大腸鏡追蹤。


因應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在45歲之前做一次健康檢查,才不會錯過對付病魔的好時機!另外,若是自身覺得是高風險族群(例如:有家族史、肥胖、抽菸喝酒的人)也建議提早檢查。





參考資料

1.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2016).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13. 

2.Lee CH, Cheng SC, Tung HY, Chang SC, Ching CY, Wu SF.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in Taiwan. Iran J Public Health. 2018 Apr;47(4):519-530. PMID: 29900136; PMCID: PMC5996318.


3.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colorectal-cancer/statistics


4.Uptodate:Colorectal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olorectal-cancer-epidemiology-risk-factors-and-protective-factors


5.Alcohol drinking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n overall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

Author: V. Fedirko,I. Tramacere,V. Bagnardi,M. Rota,L. Scotti,F. Islami,E. Negri,K. Straif,I. Romieu,C. La Vecchia,P. Boffetta,M. Jenab

Publication: Annals of Oncology

Publisher: Elsevier

Date: September 2011

https://www.annalsofoncology.org/article/S0923-7534(19)38342-5/fulltext 


6.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Colorectal Cancer Screnning

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w.nccn.org/patients/guidelines/content/PDF/colorectal-screening-patient.pd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淬思 | 最大醫療社群媒體聯盟的沙龍
5會員
14內容數
陳致一醫師 |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2023/09/14
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
Thumbnail
2023/09/14
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
Thumbnail
2023/09/07
近期微創手術技術已接近發展純熟,隨著機械與科技的進步出現了將兩者完美結合的劃時代革命—達文西手術(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和遠近馳名的義大利博學者「達文西」聯想在一起呢?
Thumbnail
2023/09/07
近期微創手術技術已接近發展純熟,隨著機械與科技的進步出現了將兩者完美結合的劃時代革命—達文西手術(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和遠近馳名的義大利博學者「達文西」聯想在一起呢?
Thumbnail
2023/08/31
開完刀又送急診...外科醫師最擔心的事—術後腸沾黏?! 去年才剛從大腸癌手術康復的阿明,在今年端午節的時候,餐餐吃了各式各樣的粽子,沒想到隔天就腹部絞痛,肚子鼓,不得已之下被家人送到急診,經過檢查之後,診斷為術後腸沾黏。 到底為什麼會造成腸沾黏呢? 術後腸沾黏該怎麼辦?
Thumbnail
2023/08/31
開完刀又送急診...外科醫師最擔心的事—術後腸沾黏?! 去年才剛從大腸癌手術康復的阿明,在今年端午節的時候,餐餐吃了各式各樣的粽子,沒想到隔天就腹部絞痛,肚子鼓,不得已之下被家人送到急診,經過檢查之後,診斷為術後腸沾黏。 到底為什麼會造成腸沾黏呢? 術後腸沾黏該怎麼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
Thumbnail
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方法嗎? 台灣因為人口老化和飲食、作息習慣改變,癌症時鐘連年快轉 從2012年每5分26秒,到最新2020年的癌症時鐘調快為每4分19秒就一人宣判癌症,病患人數年年上升。尤其連續14年霸佔台灣癌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大家鐵定不陌生,人隨著時間老去,難道我們只能擔心受
Thumbnail
2019年,我的母親到淡水馬偕進行檢查,原本以為只是單純困擾了許多年的痔瘡,終於因為影響生活甚鉅所以願意去大醫院進行處理,但沒想到最後卻檢查出是大腸癌零期……
Thumbnail
2019年,我的母親到淡水馬偕進行檢查,原本以為只是單純困擾了許多年的痔瘡,終於因為影響生活甚鉅所以願意去大醫院進行處理,但沒想到最後卻檢查出是大腸癌零期……
Thumbnail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我們該如何預防、揪出早期大腸癌?請專科醫師解說。
Thumbnail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我們該如何預防、揪出早期大腸癌?請專科醫師解說。
Thumbnail
站在胃腸科醫師的立場,我們鼓勵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患者預後會比較好,早期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沒有症狀,唯有大腸鏡才有機會發現息肉並能加以切除,更能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Thumbnail
站在胃腸科醫師的立場,我們鼓勵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患者預後會比較好,早期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沒有症狀,唯有大腸鏡才有機會發現息肉並能加以切除,更能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Thumbnail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Thumbnail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Thumbnail
「醫生,我最近排便越來越不順,」四十多歲的周先生緊皺眉頭說,「經常便祕,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血便。」 經過幾次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時,便會安排手術切除直腸腫瘤,以及轉移至肝臟、肺臟、淋巴結的腫瘤。李楊成醫師說,至今已經五年了,患者身體狀況恢復得很好,而且是無病存活。 」 貼心小提醒
Thumbnail
「醫生,我最近排便越來越不順,」四十多歲的周先生緊皺眉頭說,「經常便祕,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血便。」 經過幾次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時,便會安排手術切除直腸腫瘤,以及轉移至肝臟、肺臟、淋巴結的腫瘤。李楊成醫師說,至今已經五年了,患者身體狀況恢復得很好,而且是無病存活。 」 貼心小提醒
Thumbnail
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蠻高的,在所有癌症中,屬於高發癌症,可以說在國內,前五名是能排得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對都比較高,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大的聯繫,尤其是與飲食的關聯性比較大。 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腸鏡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一周的時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丈夫原本是因腦梗住院的,沒想到
Thumbnail
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蠻高的,在所有癌症中,屬於高發癌症,可以說在國內,前五名是能排得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對都比較高,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大的聯繫,尤其是與飲食的關聯性比較大。 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腸鏡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一周的時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丈夫原本是因腦梗住院的,沒想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